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4个大女婴夭折(网传郑州女婴夭折)(1)

对于后续的通报和处理结果,我想很多网友已经等了很久。

前段时间,郑州网传一名女婴才四个月大,因为120拒诊,耽误了救治时间从而夭折,牵动了很多网友的心,引发了互联网上的滔天巨浪。

舆情很大,舆论也很大。

相关部门的压力也很大。

但压力也是动力。

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一点,那就是互联网舆论场发挥了功效,对曝光以及查处此类事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全民监督之下,全国舆论之下,我相信相关的部门不敢弄虚作假,一定会给大家一个通报,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处理结果,公开的告诉大家。

一,以官方的身份还原事情的真相,给民众足够多的细节来判断此事。

二,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做到警示作用,梳理根源,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那就是舆情很大,必须要给大家一个交代。交代也好,通报也罢,因为极大的舆论风波已经伤了很多人的心,不能让这场风波持续不断。

四,也是对家属的一个交代和通报。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这是所有有正义感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特别是已经成家立业已经成为父亲成为母亲的人,看到此类事件更是痛心疾首。

很多网友心里有疑问,有愤怒,对于网友们的愤怒,我很能够理解。网友们出奇的愤怒,正是因为在我们群众当中,对于正义有着普遍的基础,没有愤怒就没有正义。

郑州4个大女婴夭折(网传郑州女婴夭折)(2)

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上已经给出了时间梳理线。

11月16日网络流传郑州女婴遭120拒诊后去世,市卫建委已经给出回应,关注到此事。

随后很多相关部门也已经介入调查,接下来就是焦急地等待。

在此期间,很多网友也纷纷对相关责任人口诛笔伐,大家出奇的愤怒,我相信无论是任何人都可以理解。

郑州4个大女婴夭折(网传郑州女婴夭折)(3)

11月20日,下午17点左右的时候,有媒体给出了相关的通报。

从媒体给出的通报,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细节。

11月14日11:57的时候,郑州市120调度员就接到婴儿父亲的电话,主要给出的问题是孩子喝完奶粉就开始吐,不吃东西,现在在酒店进行集中隔离,属医密接人员。

当时调度员告知婴儿父亲由于是隔离酒店,需要驻点医生查看病情,随后让隔离酒店驻点医生拨打了120,同时告知河南省儿童医院24小时的咨询热线电话。

12.01郑州市120调度员再次接到电话。

随后,协调救护车。

12.08,郑州市紧急医学救援11号救急站出诊。

到中午12:29的时候,救护车到达,出诊的医生告知隔离酒店驻点医生需要查看病情,并且进行了快速抗原检查,如果需要抢救,及时通知。

这里的快速抗原检查。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就是进行核酸检测,这一点我们也不必回避。

等到12:42的时候,出诊的医生紧急上120报告情况。

120随后告知,如需急救就转往医院,不需要就等核酸结果出来。

通过这一点细节,我们可能注意到,当时出诊的医生可能觉察到情况不对,所以进行了汇报,而汇报的理由是和核酸检测有关联。

120的告知。在侧面意义上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对当时的婴儿实际上是起到了开通特殊渠道的意义,就是不需要原地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在中午13:05的时候,隔离酒店的医护人员现场查看病情,“婴儿病情稳定,已经入睡,抗原结果大人阳性小孩阴性”

随后在13:12、13:17,出诊的医生和婴儿的父亲进行了沟通,并且告知如需急救,随时拨打120。

13:18的时候,出诊医生向120报告之后离开。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在当时中午的时候婴儿已经入睡,可能当时的婴儿父亲以及现场的诊断医生出现了形式误判,当时并没有觉察出来有更严重的倾向。

按照官方给出的通报,接下来便是下午18:53,金水区向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做了报告,婴儿的父亲是阳性,婴儿的检测为阴性,但是核酸结果没有出来,需要一同转运至定点医院。

这一点也至关重要,因为在婴儿以及家属向媒体求助的时候提到了相关事件,那就是120在接治病人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本着就近治疗的原则,送往最近的医院,可是到最后却转送到了外地进行治疗,这一点这是很多网友的疑问。

那么,为什么要送到较远的地方进行治疗?

官方给出的详细通告是,“远处的医院基础医疗设施较为完备,并且拥有儿科专用病区,距离市区较近的医院并不具备接收救治婴幼儿的条件。”

随后,婴儿被送往了定点医院,值班医生通过电话采集婴儿的病史,这一点我依然保留存疑。既然婴儿已经送往了医院,为什么值班的医生还要通过电话采集婴儿的病史,而不上前去查看病情?

通过电话治病?这一点我感到疑惑,我听过悬丝诊脉,没听过电话治病的,而且悬丝诊脉也只是电视剧的艺术加工。

婴儿的父亲告知了值班医生婴儿之前的一些症状,但在这里我想说,婴儿的父亲,他既不是医生,也不是专业人员,在通报婴儿症状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判,或者说通报情况不到位。

从媒体通报出来的细节,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定点医院的值班医生面对婴儿的病情时只采用电话询问的方式,这样的做法是否出现了渎职的行为?人情冷暖何在?

到了11月15日00:29的时候,婴儿父亲通过微信告诉了值班护士。

“能不能帮忙看看孩子,手脚冰凉。”

随后,护士赶到婴儿房查看病情,发现异状,又通知了医生和医护人员,接下来远程连线了河南省儿童医院专家指导抢救。

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最终03:57,婴儿抢救无效。

郑州4个大女婴夭折(网传郑州女婴夭折)(4)

郑州4个大女婴夭折(网传郑州女婴夭折)(5)

我仔细地看了媒体披露出来的各种细节,虽然“网络上流传的120拒诊以及延迟一个半小时到达现场”等问题存在了一些差异。

但是我想说,一些医护人员在处理当中依然暴露出来了缺乏应变能力以及工作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间接导致了这场悲剧,特别是在面对婴儿时采用电话询问等方式。

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医学常识,在向医生电话报告时,肯定会出现形式误判,或者说报告不规范。

这也暴露出来,定点医院的医生没有责任心,自己的职责履行不到位。

最后,对相关的几人也做出了处理,一些人被批评教育,一些人被处分。

看到这里,我不免还是提出来一个疑问,面对一条生命的消失,仅仅是批评、教育、政务处分,就这样就能收场吗?

“20条”发布之后,官方三令五申不准“层层加码”。

我想请问各位网友,“层层加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在这里告诉各位网友,“层层加码”的主要原因是“层层请示”,很多相关人员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们也不必回避,那就是一旦遇到各种事情,就需要“层层请示”,只要自己循规蹈矩,按照规定办事,哪怕出了事,大不了批评教育。挨一顿训斥。

一旦自己强出头,破坏规则和规定,出了事很有可能丢官位,丢饭碗。这也给了很多人一种心理,那就是宁愿老实一点,笨一点,也不能强出头,很多人抱着这样一个侥幸的心理在工作。

防控的主要目的,我再重申一遍,是为了维护大家的生命健康和生存权益。而一些人因为“过度防控”和“循规蹈矩”所引发的自身危害,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郑州4个大女婴夭折(网传郑州女婴夭折)(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