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自唐代以后与苏南一起逐渐成为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自古有“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其省会杭州更是被称为“地上天堂”,是著名的西湖所在地。

不过,它也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就算你知道浙江有什么特产,哪里最好玩,什么东西最好吃,但关于浙江的这11个冷知识,你可能也是第一次听说。

NO.1 浙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丽水

浙江八大名校(太湖本是浙江的)(1)

浙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丽水,它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浙江最晚设立的地级市,也是浙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丽水地貌以山地为主,拥有浙江最高的山、最清的水,有“浙江绿谷”“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称,被誉为“秀山丽水、天生丽质”。丽水历史也非常悠久,其古称处州,所辖县级市龙泉市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NO.2 千岛湖真名是新安江水库

浙江八大名校(太湖本是浙江的)(2)

千岛湖真名是新安江水库,不但是湖也是水库,还是国内最大水库。

那么,千岛湖是怎么形成的?

新安江是钱塘江流域正源,是古时由中原进入浙西的重要水路。在浙江段,新安江原流经遂安、淳安、建德,在建德与兰江汇合后为钱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东北流入钱塘江,最后汇入东海。

自古以来,水源和沃土往往是城市兴起的必备要素。面积广袤的耕地、人流如织的商贸——曾经的淳安,是全国甲等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要赶超英美,就得发展工业,要发展工业,电力是保障性资源。

于是,在那个急需动力的时代,在这个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新安江水电站按一级开发1959年,为了建设新安江水力发电站,拦坝蓄水于是形成了如今的千岛湖。

为了这座水电站,浙江淹了淳安、遂安两个古县城、49个乡镇和1377个村庄,30余万亩良田。当年淳安人口集中的富裕村庄,基本都被常埋水库下。

NO.3 太湖本是浙江的,嵊泗列岛原属于江苏

浙江八大名校(太湖本是浙江的)(3)

长江三角洲是当代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自古便被称为“鱼米之乡”,从宋朝便开始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苏湖”指的是苏州(今属江苏省)和湖州(今属浙江省),可以说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明清两代,“苏湖”以一隅之地承担了全国漕粮的六分之一。

“苏湖”之所以如此富庶,与太湖有着密切的关系。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水域面积2338平方公里,有储存、调节水量的功能,这使苏湖地区成为旱涝保收的大粮仓。

历史上的“苏湖”一直属于同一省区,直到明朝江浙开始分省,湖州才划给浙江省,太湖由此变成两省界湖,湖州依然保留了对南太湖的管辖权。

到了现代,太湖依然是江浙两省的界湖,但水域面积的99%却属于江苏省,南岸的浙江湖州只拥有岸边区区70米范围的管辖权

此外,还有一块地方争议就比较严重了,这就嵊泗列岛。

嵊泗列岛,这个地方是江浙的海上交界处。它原本归谁?明朝的时候嵊泗列岛确实是浙江的,属于宁波府定海县。这也是浙江渔民的传统渔场。但是,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8年)的时候这里划给了江苏松江府(现在上海)。

原因是这样的,当时江浙附近海域盗匪猖獗,两省水师常以省界不明,相互推诿懈怠。于是后来双方谈判,这里归了江苏

民国时期,浙江人就开始反击了:1932年和1935年,浙江两次要求嵊泗列岛改隶。

最终在1953年6月2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报华东行政委员会备案,嵊泗县划归浙江省;当然后来有一定变化,1961年1月1日起,嵊泗从浙江省划归上海市领导,目的是给上海一个提供水产的地方。1962年5月28日,因为外部环境恶化,嵊泗又回到了浙江,并延续至今

太湖归苏和嵊泗属浙,坊间一直流传这是国家给江浙的一次“属土互换”,但实际上这是两件事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NO.4 四通一达创始人都是桐庐人

浙江八大名校(太湖本是浙江的)(4)

杭州桐庐,这个位于富春江畔的“中国最美县”,不仅山水风光和生态环境出名,而且人们一进入桐庐县界就能看见这样一块大石碑——“中国民营快递之乡”

我国是世界第一快递大国,“三通一达”(即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四家快递企业占据半壁江山,而“三通一达”的老总,都是桐庐人

20多年前,他们从山沟沟里出发,白手起家、以梦为马,在连续创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织就遍布全球的快递之网。并且,在2017年,圆通、中通、申通、韵达先后完成上市。当各界目光聚焦于此,“三通一达”已将视线投向远方:乘“市”而上,在全球舞台打造“中国人的快递”,让世界因我们触手可得。

NO.5 国内海岛最多省份

浙江八大名校(太湖本是浙江的)(5)

国内海岛最多省份不是海南、广东、福建,而是浙江,浙江省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6696公里,同时也拥有全国最多的岛屿。原有岛屿(500平方米以上)3061个,占全国岛屿数量6536个的将近一半。现在有些被海填了,但是依然超过3000个,一半都在舟山。

NO.6 浙江也有长城

浙江八大名校(太湖本是浙江的)(6)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北方的万里长城,横亘山岭,巍峨辽阔,但你可能不知道,在浙江台州临海市,还有一座江南长城

