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工业,就不得不提兰州。这里独特厚重、不可复制的工业遗产,承载着新中国工业发展和兰州城市成长的共同记忆,是兰州骄傲的文化遗存。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位于我市西固区的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原 504 厂,以下简称中核兰铀)荣登榜单,该厂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2)邓小平留影处、工人俱乐部、河心泵站、黄河铁桥、主工艺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3)老大厅遗址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牌、奖状(1978 年)等核心物项是企业珍贵的工业遗产"名片",它们默默地见证了中核兰铀走过的六十一载春秋寒暑,见证了我国铀浓缩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全面见证了共和国核工业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4)

喜讯传至黄河之滨,也让这个昔日笼罩在神秘面纱下的"宝贝蛋"工厂再度进入大家的视野。近日,本报采访组实地走访这个有着光辉历史的企业,近距离感受中国铀浓缩工业"长子"的熠熠风采。

伟大事业和重要时刻的见证者——小平留影处

走进中核兰铀厂区大门,驱车向前数公里,一幢单层的红色建筑物默默伫立在道路一旁。大门两侧简洁素雅的雕花,门柱上圆形的几何纹饰,高大明亮的玻璃窗 …… 周围是遒劲的槐树,苍翠的松柏。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5)

这个外观看似非常普通的老建筑物,却是" 504 人"的集体骄傲。1958 年 5 月 31 日,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6)邓小平亲自批准在兰建设我国第一个铀浓缩工厂。随后数年,这个摇篮中的铀浓缩工厂,克服了苏联专家撤走后的重重困难,经过连续六年夜以继日的艰苦创业和科研攻坚,于 19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7)64 年 1 月 14 日拿出了首批合格的高浓铀产品,为我国成功试爆的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

19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8)64 年 4 月 12 日,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9)邓小平到工厂视察时同大家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0)一一握手,深情地说:"你们这个厂建得不容易啊!你们为人民立了大功!"并和大家在这幢建筑前合影留念。

中核兰铀宣传部谢武战副部长介绍说:"这个普通的建筑物原是厂区保健食堂,历经 60 多年风雨依然完整地保持着原貌。它是历史的亲历者,记录了中央领导对工厂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也是工厂发展的见证者,见证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504 人’是如何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实现一个个技术跨越,完成一个个重要任务,为核工业‘四个第一’的实现做出卓越贡献。如今,这里已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之一,激励着年轻一代发愤图强、再创辉煌。"

伫立在黄河边的"卫士"——河心泵站

中核兰铀位于兰州市区西郊农村柴家川。回忆起当初建厂的艰苦环境," 504 人"记忆犹新。该厂爱国主义教育馆讲解员告诉记者:"建厂初期,这里就是一片农田,没有供水设施。工人吃水,都是拿铁桶去黄河里挑。一壶水烧开后,有半壶都是泥沙,厂子就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建起来的 ……"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1)

离开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2)邓小平留影处,沿黄河向西数里,可见一座蓝墙红瓦的泵房,像是一名忠诚的卫士伫立在河道间。冬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平静的河面,不时还能看到几只野鸭在水面上嬉戏,水鸟从空中飞过。

"这就是河心泵站,它的落成使用完全解决了生产车间的用水问题,确保了工厂 24 小时不间断取水,为主工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让职工、家属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彻底告别了初期的饮水难的情况。

这个近千平方米的泵房建成于上世纪 60 年代,后来进行了泵站四周及黄河南岸人工堤坝的加固,历经日晒雨淋和多次洪峰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完好无损,如今已是我们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谢武战说。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3)

谈及中核兰铀的标志性建筑,不得不说黄河铁桥。在新建的厂区大门东侧,一座全长 422 米的铁路、公路两用大桥飞架南北,横跨黄河两岸。很多" 504 人"把这座桥亲切地称作"功勋桥"。

1958 年竣工的这座大桥,为工厂源源不断地运送生产原料和合格产品,也是职工上下班进出厂区的必经之路,为工厂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4)

主工艺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5)老大厅遗址、工人俱乐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牌与奖状,这些都是中核兰铀的历史见证者。从 1958 年建厂至今已走过 61 个春秋,中核兰铀成为推动我国核工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标志性企业。

让工业遗产成为文化灯塔

工业遗产是国家工业发展进程的见证,刻录了工业发展中社会、经济、科技、人文、产业、工艺等方面的历史价值,蕴含着独有的文化精神。去年,中核兰铀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为"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今年再次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6)两块牌子的背后是无数中核人锲而不舍、发愤图强、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的光影,是" 504 人"代代相传的"四个一切"精神的生动体现。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7)

19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8)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19)1991 年,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 ..... 这"四个第一"都和中核兰铀紧密相关,它们所用的核燃料都是在这家工厂生产的。

作为"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20)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助中国的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21)156 个重点项目之一,中核兰铀是我国核工业第一批厂矿中的龙头企业。它是我国首家铀浓缩工厂,是专门从事铀同位素分离的高科技企业,工厂的主要任务是将天然铀中的 235U 进行浓缩,生产不同丰度的系列核燃料产品,服务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22)

60 多年来,"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指引着几代" 504 人"攻坚克难、不懈奋斗。企业先后两次荣获全国"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23)五一"劳动奖状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国家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先进单位、全国第七届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2012 年被评为甘肃省文明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甘肃工业 60 强企业。工厂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中阔步前进,成为闻名遐迩的生产大厂、科技大厂。

擦亮工业遗产名片积蓄发展动能

"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企业发展的记录者,是支撑企业壮大的文化地标,是照亮前行之路的精神灯塔。我们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它们。" 中核兰铀相关负责人表示。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24)

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印迹,保留了城市工业活动的物质证据。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发,可保留真实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与城市特色,可防止城市历史丢失所导致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黯然失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核兰铀针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已逐步展开。如对小平留影处建筑进行了大门整体改造,对建筑物的漏雨、墙皮脱落进行维修。同时对整个建筑物外形进行原始修复,将铝合金门窗更换为实木门窗,并更换与原建筑物相似的五金件、壁灯,外墙颜色刷漆修复后,整体达到了修旧如旧的效果,再现历史风貌;对河心泵站在进行四周及人工堤岸加固的基础上,还对泵站建筑物外形实施了灯饰亮化工程。夜晚远远望去,十分美观。

临近采访结束,谢武战副部长用诗歌深情地吟咏着他耳熟能详的那首诗。

3405厂简介(504厂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25)

《工业文化遗产—— 致敬 504 工业文化遗产》

这里是

中国铀浓缩工业的摇篮

它曾经为中国梦投篮

它的初心与使命历历在目

它的光荣与梦想栩栩如生

它的壮丽与辉煌源源不绝

时间可以飞越空间

历史可以回归现在

抵达在水一方的这座工厂

它的神秘神奇神圣

如徐徐展开的史诗

美妙绝伦地铺展在兰州的河湾

它与黄河母亲心贴心

它与金城风情面对面

它与工业文化手牵手

仿佛玫瑰和火焰相提并论

仿佛雪花和百合举案齐眉

当年为了我国的争气弹——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连黄河边拉水的骡子

都立下汗马功劳

那一年那一天那一时刻

是大国崛起的标准时间

东方巨响嵌入共和国的记忆

504 ——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兰州

写下乘风破浪经久不息的诗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希荣 肖洁

陈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