光明网重庆7月21日电7月17日,阿里钉钉启动2020钉钉春雷计划“百县万企”行动。钉钉副总裁杨猛宣布,将拿出1亿元补贴普惠100个区县,为10000座乡村振兴提供数字基建。目前,包括重庆大足区等区县已经率先与阿里钉钉展开合作,成为数字化先锋。

据了解,重庆大足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正基于钉钉平台,正加速推进数字政务、政银企互动、数字扶贫、数字乡村及区域产业数字化的建设,打造数字区县。

目前,大足区17000名公职人员均通过钉钉在线,覆盖区、乡镇/街道、村全部公职人员;近1000家区内企业通过政企通平台,进行供需对接、融资贷款,覆盖区内全部规上企业,疫情以来该平台上超500家企业完成融资贷款,金额达数亿元,加速复工后经济恢复;区内6100多名扶贫干部和帮扶人员通过大足扶贫平台进行脱贫攻坚,目前全区9053户28390人贫困户,已实现9037户28343人脱贫。

疫期发放惠企贷款近10亿元,数字政企营造区域经济体

复工前夕,因疫情导致物流运输受阻,重庆邓鼎计食品有限公司采购的原材料无法按时运输到货,眼看着复工在即,火烧眉毛的邓鼎计尝试着在政企通平台上发送了一则采购需求,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回应:大足区内几家正愁销路的原材料供应商,看到需求后立马找了上来。

公司行政主管文连珍说,“事前并没抱太大希望。我们的原材料,如花椒、大料等有严格的季节性和采购量要求,一般只能采用指定的供货商,临时更换很难。但这次不仅快速解决了疫期供货的问题,还因为供应商就在本地,距离近也不需要大量进货,往后采购的运输和仓储成本都会省去不少。”

年初的疫情突然爆发,对大足区内企业来讲,除要稳定复工和防疫防控两手抓之外,还需要重点攻坚的是上下游供应链、现金流等难题。“以前一次订单至少要200吨、300吨,量小就没人接,对小企业来讲资金周转压力会比较大。现在是按需订,只要有需求随时随地可以拉过来。”区内另一家从事刀剪制造的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勇也认为。

兴义扶贫工作攻坚战(精准扶贫一个钉钉)(1)

桥丰五金总经理 黎勇

黎勇说,供需平台还提供了一种联合采购的模式,以前如果采购20吨原材料,本地供应商觉得量小不会接受订单,但现在可以5家、10家五金企业每家采购20吨,而且随需随到。“直接成本降低了10%,还有隐形的运输成本大概5%。”

作为制造企业,桥丰五金复工后最大的经营压力在现金流吃紧,“停工期间的工资、复工后的防疫采购等等,都需要资金,对刚复工的企业来讲很困难。现金流如果跟不上,只能复工后就停工。”同样在政企通上发布融资需求后,当地的农村商业银行和三峡银行主动联系他,联合为公司提供1000万的融资贷款,而且从发布需求到最终贷款到账只花了一周的时间,黎勇觉得“这次真的是解了燃眉之急。”

兴义扶贫工作攻坚战(精准扶贫一个钉钉)(2)

黎勇正在介绍政企通的供需平台、金融惠企两大应用

大足区经信委运行科科长黄轶介绍,政企通是大足区在钉钉上搭建的政、银、企三方服务协同平台,包括渝快办、通知公告、政策发布、金融服务、企业课堂、企业供需、企业广场、咨询建议八大板块,从企业办事到经营管理,从政策解读到商机挖掘一应俱全,为大足的区域经济体运转提供了支撑平台。

他举例,现在大足区有13家银行,和近1000家企业在政企通平台上,包含全部规上企业。除企业发布需求外,平台上的银行也会不定期发布惠企产品。统计显示,从疫情爆发到6月30日,全区为700多家企业累计新增贷款10多亿元,其中超过500家企业在政企通平台上,完全在平台上完成贷款对接、审核全程的企业超过40多家,金额超亿元。

黄轶表示,大足区希望通过政企通平台,优先实现区内企业供需闭环和经营闭环,打造区域经济体。

区、镇、村三级架构在线,17000名公职人员数字办公

“不仅仅是政企互动,大足区的政务办公、学校、事业单位等全部实现在线化、数字化。”大大足区改革促进中心副主任曾建飞介绍。

据悉,目前钉钉已覆盖大足区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全区17000多名公职人员皆通过钉钉在线,实现了数字政务、数字校园等等,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也有效提升事务落实的执行力。

兴义扶贫工作攻坚战(精准扶贫一个钉钉)(3)

钉钉已经成为大足区公职人员办公的统一入口

“举个例子,以往区管领导干部外出请假审批,采取纸质件层层报送的方式,一般需要2天左右。现在使用钉钉在线原笔迹审批功能,平均只需要5分钟。而且17000多名公职人员在一个架构里,大家不用加好友即可互相沟通,更方便,面对突发问题或者紧急部署时,可以游刃有余。”曾建飞说。

得益于这种全区公职人员皆在线的支撑,应对应急管理时可以快速开展工作。据悉,疫情发生时,大足区政府防控小组利用钉钉,半天时间完成小组的搭建、问题的反馈通道、工作的分工通知、防控视频会议的召开以及公共医疗物资的调配等等,打好区内防疫工作的第一战。

6100人用数字化精准扶贫,不仅要扶贫还要授技

今年3月,大足区以钉钉网络直播教学、课程录制等线上培训方式,帮助305名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了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开通线上就业渠道,举办“大丰大足,留足就业”的网上招聘会,帮助了124名贫困人员筛选就业岗位。

实际上,扶贫一直是大足区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大足区在钉钉上开发“大足扶贫平台”, 该平台已覆盖全区6100多名帮扶干部和扶贫工作人员。通过该平台,新闻政策、医疗帮扶、教育帮扶、住房帮扶等等政策均可了解查阅,也可以查看到自己帮扶对象的联系方式、致贫原因、脱贫属性等信息,联系帮扶对象会会生成拜访记录,扶贫干部还可以在线编辑工作台账,做好帮扶记录。

大足区扶贫开发科科长彭文良称,过去帮扶干部手写填表会导致信息录入存在误差,有时甚至连姓名都看不清楚。现在,用数字时代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践行精准扶贫,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会发生误差,效率和效果都大幅提高。

据悉,大足全区9053户28390人贫困户,目前已实现9037户28343人脱贫,在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数字化将成为精准脱贫的助力。(以上图片由阿里钉钉提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宏 通讯员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