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香港著名导演、演员楚原病逝,享年87岁。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1)

楚原(图片来源:香港电影金像奖官微)

楚原与著名导演胡金铨、张彻、李翰祥合称邵氏“四大帅”,被喻为香港武侠电影的“开山鼻祖”。其一生执导百余部作品,代表作包括《可怜天下父母心》、《大丈夫日记》《七十二家房客》《玉女添丁》《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楚留香》《三少爷的剑》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楚原加入TVB转型成为家喻户晓的“甘草演员”,曾出演《陀枪师姐》《寻秦记》《西游记》《警察故事》《双龙会》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影视剧。2018年4月15日,楚原获得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楚原昨日病逝享年87岁

成龙王晶郑秀文等影人发文悼念

楚原原名张宝坚,1934年11月2日生于广州,曾在中山大学化学系读了3年。其父是著名粤剧、电影演员张活游,其妻是著名粤剧、影视演员南红。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2)

南红和楚原

受父亲影响,楚原饱览群书,自学掌握了电影知识与理论,并于1954年在香港开始从事电影拍摄工作。1955年,他投身编剧工作,笔名秦雨。1958年,他以24岁之龄自编自导电影《湖畔草》,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电影导演之一。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3)

电影《湖畔草》

第二年,他拍出了叫好又叫座的社会伦理悲剧电影《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也是他的成名作。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4)

电影《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十多年的导演生涯,楚原创作风格类型众多,多番开创新风气。其大胆创新的精神,成为无数后辈学习的榜样,奠定了无数国、粤语片的基石。其代表作粤语喜剧电影《七十二家房客》拍出了香港社会人生百态,创出票房高峰,从此一度消失的粤语片恢复制作,香港电影历史就此改写;1976年起,楚原更开创改编古龙小说的热潮。《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多情剑客无情剑》等经典武侠片皆出自他手。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5)

楚原(图片来源:香港电影金像奖官微)

据悉,楚原于昨日上午身体突感不适,太太南红拨打急救电话将其送往医院。楚原中午在医院离世,“走得很安详,家人都在身旁。”

得知楚原去世的消息,成龙、王晶、郑秀文郑秀文等影人,以及广大网友纷纷发文缅怀、悼念,感念其将一生奉献给了热爱的演艺事业。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6)

成龙微博截图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7)

电影《警察故事》剧照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8)

导演王晶微博截图

执导《七十二家房客》问鼎年度票房冠军

本土化改编引发草根喜剧电影创作浪潮

1971年,香港社会经济进入多元化的成熟期,香港电影也随之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这一年起,老牌电影公司邵氏与新成立的嘉禾公司开启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双雄争霸”模式。直至1978年,喜剧、动作两个类型片的竞争,正是当时香港影坛最准确的“注解”。

1971年7月,李小龙从美国回到香港签约嘉禾。3个月后其主演的《唐山大兄》上映,以319万港币的佳绩,创下香港开埠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该片也为动作电影找到了新的出路,并使得刚成立第二年的嘉禾在香港影坛站稳了脚跟。嘉禾的日渐成熟,也让邵氏产生了危机感。这一年,楚原正式签约邵氏,并在邵氏成长成为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电影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到了1973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持续两年的功夫片热潮减退,风月片和喜剧片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当年另一个不幸的消息,则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溘然辞世。其生前公映的最后一部电影《龙争虎斗》依然大卖330万港币,夺得年度票房亚军。

而当年打败《龙争虎斗》,问鼎1973年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的影片,正是邵氏出品、楚原执导的粤语喜剧片《七十二家房客》。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9)

电影《七十二家房客》

1963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鸿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的讽刺喜剧故事片《七十二家房客》上映。影片由王为一执导,文觉非、谭玉真等主演,这也是新中国内地与香港的首部合拍片。该片根据上海市大公滑稽剧团同名舞台剧改编,讲述了解放前,住在广州市一幢破旧大院里的72家穷苦房客,与流氓恶霸屋主炳根夫妇斗志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1973年,邵氏公司买下该片的翻拍权。导演楚原在1963年版电影剧本的基础上,加入了现实社会元素,把电影视角转向香港小市民的生活,并用粤语配音拍摄了新版《七十二家房客》。

这一版本的故事进行了极好的本地化处理,再加之粤语配音的运用,强化了香港喜剧片的地域文化特色,受到了香港观众的青睐,并以562万港币的佳绩刷新了香港影史票房纪录。除了票房上的成功,影片还引发了粤语草根讽刺喜剧电影的浪潮,对后来同类型影片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2005年上映的周星驰电影《功夫》,无论人物设置还是场景调度都能看到《七十二家房客》的影子。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10)

