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睿“土味”文化是当下最流行的亚文化之一,一直以来,“土味”与“low”“粗俗”“扮丑”等贬义词汇处在同一种意味上,而随着短视频的兴盛,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土味也出现了更多元的分支无论是扮丑搞怪的恶趣味主播,还是充满乡土气息的搞笑情景剧,抑或是粗糙下厨、大口吃喝的美食博主,都在网络中广泛传播这里面有糟粕,也有好的作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万物就是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万物就是潮(土到深处便是潮)

万物就是潮

作者:李睿

“土味”文化是当下最流行的亚文化之一,一直以来,“土味”与“low”“粗俗”“扮丑”等贬义词汇处在同一种意味上,而随着短视频的兴盛,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土味也出现了更多元的分支。无论是扮丑搞怪的恶趣味主播,还是充满乡土气息的搞笑情景剧,抑或是粗糙下厨、大口吃喝的美食博主,都在网络中广泛传播。这里面有糟粕,也有好的作品。

卖丑的土味网红

铁打的土味,流水的网红。

过去一两年,土味网红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不少风靡一时的“土味领袖”。他们有着令人迷惑的奇特行为,或者扮丑搞怪,或者状态疯迷,用五花八门的表演肆意表达“疯”“丑”“傻”,以此博得眼球和流量。

近期最火的土味网红莫过于“郭老师”,这名1994年出生的女主播不同于其他颜值主播,以其疯癫搞怪的形象、极度自信的性格和魔性的“郭语”迅速走红。“郭老师”的直播间里经常会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啃脚、打嗝、打架,时不时地痛哭流涕或者大骂,疫情期间甚至因为种种迷惑行为频上微博热搜;将“猕猴桃”读作“迷hotel”、“草莓”读作“粗莓”的搞笑发音被称为“郭语”,被网友们争相模仿;“你在无中生有、暗度陈仓……无言无语、无可救药”的成语接龙更是被剪辑为BGM传播甚广。

充满浓郁“精神小伙”范儿的喊麦也是土味的一种。杨坤diss《惊雷》事件引起不小的风波,《惊雷》作者MC六道宣言“火了就是好音乐”,引起了音乐是否有“高雅”和“土俗”之分的争论。实际上,人们拒绝的不是喊麦之“土俗”,而是其毫无意义的辞藻叠加以及耍狠卖酷的社会气息,这样空洞苍白的作品很难被称之为音乐。

“郭老师”还能红多久?《惊雷》还能流传多久?似乎大部分土味网红只能红极一时,曾经火遍全网的Giao哥、药水哥,《一人我饮酒醉》喊麦神曲,流行语“真好”以及“寒王”社会语录,都在引起了一场场狂欢之后迅速寂静。这些土味网红的作品往往都有着荒诞古怪的第一观感,种种跌破常规的滑稽行为满足了网友的猎奇欲望和审丑心理,但网友们并不是真的追捧所谓的“土味领袖”,更多的是以玩味的心态看待土味网红和追赶潮流。

贴近生活才能深入人心

2019年年初,短视频《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农村老人为了给城里的孙子准备礼物大费周章,自制“鼓风机佩奇”的过程搞笑又温情,这部8分钟的广告宣传片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因其背后的亲情戳中无数人泪点;2020年疫情期间,河南某村委会负责人的硬核防疫喊话走红网络,河南土话+粗糙大白话,朴实中透出了搞笑和可爱,引起全网点赞。

将安迪·沃霍尔说过的“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用在当下的媒体环境十分合适,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小镇青年报告》,2.3亿小镇青年在快手上发布了超过28亿条短视频,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短视频的热潮中来,“土味”也出现了健康的分支。突然有一天,“土味”带着它天然的质朴,以一种粗糙、直接却平易近人的姿势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土味短视频的创作中,同时获得好评与高人气的创作者不在少数,但能在一众网红中脱颖而出,靠的是真正具有内容价值的作品。

美食作家王刚是现在年轻人最喜爱的美食博主之一,“川普口音”和“不说废话”是他的标志,他的视频与以精致、清新为代表的日食记截然不同,却依然有着极高的人气。原因在其输出了真正的烹饪干货,这种简单直接、甚至粗暴的作品,在充满滤镜、音乐、宠物、精致器皿的一众美食视频中格格不入,却是人们真正需要的。

“土味情景剧”也是土味世界的一个流行分支。网络红人“老四”一个人分饰多个角色,将人情世故通过一个个小事件表演出来,没有任何喧闹出位的夸张表演,只有简简单单的生活对话,不少网友将他的视频当成连续剧看,笑称他“一人演活了一个东北宇宙”。

专门做没用手工的“手工耿”火到了国外,没有滤镜大口吃播的“徐大sao”馋哭了许多屏幕前的网友,“滇西小哥”则是把中国农民原汁原味的生活拍摄出来……在精致文艺风盛行的当下,“土味”博主们以朴实的短视频作品抓住了网友们的心,真正的生活不是高高在上,平易近人的气息才更贴近生活本来的样貌,网友们在这些短视频中感受到了一种踏实又安心的乡土情怀。

“土”到深处便是潮,越来越多的网友认为不懂得“审土”才是真的土,土味文化还将作为一种亚文化长久存在。而土味文化中也有糟粕与精华之分,单纯为了迎合低级趣味的庸俗作品不会长久,只有真正有内容价值、平凡不做作的作品才能流传下去。(李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