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篇文章,看一本书,那感觉很奇妙,就像尝过的美食,总会口齿留香,而文字却能在头脑中留下烙印。

有的印痕深,仿佛刻在石头上,难以磨灭;有的印痕浅,仿佛踩在沙滩上的脚印,浪花扫过,全没影了,或者又如清晨的薄雾,太阳出来,统统回家,留都留不住。

一、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有时候,真希望我们的脑袋瓜能像电脑一下,把看过,学过的,统统储存到大脑里,需要什么的时候,哗啦调出来为我所用,各种考试,全都是小菜。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习作(1)

可现实偏偏是明知学习有用,学了的知识却怕见我们似的,狠命地逃,总想跑的干干净净,一清二白。不能有什么好法子让它留在我们头脑中的印象深刻一下吗?也不是没有办法,什么呢?就是多琢磨,多思考。

琢磨这个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了解过它的本义?琢是雕琢的意思,磨是打磨的意思,就是在加工玉器时,先雕琢再打磨,慢慢用工,最后才会加工出漂亮的饰物。

我们学习也要琢磨,看过一篇文章,仔细地琢磨琢磨,而不是仅仅粗枝大叶了解了一下故事情节。同学们有吃过鱼头吗?或者见过别人吃吗?吧咂吧咂,吃得真香,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捧一块,连吮带吸,啧啧叭叭,酣畅淋漓,好像越是吃不到才越是有滋味。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习作(2)

学习也是这样,仔细琢磨,那味儿就出来了,而且只有琢磨,才能记忆深刻。就像给一幅画涂色,涂一遍是一遍的效果,多次下来,原来的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就清晰地变作了一幅美图。

实际上写读后感,就是这样让知识变深刻的加工过程,它不仅仅是简单记忆,而是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好比李白那句“床前明月光”,简单时只是月光,到深刻了就变成乡思、乡愁了。

如果不是写读后感,我们会去仔细琢磨一篇文章吗?因为要写读后感,这文章就需仔细品味了,一品才知真味。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读后感,让我们看看怎么样抽丝剥茧,把藏在其中的好滋味给咱们拖出来。

二、怎样写一篇读后感

说来道去,说长道短,怎么写好一篇读后感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如何写呢?课本进行了简要提示。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习作(3)

在此先强调一下,许多写作的文体,都有基本的写法,如果按写法写,很少会出错,如果想当然地写,就可能或多或少有遗漏或欠缺。比如刚学了解方程,按老师教得方法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地去做,大致不会错,如果想快些完工,省略一些步骤,在还不熟练的情况下,很容易做错。因此我们对于一定的文体,就要掌握它的写法,到下次再写这种文体时,就知道该从哪方面下手,不用乱抓乱挠现场发挥。

比如《西游记》的读后感,就要先写一写《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记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这只是把全文介绍了一下,还要写写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例如,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盘丝洞》等,其中再挑一个重点说说。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习作(4)

这就好比我们要写一个人,重点肯定要写的是他的内在的品格、性格、爱好等,但也不能不管外貌,因为外貌毕竟也是这个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写读后感也是,重点是感 ,但总要交代一下读的内容是什么?否则对于不熟悉内容的人来说,就不太清楚你所写的感想是从何而来的。比如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你好歹得把石头说说,毕竟不是每块石头都能蹦,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所选择的内容一定要小而具体,这样写出来的感想才能情真意切,假如想写高大上,势必出力不讨好。比如让你去读《诗经》,一定会把头皮愁出褶子来,这就是高大上,如果读看《老夫子漫画》呢,一定又笑得把头皮拉回到原状态了。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习作(5)

所以就是自己有感觉的一二处小地方,抓住写写感想就好,不能贪多嚼不烂,让写出来的东西变成夹生饭,半生不熟,更不用说鲜香味美了。

另外写感想时,要多联系生活的实际,举一些具体事例,不能干巴巴只讲大道理,那样不仅难写,而且也不生动,没有人愿意读。

三、《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这次也不要舍近求远了。既然习作中举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我们就翻开再读一读,加深一点印象,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写作吧。

五年级了,多少也看过一些书,读了一点文章,有的像过眼烟云,轻飘飘就散去了,但有的总是那样明亮,像夜空中的星星,长久地在那儿眨着眼睛,我们课本中《祖父的园子》就是这样一颗星星。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习作(6)

开头的作用就是为引出文章的主题,所以我们想办法创造一个情景,就像画一幅画,画面的主体要突出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常态的开头写作方法。比如写一件难忘的事,写星星、写月亮都可以,写公园、写大街也行,不管怎么样,最终落脚在难忘的事上。这里我们要写《祖父的园子》,那就说这个园子是很明亮的星星,如果写《西游记》,当然《西游记》就成了星星,明白了吧。

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你只要拿起笔来,在读的过程中把一些关键词罗列出来,再回顾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这篇课文首先写了花园的昆虫、花,还有树,说的是园子的基本情况。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习作(7)

接着写了祖父和我的活动情况:拔草、种菜、锄地、辨认狗尾草、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泼水等。

最后,虚实结合,突出了意境美、想象美。写到了天空的高、太阳的亮、万物的自由、白云的飘,既带有真实性,又寄托了一定的思想,可以读出作者的怀念和向往,这样文章的意趣就高深了。

这三个方面就是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不过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能这样随意地罗列,必须把它们再向紧致里挤一挤,不能太散,还要提炼和加工,不能太滥。下面就是老师整理和浓缩后的主要内容。

本文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民国时期的女作家萧红。文章鲜活、生动地讲述“我”小时候,祖父园子的美丽,以及在园子玩耍嬉戏的情景。那里有“样样都有”的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各穿着花衣裳,飞来飞去;还有红红绿绿的花,以及不结果子的樱桃和李子树,高大的榆树。“我”在那里跟祖父学忙农活,乱忙一气,憨萌可爱的形象跳跃在纸上,还有点傻气,把韭菜当野草,把狗尾草当谷子。以及各种玩,吃黄瓜、追大蜻蜓,绑着蚂蚱的腿等等。在“我”眼中,园子是高大、明亮、自由的,是个充分着温暖的地方。

以下部分为专栏内容,不便在此公开发表,见谅。

小学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习作(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