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咏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白居易时年十六岁,诗是应考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白居易的送别诗十首(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一种生生不已)(1)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送别诗十首(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一种生生不已)(2)

这首诗把“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前后呼应、构思巧妙,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开头就破题。“离离”,形容密集,一丛接着一丛;“”,就是古原。野草是一年生植物,秋枯春荣,所以说“一岁一枯荣”。季节在交替,荣枯在循环,这种明白晓畅的语言,大约是在采取比兴的手法吧。

白居易的送别诗十首(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一种生生不已)(3)

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承接“枯荣”而来,写出一种生生不已、顽强不屈的精神。秋风萧瑟,野草枯黄,被火一烧,仿佛死绝,然而第二年春风一吹,去年烧过的地面上,又生出一层嫩芽,一下子铺满了原野。年年如此,可见烧是烧不尽的。热情歌颂了野草坚韧不拔、顽强抗争的蓬勃生命活力,饶有气势,饱含哲理,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白居易的送别诗十首(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一种生生不已)(4)

颈联“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继续写“古原草”,但已引出“送别”题意。那“古道”,“荒城”,不正是行人要经过的地方吗?“远芳侵古道”,是春草的蔓延;“晴翠接荒城”,是绿野的广阔。古道、荒城正说明古原的古,远芳、晴翠则是眼中的风光。一古一今的对比,把人事代谢同自然现象连接起来,增添了送别的惆怅心情。

白居易的送别诗十首(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一种生生不已)(5)

尾联“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的末了,才明确点出送别。《楚辞·招隐》有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一般泛指贵族的后代,这里当然就是诗人要送别的朋友。“萋萋”,是草长得很茂盛的样子。用在这里十分传神贴切,今天送别好友,就连这萋萋芳草,也好像充满了离别之情呢。

白居易的送别诗十首(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一种生生不已)(6)

全诗章法细密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写景抒情水乳交融,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更是传诵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