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泽辉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删减部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

1977年,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全国公演以后,随之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看过最多次数的译制故事影片,而且台词熟悉到能背下来。影片中的经典片段,主题音乐《不朽》的独特旋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故事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德国集结巴尔干半岛的A军团北调,推出了“劳费尔计划”,掠夺萨拉热窝丰富的燃油资源供应装甲部队。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斯被派往萨拉热窝执行这一计划。他派遣间谍假冒瓦尔特,诱杀了众多抵抗组织成员。真正的游击队领导者瓦尔特,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和众多游击队员的英勇战斗,终于让间谍现出原形,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阴谋。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删减部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2)

影片中的瓦尔特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诺维奇,风度翩翩,智勇双全,与同时代国内电影中所呈现的游击队员形象大有相同,他把鲜活魅力的英雄形象彻底演活了、演火了,成为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代男神。

老游击队员谢德,以钟表店作掩护,坚定不移追随从未谋过面的瓦尔特,为保卫萨拉热窝默默地战斗。作为父亲,他又展现出男人柔情的一面。影片中认领尸体是最感人一幕,看着自己唯一的孩子躺在血泊里,在沉默中他缓缓走向前,当萨拉热窝的市民一起迎着枪口无畏地走向亲人尸体的时候,这是电影最能引起共鸣,最感人的镜头了。谢德与徒弟话别,赶往教堂赴难并处死假联络员的那一幕,枪声惊起四飞的白鸽,瓦尔特在钟楼轮番向德军扫射,苏里和游击队员配合战斗,为掩护游击队员撤退铜匠街响起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都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全新的感受。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删减部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3)

瓦尔特和吉斯、苏里夺取德军去油库运送伤员的卡车,成功进入火车站控制了机车。等火车装完油料开出油库,德国才发现火车掌握在游击队的手里,沿途拦截火车无果,车顶抢夺均被游击队击退。当火车爬坡时,瓦尔特摘掉了列车的通风管,没有机车牵引的列车快速倒退下滑向军列撞去引燃油料,炸掉了运送燃料的火车,“劳费尔计划”化为泡影这是影片激烈战斗最精彩的片段。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删减部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4)

这部影片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赞扬美好的品质的同时,却并没有刻意地丑化和扭曲敌人的形象。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斯,假瓦尔特康德尔,女叛徒米尔娜等反派人物,如果不是德国军官和盖世太保身份的话,你很难把他们看作是反面人物,即便是反派,也让人感到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删减部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5)

影片中的经典台词:“瓦尔特简直是个幽灵,我怀疑他是不是存在”“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马里士,送他们到解放区去,你们可以唱着歌走,德国人已经下了命令,任何人也不敢阻拦你们的”“你好好的干吧,要好好的学手艺,一辈子都用得着啊,不要虚度自己的一生”……不论出自敌我谁口,都是影片中台词的精华而令人难以忘记。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删减部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6)

这部影片歌颂了热爱自己祖国的人们,让全世界了解了在战火纷飞的“二战”东南欧战场上南斯拉夫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争取自由、尊严和独立的悲壮历程,为南斯拉夫赢得了世界声誉。如果说一部电影的价值只能停留在艺术之上,那它还远远称不上经典。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价值超越了艺术,跨越了国界,成为人们心目当中永恒的经典。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删减部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7)

时隔40多年,这部影响几代人的经典影片依然没有淡出中国观众的视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不仅是我最崇拜的影片之一,而且主题音乐《不朽》也是我经常弹奏的乐曲。每当弹起这首雄浑激扬具有心灵震撼的经典乐曲时,影片中最精彩的画面在我眼前依次穿行,这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撞击,成为我永恒的记忆。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删减部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