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本报记者 木二东,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凝心聚力助振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凝心聚力助振兴(薪火相传绘就振兴蓝图)

凝心聚力助振兴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 本报记者 木二东

先烈牺牲为后人,后人继业展新篇。

冬日,处在柳林县贺昌村的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建设依然如火如荼。穿过热闹的贺昌大街,沿着新修的柏油路,爬个小坡,便到了柳林镇贺昌村羊道口贺昌故居。水墨青砖雕饰的大门随之映入眼帘,古朴厚重的门楣上“耕读传家”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我们村因贺昌而得名,也以贺昌为荣,每个贺昌人对贺昌都很尊重,连同对他的亲人也很尊重,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贺昌是烈士、是英雄,到了他家门口不要嬉戏。”今年62岁的贾东昌回忆道。

贾东昌是柳林县贺昌村原村支部书记,他记忆中贺昌故居这一片叫羊道口,1954年,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革命家贺昌,柳林县把贺昌出生地——羊道口和邻近的几个自然村合称为贺昌村。

高呼“红军万岁”壮烈牺牲

“在柳林,人们知道贺昌村、贺昌烈士陵园,也知道贺昌是党早期活动的领导人,在他的影响下,王达成、高如山等人阅读了不少进步书刊,都参加了革命,并在柳林成立中共柳林支部。”柳林县文旅局文物股高二宝觉得贺昌对柳林革命影响巨大。

贺昌,1906年出生于吕梁市柳林县柳林镇贺昌村一个士绅家庭。父母在他幼时就给他教习文字,讲民族英雄故事,使贺昌从小树立了“国难当头,大丈夫不做岳飞死,也做班超名震天下”的壮志。1912年入柳林镇小学堂上学。1918年考入离石县立高级小学后,开始接触进步书刊,思想逐步进步起来。

贺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后,利用放假时间,回到吕梁,进煤窑、进农村,充分了解当时农民和工人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和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指导青年运动、工人运动。

从1923年开始,贺昌先后在太原、安源、北京、天津等地从事青年和工人运动。之后,他还相继参加并领导、指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等革命斗争。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贺昌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斗争,在遭到敌人大举围攻时,他鼓励大家:“不仅要当胜利时的英雄,也要当困难时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在困难中考验出来的。”

1935年,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3月9日,贺昌率部向粤赣边突围,10日凌晨,在江西会昌被敌人重兵包围,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贺昌身负重伤,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负伤的他宁死不当俘虏,在敌人向他扑来之际,贺昌高呼“红军万岁”,举枪自杀,壮烈牺牲,年仅29岁。

“贺昌是红军高级指挥员、党的早期领导人,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用宝贵的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是柳林人民的骄傲。”柳林县党史县志办主任李勤动情说道。

8万青少年捐款留下红色记忆

父老思娇子,人民记功臣。贺昌牺牲后,人们以撰文、写诗、作画、立传等形式悼念烈士,寄托哀思。为了让贺昌烈士的事迹家喻户晓,柳林县策划筹建了贺昌烈士纪念碑和陵园。

1984年3月初,共青团柳林县委向全县共青团员和青少年发出了“积极行动起来,缅怀先烈,接受教育,为建造贺昌烈士纪念碑争做贡献”的号召。

“要求全县青年认真学习贺昌烈士的英雄事迹,投入到为贺昌烈士建造纪念碑的活动中,为建造纪念碑捐献一组设计方案,提供一条合理化建议,收集一件有关贺昌烈士的英雄事迹或一张照片。并动员全县团员、青年为建造纪念碑‘捐一角钱,出一份力’,为美化陵园‘栽一棵树,上一抔土,参加一次义务劳动,献出一份赤诚爱心’。”时任共青团柳林县委书记张建国回忆修建贺昌烈士陵园时说。

“学史建碑”活动开展后,柳林全县二十万人口,有五万多人投入了这一活动。从清河之畔到八盘山顶,从王老婆山到留誉南川,以青少年为骨干,短短十多天时间,五十多个单位,一万多人捐款。柳林县直机关的团员、青年,三千多人参加了建碑义务劳动。团县委表彰过的“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团干”、“模范团员”、“红花少年”,更是身先士卒,出现了许多好人好事和无名英雄。

“那时,三万多青少年捡到六千多斤桃杏核,让林业局收购(做树种)以后,为修建贺昌烈士陵园增添了一笔资金;八万青少年一角一分捐款一万多元贡献自己的力量,那种场景现在回忆起都让人感动。”张建国说。

1985年7月1日上午,柳林县贺昌烈士陵园在贺昌村南坪举行了隆重的竣工揭碑仪式。柳林县从此有了一个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红色教育的永久阵地。

现在的贺昌烈士陵园碑峰高耸,曲径蜿蜒,由贺昌烈士纪念碑、英名馆、莲花池、草坪等组成,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七一建党节等重大节日,广大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及人民群众都会前往贺昌烈士陵园瞻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

贺昌人赓续红色血脉展新姿

“从农业合作社到改革开放,贺昌村的每一个变化,我都看在眼里,贺昌人在贺昌烈士的故土,不怕失败,勇于探索,建过农副加工厂、啤酒厂、面粉厂等各种厂子,失败过,也成功过,这些经验为贺昌村趟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路子。”贾东昌说,弘扬革命精神是贺昌人多年不变的坚守。

贺昌村地处柳林县城,是柳林有名的城中村,这里依山傍水、风景迷人,著名的明清一条街始建于明清两代,民国时期均有兴建扩建,从明清时期鼎盛至今,繁荣延绵长达四百余年,清道光年间有800多家商号,并与京、津、沪、广等地有贸易通商,素有“小北京”之美称。特别是贺昌村明清街中段与田家沟口交汇处的“沟门前”的繁华奇景更是柳林县一绝。

明清古街沿街有五座高耸威昂的过街楼,街面两侧房檐重叠、店铺林立,各种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是柳林方圆几十里的商贸集积之地,不分集、会,街上常年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常常把店铺拥挤得满满堂堂。随着县城发展规划的需要,柳林县委县政府投巨资在贺昌村重新仿原貌打造建筑风格完美、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的新型明清街。

“贺昌村是柳林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也是贺昌支部村委所在地,因此,贺昌村的发展与柳林县的发展紧密相连。1971年柳林建县、改革开放、2000年后煤炭企业改制,这是贺昌村经济发展有质的飞跃的三次机遇。贺昌村历届党支部村委会强有力的领导,利用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企业,致力于为村民谋福祉。”在贺昌村工作将近50年的贾秋连说。

“明清街改造项目就在贺昌村,现在各种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集剧院、电影院、美术馆于一体的综合文化项目——柳林大剧院,建设完成后,上下三层,近18000平方米的广阔区域,是群众休闲文娱的新场所,将成为柳林精神文化发展的风向标;道路建设方面,从龙王庙至沟门前的1.5公里背道道路已经建成通车,该道路与贺昌大街、307国道三线平行、纵贯城西,极大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便捷了老百姓的出行。”柳林县党史县志办副主任李志刚,从小在贺昌村长大,对村子的发展变化都很关注。

现在的贺昌村,有混凝土搅拌站、供热厂、晋西建材装饰城、贺昌大厦、农副加工厂等服务型企业,500多个个体经营商户。全村正按照“党建强村、三产富村、网格管村、综治稳村、文明建村的”工作思路,利用区位优势,确立“做强商贸业、做细加工业、做优服务业、做好租赁业”发展思路,使村里呈现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产业效益化、居住社区化,环境园林化,生活小康化的贺昌村正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

本文来自【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