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铸魂,擦亮产改工作红色底蕴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实施六级联动模式,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理想信念、实干担当奉献一是纲目并举建强体系针对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现状,建立健全“区总工会、街(镇)总工会、企业工会”三级党建主体,充分运用“互联网 ”“三微一端”等新渠道新平台开展工作,有力构建了责任明确、重点突出、运转高效的党建工作体系二是活动开展凝心聚力围绕“喜迎二十大”等主题,组织开展“颂歌献给党”红歌合唱、党工共建文明实践活动等宣传教育活动,在浙江大学举办全区工会系统干部培训班,常态化开展工会大讲堂,受教职工达6.8万人次,有效有力的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三是表扬先进引领示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荐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齐鲁工匠1名、省五一劳动奖章3名、市劳动模范等18名,开展“莱芜工匠”“莱芜最美职工”等评选,组织“劳模宣讲团”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用身边典型引领莱芜产业工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 莱芜四位一体?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 莱芜四位一体

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 莱芜四位一体

党建铸魂,擦亮产改工作红色底蕴。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实施六级联动模式,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理想信念、实干担当奉献。一是纲目并举建强体系。针对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现状,建立健全“区总工会、街(镇)总工会、企业工会”三级党建主体,充分运用“互联网 ”“三微一端”等新渠道新平台开展工作,有力构建了责任明确、重点突出、运转高效的党建工作体系。二是活动开展凝心聚力。围绕“喜迎二十大”等主题,组织开展“颂歌献给党”红歌合唱、党工共建文明实践活动等宣传教育活动,在浙江大学举办全区工会系统干部培训班,常态化开展工会大讲堂,受教职工达6.8万人次,有效有力的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三是表扬先进引领示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荐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齐鲁工匠1名、省五一劳动奖章3名、市劳动模范等18名,开展“莱芜工匠”“莱芜最美职工”等评选,组织“劳模宣讲团”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用身边典型引领莱芜产业工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素质铸基,激发产业工人双创活力。以产业工人能力素质提升为核心,实施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全区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一是推行双培双推模式。以“改革发展路径、拓展成长渠道”为工作出发点,推广复制山东汇金公司“双培双推”模式,即“将优秀工人培养推荐为党员,将优秀党员培养推荐为干部”,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由“打工者”变“主人翁”,给广大优秀工人发光发热、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如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该项制度以来,已将12名基层工人培养成党员,8名党员骨干培养成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实行订单培养模式。聚焦产教融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产业工人,引导辖区企业与莱芜技师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中专等院校合作,开设“凯傲班”“泰钢班”等涵盖电工、焊工、网页设计师等20多个工种的金蓝领班次,每年定向培养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6700余人,实现“学生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三是打造专家带头模式。积极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劳模工匠和创新工作室等平台载体,开展创新成果交流、名师带徒、青年创新联盟活动,持续扩大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规模,积极培养一批技能带头人,储备一批青年后备人才。如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杰领衔的水滴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培养获得省市荣誉的青年工人30余人,取得专利34项,市级以上科技奖13项。

保障助力,汇聚事业发展星火之势。坚持组织领导、阵地支撑、服务保障协同发力,持续推动产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激发奋勇当先的澎湃之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局、区总工会等8个部门参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将扶持政策、人员力量、活动开展规范整合,形成小组牵头抓总、工会统筹协调、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服务体系,为产改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强化阵地支撑。建立区、镇、企三级联动机制,指导镇街、试点企业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产改工作联席会议,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问题,有效夯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基础。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开展“走基层、大调研”活动,指导力创等42家产改试点单位在“党建引领、职业发展、岗位建功、产教融合、服务保障”等“1 4”模式上积极探索,以点带面、推广经验,推动产改扩面提质。目前,42家试点单位工作运转高效、成效日益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