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是位列世界名校的一流大学,令无数学子神往。

你是否知道?100多年前,在北大转型初期就差点儿被关停。是北大的第一任校长顶住压力,力挽狂澜,不仅保住了北大,还让北大获得国际承认。

北大现任七位副校长简历(北大的首任校长)(1)

严复

他开启了中国西式教育的先河

晚清时期,作为戊戌变法新政之一,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这所新式的大学,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校,原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严复,正式就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严复是近代很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1877年,他被公派留学英国,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879年回国,他将西方维新思想带入中国。

他是新法家代表人物,湖南巡抚陈宝箴曾多次引荐过严复,先是为李鸿章所用管理北洋水师,后也被引荐给张之洞。

严复刚回国时参与过政事,由于时事格局的变化,他与李鸿章政见不同,不受重用。仕途并不顺利,他就离开官场全心投身教育界。

1880年,他被李鸿章调至北洋水师学堂,曾是北洋水师的校长,1905年他与马相伯创办了上海复旦公学,担任总教习,1906年,严复接手马相伯任复旦公学第二任校长。

在办学过程中,他积极开展西方的启蒙式教育,是一位敢开风气之先的教育家。他开启了中国西式教育的先河。

早在1896年,严复就协助张元济在北京筹办了“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通艺学堂并入新成立的京师大学堂。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建之初,严复被确定为总教习的最佳人选。

可是时政多变,直到14年后,58岁的严复才真正掌管了中国最高学府。

北大现任七位副校长简历(北大的首任校长)(2)

北大未名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欲以“教育救国”增强国威

严复将西学引进中国,还创立了近代翻译学理论,倡导全民素质教育,他翻译并讲授西方逻辑学,提倡著作权和版权保护。严复的《天演论》《国富论》等八大译著和评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他的《天演论》轰动中国的知识界,严复利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生物界观点,告诉人们生物进化的规律,并加注到了中国的社会体制上。

对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有识之士都担心自己的国家会被淘汰。所以,《天演论》的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对康梁变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像鲁迅、胡适等都是严复的铁杆粉丝,特别是胡适,他的名字都是因“适者生存”而改来的。

严复也把进化论作为教育思想理论基础,欲以“教育救国”,他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想通过德、智、体的教育来增强国威。

他认为教育事关国运,不可不改革。早年在英国留学时,严复已经认识到欧洲发达的背后,是一整套完善的社会制度,这样的一种社会契约,保护了自由竞争及社会各项事业,也促进了社会的改革发展。

而教育正是服务于社会的,是一个传递有效信息、提高社会生产力,去创造一种更为先进的社会文化。

北大现任七位副校长简历(北大的首任校长)(3)

北大未名湖

他拯救北大于危亡之中

严复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处境艰难,原京都大学堂名存实瘫。而此时的民国政府新立,国库也是一贫如洗,除去缺少办学经费外,政治派别斗争异常纷乱。

严复就任后,对北大做了三件影响深远的事:

其一,是他主持了北大改革:归并了科目,将经文二科为国学科,规定在校教员专职教学,不得在政府内兼职,还开设了外语和西学课程。

其二,是在办学方针上,他提出“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的办学思路,他上书议会,反对紧缩办学经费留用优秀人才,为蔡元培后来“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开启了先河。

其三,就是他顶住了教育部停办北大的压力,保住了北大存在。

保存北大要从1912年6月2日说起,财政部通令京内外各衙门:“凡薪水60元以下者,照旧支给,在60元以上者,一律暂支60元。”这条命令在北大引起一片混乱。

北大现任七位副校长简历(北大的首任校长)(4)

严复为保存北大的人才,为此撰写《上大总统和教育部书》说帖表明:除他校长一人每月支60元,以示服从政府命令外,其余职教人员兼国家级专家人才,还按原有的高待遇执行。建议被采纳,教职员工收入没受影响。

教育部的高官显然对严复不满。7月7日,教育部突然以教育经费紧张为由,下达停办北京大学的命令。

严复很是愤慨,他向袁世凯和教育部提交了一份《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及《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详述北大可停办之四大理由,并提到:

“全国之大,必有好古敏求之士,从而为之者,即使向往无人,亦宜留此一线不绝之传。”

严复的提案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北大学生代表联名提出说帖或请愿书,支持严复:宁愿北大脱离教育部自行办学,也不会因经费而停办的意见。

在据理力争之下,7月10日,教育部取消停办决议。

北大现任七位副校长简历(北大的首任校长)(5)

不肯受辱,提出辞职

由于严复的学问和声望在海内外有相当影响,7月29日,英国教育会议宣布,承认北京大学及其附设译学馆均为大学,伦敦大学也宣布承认北京大学的学历。

北京大学获得国际承认,是国际社会间接地对严复的办学的肯定,由此,北大在国际上奠定了它的学术地位。

北大是保住了,而财政困窘学校没有经费,严复亲自筹款,四处奔走,向英国汇丰、法国汇理、华俄道胜等多家银行商借学款,都遭到了拒绝。

秋季开学在即,8月26日,严复向华比银行商借20万两贷款,使北大再次渡过难关。

9月中旬,严复又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顾问。

在严复为北大存亡奔走过程中,与教育部矛盾越来越多,再加上《国风日报》和《北京新报》造了许多谣,现在又风闻教育部要换校长,严复是自尊心极强的学者,他绝不肯受此辱,在10月7日提出辞职。

北大现任七位副校长简历(北大的首任校长)(6)

严复纪念铜像

多数学生得知严复辞职,都要挽留,差点闹出学生风潮。而教育部发通令声称:更换校长的原因是“因严校长新授总统府顾问之职,责任繁重,若再以北大校长岗位恐影响工作。”

首任北大校长,严复其实是被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有学者分析,教育部对严复几次反复刁难,实质上是以教育总长范源濂为代表的留日派,对严复的排挤。

从5月当校长,到10月辞职,严复在首任北大校长岗位上仅五个月,但是他对于北大的意义非凡。

鲁迅说严复是“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梁启超称赞严复是“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天下之知我而能教我者,舍父师之外,无如严先生”。

严复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中国引进西学思想、开创翻译理论、改革教育现代办学等多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贡献。

是他的先进思想,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闲来悦读蕙芷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