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在这首民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过节气氛,到了腊月就是年,进入农历腊月,距离春节也就越来越近了。
春节又叫新春、新年,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众多节日里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据记载,早在虞舜时期就有过春节的记录,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春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远在四方的亲人都会返回家中,与家人们一起团聚,共度温馨时刻。
春节期间有很多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等等,其实这里面的很多风俗习惯与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期就跟大家聊聊藏在春节习俗里的道教文化,看看你都知道哪些?
贴春联: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在大门贴上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起源于桃符,古人最初在大门两侧挂着两块长方形的桃木,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这神荼、郁垒是上古神话里的两位神人,相传在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它盘根错节绵延三千余里。这棵大桃树周围常常有小鬼出来害人,度朔山上有两位神人,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他们俩阅领万鬼,嫉恶如仇,如果发现有鬼怪出来伤人,就会前去将它们抓回去喂虎。
于是古人用桃木雕刻成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人的模样挂在大门上,以此来护卫家宅,这也是“桃符”的由来。而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人渐渐成为老百姓口中的“门神”,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道教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神仙也都变成了门神,比如青龙白虎、即青龙孟章神君和白虎监兵神君,再比如万应之神钟馗,再比如唐朝的两位大将秦琼和尉迟恭,被称为“天下第一门神”。
压岁钱:小时候,很多小朋友渴望过年的原因是可以得到压岁钱,有了压岁钱就能买到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征。”压岁钱其实是寄托了长辈对于晚辈的关爱,压岁钱又叫压胜钱,虽然叫“钱”,但不是古时候流通的钱币,只是大都外圆内方,形同古钱币,它是被作为佩戴的饰物。
“厌胜”一词就与道教有关,有祈福禳灾之意。压岁钱上面往往会刻有吉祥的话,有祈福祝寿的,正面刻写“福寿康宁”、“长命百岁”,有祝贺金榜题名官运亨通的,如“状元及第”等等。过年之所以会有压岁钱还跟一位传说中的异兽——祟有关,传说祟最喜欢在大年三十出来害人,常常趁人不备潜入家中伤害小孩。为了抵御祟的侵害,大人们会穿一串铜钱给孩子“压祟”,这样祟就不敢前来了。岁谐音“祟”,于是也就有了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祭灶:春节期间的祭灶也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它就被列为重要的祭礼——“五祀”之一,而祭灶的主角就是大家熟悉的灶王爷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相传灶王爷是一位掌管人间灶火的神仙,他一直待在家里,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就要离开每家每户,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来每家的善行与恶行。灶王爷的左右还有两位随从,各自捧着一个罐子,一个捧着“善罐”,一个捧着“恶罐”,家里人一年的善恶之行分别被保存在两个罐子里。人们用糖瓜来祭祀灶神,希望让灶神吃了美味的糖瓜后能帮自己美言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