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为什么要变法呢?当时秦国领土遭到魏国的蚕食,岌岌可危,再唯唯诺诺下去,不变法改革,必将亡国。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秦国曾长期处于各诸侯国的边缘,不仅是指在地理位置上,而且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相对落后。其具体首先体现在地理上,对一个国家而言,处在怎样的地理位置上,决定了这个国家以后的发展方向。

封闭的地理环境,使秦封地的人对先进的生产力没有特殊的敏感度,并且对先进改革思想缺乏及时接受的能力。经济欠发达,且地处边缘,秦国经常被先进的其他中原国家认为是夷狱,不能参与诸侯会盟。

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1)

秦孝公曾说:“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经济发展滞后从其根本原因来说是没有先进科学的经济制度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周天子为天下人之王,将拥有的土地、人、财、物分封给手底下的其他宗室,宗室在分封的土地为大王,其下设,卿大夫、士,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层层分封制度,在继承方面,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2)

分封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战国诸侯称霸兼并战争时代的到来,各国积极在人口增加,私田数量上升,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后生产力提高的大背景下及时突破,及时变法,政治制度也进行了改变,如吴起,李悝变法。

秦国在这一时代变革下的政治制度变革背景下,被落后的生产力所影响,因而制度落后。

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3)

最后,在文化方面,习俗方面,变法前的秦国,相对于其他几国来说地理位置偏僻,和文化更加落后的西戎为邻,进而也沾染了西戎的习气。

二、商秧变法的主要内容

1、经济制度方面,“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商秧将原有井田制,即土地归国家,诸侯宗氏所有,人民只是在井田上耕作,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这可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开阡陌”是指使普通人民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获得土地,使土地由公有化改为私有化。封疆是指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即是指废除奴隶制土地所有制,法令规定了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由各人所占有的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这样破坏了原有的落后的奴隶生产关系,因而促进了封建关系的发展。

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4)

2、重农抑商,农为本,轻农税,保护农业生产力

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维持国家存续,农业必将放在首要位置,商鞅变法鼓励劳动人口积极垦荒,商秧认为“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同”“放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为此他建议秦孝公颁布了垦草令,推出了鼓励人民积极垦荒务农的20多种办法,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的法令措施和利益的诱导,秦国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5)

3、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商鞅提出君主集权,县政管辖。

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不再被认可,诸侯在各自的封地内享有极大的政治、经济权力。商鞅变法中将君主集权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

这是要从各分封的宗氏贵族手中收夺相应权力,将权力集中收归中央,由秦王统一行使,可以防止宗氏乱政,保证了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性与稳定性。同时君主权力得到了大大强加,政令的实施不再受到阻碍,保证了权力的持久有续性,和强大的控制力。

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6)

商鞅将全国乡邑合成三十一县,其管理人员都由中央任免,使君主能够直接掌握县的行政,设立的县虽然可以储备粮食和武器,但是却不能自行铸造钱币和武器。商鞅先后实行了两次变法,即通过集小邑为县,设置令、丞、等地方行政长官,总共三十一县。

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7)

县是中央直接在地方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县令和君主没有血缘关系,并且这些长官的职位并不是世袭的。国家设置君主来对一县之令的任用、选调进行选拔和分配,同时还有相应的考核机制,政绩卓著者得赏赐或升迁,不力者遭辞退罢免。

这一制度的设立不仅加强了君主集权,而且有效打击了宗族势力,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国家置于中央的统一集中领导下。

4、奖励军功爵制,移风易俗,改变社会不良风气

商秧的经济政治改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也需要对军队进行改革,他通过一系列的利益激励,促使军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

如,在士兵中,“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田,”在军官中,能得一甲首者,其赏赐与士兵相同。但是,对于战争中没有战功或逃跑的士兵“不得,无返。”

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8)

这样的制度让秦国士兵勇于上战场而“怯于私斗。”

军功爵制相对于宗法世袭制来说,以合法科学的手段架空了他们的特权,相当于现代社会的“能者多得,”士兵有能力者赏赐晋升,促使原有的固化阶级瓦解,进而有利于社会公平。

在移风易俗方面,商鞅规定了男子在成年后即要与父母分开另立门户,同时建立了更加严格的产籍制度,《商君书·境内说》中有“四境之内,丈夫子女皆有民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秦国人口若有新出生的要及时在户籍中登记在册,已故的要及时注销及户籍信息,如果户籍上的信息与本人情况不符合且没有及时更改的,登记人员要受到相应处罚,更要处罚街坊四邻,所谓“连坐”。

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商鞅实行了哪些变法措施)(9)

在人口流动方面,商秧变法严格控制人口的流动,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的稳定性要求有固定的人口进行耕作,若人口流动太频繁太多则会影响农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