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盐桥村党支部书记蔡邦成的日记本,一笔一划地记录着自三月上任以来关于盐桥村的点点滴滴,每一件事都在他这里挂上了号在这九个月里,“忙碌”成了蔡邦成生活的代名词,盐桥村也在“嬗变”中换了一副新面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灞桥新筑新寺村的历史?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灞桥新筑新寺村的历史(盐桥村的变迁)

灞桥新筑新寺村的历史

翻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盐桥村党支部书记蔡邦成的日记本,一笔一划地记录着自三月上任以来关于盐桥村的点点滴滴,每一件事都在他这里挂上了号。在这九个月里,“忙碌”成了蔡邦成生活的代名词,盐桥村也在“嬗变”中换了一副新面貌。

说起蔡邦成和盐桥村的缘分,还有一段故事:2002年以前他在老家湟中县做过卖货郎和推销员,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趁着青藏线的商潮买了一辆大货车去格尔木市跑运输。不怕吃苦的他没过多久就尝到了甜头,于是决定把家安在了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盐桥村。

2018年5月盐桥村被格尔木市委组织部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原支部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私心严重,支部班子服务群众能力低,因循守旧,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严重影响了“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

“我这个人做事讲究诚信,时间久了,和我打过交道的人都愿意和我真心交朋友,这也让我明白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与人为善、踏踏实实的做事。”正是蔡邦成的“真心”感染到盐桥村的村民们,才被大家推选成为了村党支部书记。

如何改变村民们对“两委”班子的看法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这让刚上任的蔡邦成急在心里,他那股子为民办事的冲劲儿越发“上头”了。

蔡邦成从加强党支部建设入手,逐户走访,倾听和收集意见和呼声,及时召开村支部大会和群众代表会,详细了解全村各方面的信息和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办公有了新气象,党员活动有了主阵地,每月一次的村党支部委员会等组织生活都能正常开展。同时,村党支部还创新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党员议事会,激发了党员参与村级党务事务商议的积极性。

领导班子的问题解决了,盐桥村的根本问题又要从哪入手呢?

久居盐桥村的蔡邦成时常让自己站在村民的角度来思考村里的各项问题:“先不说村民的思想意识问题,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成了大问题,村民们的生活过好了,剩下的事也都不算是难事了。”兴修水利设施、乡村公路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硬化广场、增加公用垃圾桶、装路灯、铺路面、盖公厕……细算一下,要做的事还真不少。

说干就干,蔡邦成过起了两点一线的新生活,每天在办公室开会研讨整修措施,开完会又要跑到现场去监督施工进程,曾经做过建筑行业的他对质量把关可算是严之又严。“我们做这些事是为了赢得村民们的信任感,往小里说每家每户都是关门过自己的日子,但往大里说盐桥村就是一个大家庭,村里生活环境的好坏决定了这个家庭生活幸福指数的高低。”蔡邦成说。

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接踵而至。由于离市区较远,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都较多,为了让这些留守村民能有一份可观的收入,蔡邦成凭借自己多年的经商头脑,着手为村里开办起了扶贫车间培训基地,让盐桥村有了自己的企业,还拉来了订单,既解决了村民们就业问题,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在盐桥村培训室里,数十位妇女正在这里忙着学习缝制吨包。“村民们在这里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后即可上岗,培训期间每月发放着1500元的生活费,上岗后每月工资可达3000元以上,这样一位村民年收入可达到三万多元。”蔡邦成说。

蔡邦成“初心”不改、牢记使命,只要这样扎实走下去,坚信盐桥村会在致富大道上能越走越好。(青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