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南县王家坝闸,有着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它是淮河蒙洼蓄洪区的主要控制工程,关系着整个淮河流域防洪安全。
今年7月20日8时32分,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次开闸蓄洪。刹那间,王家坝等4个乡镇、20万亩良田相继淹没,77个湖心庄台成了水中孤岛。
洪水奔涌,见证着蓄洪区百姓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也折射出全县上下百折不挠的决心和意志。
8月18日至21日,赴安徽考察工作,第一站就来到了阜南县王家坝闸。“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这样说。
在巨大的鼓舞之下,蓄洪区内恢复生产的画卷正加速打开。
“和老天爷斗智斗勇”
8月23日,节气已过处暑,但安徽省阜南县的天气高温依旧,59岁的吴少兵和妻子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劳作。
吴少兵是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人。一个月前,王家坝开闸蓄洪,他们家田里的农作物全部被淹。此时,洪水已经退去多日,吴少兵夫妇在地里补种蔬菜。
实际上,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补种,“洪水刚退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补种了包菜、西兰花,但那几天又下雨,又出大太阳,种子都没有成活。”吴少兵告诉记者,他和全村的村民都在和老天爷斗智斗勇,一茬种子栽下去没有成活,他们立即又补种另一茬下去。
目前,第二次补种的萝卜和白菜已经“精神抖擞”。看着已经成活的秧苗,吴少兵的妻子很是欣慰,“总算是抢回来点收成,不能什么都靠政府。”
吴少兵告诉记者,自从开闸蓄洪以来,村里的米面粮油及蔬菜都由相关人员用冲锋舟送。洪水退后,大家立即开展抢种补种,“这些种子都是村里提供的,第一茬没成活,村里马上就给我们准备了萝卜和白菜种子。”
这让村民们很感动,也激发着大家补种抢收的决心。在阜南县蒙洼蓄洪区的主干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村民们在田间劳作的身影。
在蓄洪区主干道两旁,随处可见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
郎克平的家庭农场也在道路边上。相比其他村民,他的农场损失大一些,“鱼塘的1万多尾鱼长了4年,大的有10来斤,全跑了;地里的瓜果苗也全部淹了。”这让他感到很无奈,但同时又令他暖心的是,洪水还没有退尽的时候,县农委的专家就到了农场。
和村民们一样,郎克平也免费得到了蔬菜种子。在专家的指导下,郎克平在原来的瓜果田里种上了黄瓜和豆角,同时把原来的稻虾共养的塘抽干,两台机器正在塘里翻整土地,“准备种上萝卜、白菜,这个塘里的土很肥沃,蔬菜种下去长势应该不会差。”郎克平说道。
郎克平农场里补种的豆角苗已经成活
“我们充满信心”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对于刚脱贫的阜南县而言,如何打赢抗洪救灾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考验着全县干部群众的意志力。
在阜南县曹集镇西田坡庄台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因地制宜、抢种补种,尽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争取秋季仍然取得好的收成。
蓄洪区群众在及时补种红芋秧
“眼下,全县正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细化蓄洪期间各项政策,努力克服洪涝灾害对脱贫攻坚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防范化解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风险。”阜南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陈建华介绍。
在西田坡庄台所在的利民村,全村5000多亩土地被淹。自8月初开始,村民们补种荞麦、大葱、包菜等作物。“和蓄洪区其他乡镇一样,种子、化肥等也均由政府兜底发放。”曹集镇镇长唐洪彬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县里还暂以每亩500元的标准给受灾的村民予以补偿。
在王家坝镇,洪水退后,全镇需补种面积达1万亩,目前已补种9300亩。“当前全镇恢复生产工作重点是4000亩水生适应性农业。”王家坝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人崔显瑞介绍称,洪水过后,所有养殖的鱼虾全部被水冲走,镇里正考虑购买鱼苗发给养殖户。“目前距离春节还有近6个月时间,如投放一些鱼苗,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势必产生一定经济效益。”
在阜南考察时,还深入了解就业扶贫和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情况。在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车间里,同职工亲切交流,希望企业克服困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洪水尚未完全退尽的农田
红亮箱包有限公司2016年建成投产,2017年被认定为扶贫车间。今年因为疫情和汛情,企业经营受到一些影响。在当地党委和政府帮助下,汛情过后,公司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现有员工127人,其中贫困户73人。
阜南县政协委员、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亮清晰地记得那天每一个细节,“问得很仔细,每一句话都说到我们心坎里。”他告诉记者,企业目前正常生产,公司订单已经排到年底。“对于未来的生产生活,我们充满信心。”
“想得特别周到”
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共有四个乡镇,按地势自上到下分别为王家坝镇、曹集镇、老观乡和郜台乡。由于地势低洼,郜台乡的土地仍有少数泡在水里,本着“水退人进”的工作思路,全乡恢复生产工作也已经稳步推进。
在郜台乡童楼村,村民们在村部里有序排着队,村干部将准备好的蔬菜种子逐一发放到他们手中。“还是共产党好啊,想得特别周到。”村民杨光富告诉记者,蓄洪时,生活用品有人安排;洪水退后,村里及时指导安排恢复生产;更让村民们满意的是,村里组织了灾后消杀工作,“村里上下干干净净,一点也不像洪水来过的样子。”
在阜南县郜台乡童楼村,村民正在领取种子
村支书童光久补充介绍,为防止“大灾出大疫”,童楼村和其他蓄洪区村庄一样,全面开展防疫消杀,并结合扶贫公益岗位,全面保障村民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在申领种子的人群中,李克贵也在其列。作为村里扶贫公益性岗位的一员,他和其他11名同事一道,负责全村的卫生清扫工作,“每月正常收入600元,今年事情多,加班多一点,有时候能有1000元的收入。”李克贵说。
工作中的李克贵
通过就业收入弥补种养损失,是蓄洪区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据崔显瑞介绍,县里鼓励蓄洪区周边未受灾情影响的扶贫车间、基地及企业积极吸纳贫困户及边缘户劳动力就业,已收集来自园区企业、扶贫车间及扶贫基地共计69家企业,3937个岗位。
8月4日,王家坝、曹集、老观、郜台四个乡镇举办了专场就业求职招聘会,开发巡堤查险岗、政策宣传岗、防疫消杀岗、卫生保洁岗等扶贫公益性岗位1170个。目前已吸纳951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确保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及边缘户劳动力全员就业、动态清零。
“夏种损失早秋补、增收损失就业补、作物损失政策补、扶贫产业提标补。”在对受灾人口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帮扶过程中,全县逐渐形成了“四补”政策。“目前,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群众在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努力把牵挂的事变成放心的事。”陈建华表示。
△蓄洪区内的村庄干净卫生
记者:胡方玉
通讯员:聂中秋 张建中
编辑:黄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