电影《七十二家房客》剧照

此外,该片还成功带动了粤语片的复兴。其实,在五、六十年代之前,香港流行的粤语片被称为“七日鲜”,即因品质低劣、粗制滥造,导致影片上映周期短。因此到了1971年3月,粤语片已全部停产。而1973年《七十二家房客》的上映,使得粤语片得以重新回归电影院。那年之后,香港电影开始了全部用粤语配音的传统,粤语为香港电影的地域性,打上了鲜明的标记。

《流星·蝴蝶·剑》改写香港武侠电影史

楚原何以成为“古龙武侠最佳诠释者”

进入七十年代之后,曾经辉煌的武侠电影陷入低迷。一方面是李小龙式的新动作片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前的武侠电影因剧情模式化而无法持续吸引观众。而香港武侠电影的转机,就出现在1976年楚原对于古龙小说的成功改编之时。

1975年,楚原执导了改编自热门电视剧的电影《朱门怨》,但遭遇了票房惨败,导致他9个月没戏拍。身处事业瓶颈期的他,在1976年接受了编剧倪匡的建议,拍摄了改编自古龙同名小说的电影《流星·蝴蝶·剑》。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11)

电影《流星·蝴蝶·剑》剧照

多年拍摄文艺电影的浪漫气质,使得楚原与古龙的奇诡风格不谋而合,影片上映后叫好又叫座,还荣获第22届亚洲影展最优良美术设计双狮奖。

该片为香港电影市场找到了新的热点,也使得楚原达到了个人事业的新高度。青云踏步的古龙、单纯浪漫的楚原以及海纳百川的倪匡,自此结成“金牌组合”。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12)

电影《流星·蝴蝶·剑》拍摄工作照

在其后3年里,楚原将8部古龙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大银幕,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因此有了“楚千万”的名号(一年拍摄影片的总票房超千万港币,当时著名导演张彻也只号称“百万导演”)。此后,楚原一共拍了18部由古龙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13)

电影《三少爷的剑》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楚原在高产的同时下,也保持了影片的质量。当时,业内外公认在众多古龙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中,拍得最好的非楚原莫属。但楚原对于这样的评价却谦逊地回应:“基本上,没有了枫叶和干冰,我是不懂得拍戏的。”

当然这只是楚原自谦的说法,他的电影构图、布景等方面受国画中的写意派画法影响。他擅于灵活使用道具和灯光,用假山、植物、烟雾等在摄影棚搭景,实现一定的画面景深。再在拍摄时,运用镜头语言实现虚实结合,简单写意的武侠意境。这种超现实新派武侠片画风至今无人企及,楚原也因此获得了“奇情武侠大师”的美誉。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14)

电影《流星·蝴蝶·剑》剧照

管他天下千万事

闲来轻笑两三声

楚原一生为人谦逊平和,无论人生高峰、低谷皆荣辱不惊、锋芒尽掩,颇具侠者风范。

2018年4月15日,楚原在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终身成就奖,他的徒弟、演员冯淬帆专程从台湾来到香港为师父颁奖。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15)

颁奖典礼现场(图片来源:香港电影金像奖官微)

当时,楚原在太太南红以及孙女的陪伴下,拄着拐杖上台领奖。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他的获奖感言回顾了其传奇一生,也道尽香港影视产业几十年的沧桑变幻。

武侠片开山祖师楚原逝世(最懂古龙的人走了)(16)

颁奖典礼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家请坐,多谢我的大徒弟冯淬帆,很讲义气,从台湾来颁这个奖给我。终身成就奖,颁给终生没有成就的楚原,只不过逼我说一句:受之有愧。

回首半生,青山人路,在漫长的人生中,有开心时候,困难的时候也不少,人生大概都是失意多,如意少啊,我破过香港的卖座纪录,老板立刻跟我说工资加十倍,各个都说我是香港最幸运的导演。

十年后,我的戏不卖钱,拍完几部扑街片,又想拍《天龙八部》。开机前,方逸华小姐撕了通告不让拍,去了办公室问我:谁让你拍天龙八部的,亏本了你可以赔吗?楚原你根本不会拍电影!那时候都说我是邵氏公司最难堪的导演。

但是“人生”这两个字,就是“欢声”同“泪影”四个字砌的,没什么奇怪的,任何人,无论你昨天多风光,无论你昨天多失意,明天起身的时候,你一定要做个人,生活下去,明天总比昨天好,这就是人生。不说不知道,原来人生和打麻将一样,是有东南西北风的,你打到北风的时候,又是另一种人生。

如果你像我一样,老得好像我这样,终身成就奖这个老人牌都拿到了,应该“管他天下千万事,闲来轻笑两三声”,到老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管他喜怒哀乐,全部都当他是菩提明镜,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后我送给大家我喜欢的几句话,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那你就可以骄傲地说,你不负此生!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