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若说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量运动、心态平衡那么,心理健康则是一种思维方式,面临各种不利境遇时,做到“看开点,想开点”所谓“灾难是化了妆的祝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些统统都需要透过健康的思维方式才能开解若你能掌握下面十种思维方式,自然就能确保终生心理健康学习认知行为疗法其实就是在学习维持心理健康的思维方式,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抑郁思维训练方法有逆向法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抑郁思维训练方法有逆向法吗(健康的十种思维方法)

抑郁思维训练方法有逆向法吗

导语

若说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量运动、心态平衡。那么,心理健康则是一种思维方式,面临各种不利境遇时,做到“看开点,想开点”。所谓“灾难是化了妆的祝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些统统都需要透过健康的思维方式才能开解。若你能掌握下面十种思维方式,自然就能确保终生心理健康。学习认知行为疗法其实就是在学习维持心理健康的思维方式。

1.从相反立场思考——控辩方思维

俗话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内心里你也可以从相反的两个角度思考。假如你被心中的某种想法困扰的时候,比如认为“自己很笨”或者“配偶从不关心家里”的时候,试着思考相反想法“自己有能力”或者“配偶也是关心家里”的想法是否有道理。从相反的立场思考,自然能够让你获得更为客观的结论,比如“自己还有具有某些能力”或者“配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关心家里的”。

2. 看到不一样的未来——可能性区域思维

抑郁患者或者悲观的人,对于未来的事情往往显得悲观,想到糟糕的局面。事实上当你想到糟糕可能的时候,也不妨想想最美好结果的可能,从过去经验中想想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什么。从悲观中看到乐观,从悲观和乐观中看到更现实的可能。

3. 你能阻止毁灭——多重环节思维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些人往往担心一个不好的苗头就意味着糟糕的结局,实际这需要经过一系列过程或环节,这也不一定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并且,你可以在每个阶段或环节做些什么事情阻止事情变得恶化,或者争取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4.你愿意选择相信谁?——代价收益思维

有些人会说大道理我都懂但自己做不到。如果他能从不同想法的代价和收益角度进行思考,就能促使他做出相应改变。比如,对于强迫性洗涤的患者,他原本的想法是“不洗干净会传染疾病”这个想法的好处是可以让自己免于疾病,代价就是花费太多在洗涤上面并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替代性想法是“适度洗涤也能保障健康”,这个想法的好处是节约洗涤时间,代价就是有可能生病。但过往暴露实践证明,适当洗涤实际上也没有导致疾病。因此两个比较,选择替代性想法,既可以节约时间也没有罹患疾病。这样的想法更合适。

5. 幸福是个比较级——评估零点思维

半杯牛奶是一个非常好的隐喻。你对半杯牛奶感到开心还是沮丧,取决于你把它和什么标准相比,如果你把它与满杯牛奶(完美点)比较,半杯意味着缺陷和不足,你会感到沮丧;相反,如果你把它和空杯(零点)相比,你会感到满意和开心。生活中,我们经常将现实与自己的愿望期待或者他人(完美点)相比,其结果就是失望和并不快乐。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和自己的比,和自己的过去比,看到自己的进步,你就会感到开心些。

6.站在两极之间——认知连续体思维

成功与失败,有钱与没钱、聪明和愚笨,我们的生活中处于充满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维。一个学生在参加西安交大少年班考试之前,无论是学习还是参加各种活动总是拿第一,她认为自己就是成功和有能力的,但参加少年班考试准备过程中,发现这些题太难自己不会,但这些题对她的名校好朋友来说,却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于是,他把朋友归到有能力的范畴中,自己则被划分到没有能力的范畴中。这是典型黑白思维的表现,其实能力是一个程度大小问题,是一个从无能到全能的连续体,不是有无的二分问题。对她而言,过去经验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不过她的朋友比较更有能力或者能力更大一些而已。他朋友的能力并不否定她本人的能力。

7.真相和你想得不一样?——发散思维

你给朋友打电话,结果对方没有接听,也许认为对方故意不接。到了放学回家的时候结果孩子还没有到家,你担心是不是遭遇车祸或者被坏人骗走了。对于生活中需要发生的事情,有时我们会控制不住自己往坏处想。如果你能学学发散思维,想一想这些事情是不是还存在其他的可能,你的情绪就会好一些。比如,对方没有接听电话不是故意不接,而是没有听见,或者当前不方便接听,又如,孩子到点没有回家不是被坏人骗走了,而是堵在路上,或者和好朋友玩去了,或是学校组织活动放学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