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受宠和受辱都不动心,指人有很深的涵养。将得失置之度外。
【出处】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卢承庆传》。
唐朝时,有一个人叫卢承庆,为人谦和,善于识人。唐太宗十分赏识他,封他做兵部侍郎,同时主管五品官员的选拔、考核。卢承庆却上书推辞,说:“选拔官员应该是尚书大臣管辖的范围,让我来管是超越本分了。”皇帝更觉得他忠诚可靠,自然没有同意。
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督运粮草的运粮官,得知他在运粮食的过程中,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中下”。可是,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脸上没有一点委屈之色,行事照常。卢承庆觉得,我给他这么低的一个评价,他都没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这点上来讲,这个人有认错表现,有责任心,就把他的评分改成“中中”。可是,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是宠辱不惊,无论怎样,他都能坦然面对。
后来,他又调查得知,那次船翻了,不是运粮官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刮大风,把粮船给吹翻了,并不是人为的原因。卢承庆一想:我给他“中中”看来也不合适。又改成了“中上”,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表现出什么高兴的样子。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很注意提拔他。
(老祖宗欧阳修又一美文,请欣赏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