东晋元兴元年,孙恩发动农民起义,从浙东一路攻到临海城外,时任台州太守辛景率百姓,于大固山修筑城墙以御敌,这就是最早的江南长城。

到了唐朝初年,临海升为州治,行政等级提升,江南长城才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此后宋、元、明、清等朝江南长城皆有修筑增扩。

台州府城墙是江南长城的另一个名字,其实台州老一辈人听的更多的是“台州府城墙”这一名字,后来为了推广古城文旅资源,便开始称它为“江南长城”,更响亮,也更好记。

NO.7 浙江老板无敌多,四舍五入人均土豪

浙江作为全国GDP第4的省份,浙江多老板不是吹牛的 ,平均每11个浙江人就有1个是老板。可见浙商的繁荣,浙江的服装业最为繁荣,杭州的四季青服装城、义乌小商品城,是很多淘宝店主的拿货地,淘宝上那些一百块就能买好几件的款式新颖的小裙子大多都是从浙江一带发货的。

浙江是藏富于民的省份,而且这种“富”是有传统的,浙江没有贫困县也没有贫困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34年全国第一了

NO.8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校在浙江宁波——宁波甬江女中

浙江八大名校(太湖本是浙江的)(7)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强行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同时,也为西方传教士开辟了传教道路

1843年,首位独立来华的英国新教女传教士马利姑娘。在中文里,她有十多个译名,如艾迪绥、爱尔德赛、奥特绥、阿德希等,但当时的宁波百姓将其亲切地称为马利姑娘。

她的使命,是要在中国建立一所女生寄宿学校。西方人在华办学之初,国人常因不了解而抵触。马利姑娘采取免收学费、提供食宿、发给衣物零用钱等方法,吸引贫困学生入学。这一方法颇为有效,在宁波祝都桥、竹丝墙门内大屋创办的女塾终于招到了学生

1844年开设的宁波祝都桥女塾,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女子不可进学校的传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路先锋。其后,甬江女子中学更成为女学典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女子人才,其中我们熟知的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初中就读的私立甬江女子中学

NO.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

浙江八大名校(太湖本是浙江的)(8)

一般我们都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就是武则天。她在位时,继贞观之治、启开元盛世,政绩斐然,一生敢作敢当,死后又为自己立了一块没有任何文字的无字碑。

其实,严格说起来,武则天只能位列第二,那么,另一位女皇帝是谁呢?

这位女皇帝是陈硕真,浙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自幼父母双亡,和个妹妹相依为命、历经风雨,尝尽人间辛酸苦辣。

当时,唐高宗即位,由于唐太宗统治后期修佛之风盛行,劳民伤财,使部分地区的人民受到了较重的剥削和压迫。于是,陈硕真率领民众在淳安田庄里举行起义,并自立为“文佳皇帝”,一时间威名大震。不过,由于义军缺乏实战经验,几经浴血奋战,死伤无数,最终全军覆没。

陈硕真从起兵到兵败身亡,不过一个多月时间,但是东南震动,影响极大,可惜生不逢时。她自称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她被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评价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NO.10 萧山人不说自己是杭州的,海宁人不说自己是嘉兴的,义乌人不说自己是金华的,诸暨人不说自己是绍兴的

浙江八大名校(太湖本是浙江的)(9)

萧山,位于浙江省的北部,钱塘江的南岸,是浙江省会杭州市的下辖区,外地的朋友知道有萧山这个地方完全源自于杭州的萧山国际机场就在此地,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萧山是属于杭州的。其实读过浙江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萧山在历史上不是属于杭州管辖,一直属于绍兴府,就是如今的绍兴市

所以,萧山虽然隶属于杭州市,但是却对杭州没有任何归属感,萧山人似乎对绍兴人更有好感,更有趣的是,很多萧山人出门自我介绍,从不说自己是杭州人,都说自己是浙江萧山人

不仅仅是萧山,不少地域都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包邮区内,好多地方都是“独立小包装”。 比如海宁人不说自己是嘉兴的,义乌人不说自己是金华的,诸暨人不说自己是绍兴的

浙江人和浙江人相见,互相想表达自己是什么地方的,都能精确到县、区、村,甚至是一座山头。

所以,为什么会普遍存在「县不认市」的现象?

一方面,浙江人对地理的界限划分很精细,大家默契地认为这样才能准确感知两者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这说到底是区划调整不彻底的产物,而且和浙江省曾经的“省管县”体制也有很大关系。

NO.11 杭州121公交线路有一个站叫立马回头

浙江八大名校(太湖本是浙江的)(10)

杭州121公交线路有一个站叫立马回头,立马回头的下一站是灵隐寺,马上就到灵隐寺了“立马回头”来得及。

当然这是玩笑话啦,这个公交站可是大有来头,据说乾隆当年驾幸杭州,第一次路过这里时,对道路状态相当不满,当地官员赶紧修了一条新路。乾隆再次经过时路况已大为改观,龙颜大悦,立马驻足,这才有了“立马回头”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