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当我们打开米缸或面袋时就会发现有好些虫子,不禁要问,明明自己保存得很好,为什么还会出现虫子,它们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其实,米面中虫子的来源有三个渠道。

随原生谷物而来

当大米、麦子或其它谷物在田间地头时,就有一部分携带了虫子的虫卵,虽然后面经历了一道道工序,只因它的虫卵太小,我们肉眼看不见,所以在成品中便已经潜伏了大量虫卵,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便“破壳”而出,周围又是大量营养物,为它以后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米面里边的虫子是怎么来的(米面中的虫子从哪儿来的)(1)

储存空间不“卫生”

盛过米或面的缸,泵,袋因常年循环使用,原本就有虫卵,还有放米面的厨柜中也可能有虫卵,致使干干净净的米面中出现大量虫子。

加工厂的机器中留有虫卵

加工粮食的机器传送带上,仓库等地方难免会留有虫卵,因此即使我们买了带包装的米面,里面也有可能已经藏匿了大量的虫卵。

米面里边的虫子是怎么来的(米面中的虫子从哪儿来的)(2)

那米面中到底是什么虫子呢?

首先米中常见的黑色虫子叫米虫,俗称米象,是米在高温或潮湿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幼虫期呈乳白色,随着时间,慢慢变成褐色直至黑色,当变成黑色时,就已经是成虫了,并且有坚硬的外壳。

由于在适应的温度和湿度下,它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因此也成为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但研究人员发现,在温度低于11℃或高于35℃时,米虫就不产卵了,这为我们预防米虫提供了有效帮助,米虫虽讨厌,但它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

米面里边的虫子是怎么来的(米面中的虫子从哪儿来的)(3)

在米中还经常看到另一种小黑虫子,长有翅膀,当你打开米袋时,会有一些小飞虫飞出来,我们叫它一一印度谷螟。

印度谷螟是一种小型蛾子,通常在厨房里飞来飞去,它是“仓储害虫”,它与食品的种类,温度,卫生状况有关。通常它的幼虫呈圆筒状,在幼虫期通常吐丝,会导致大量谷物呈块状,还会出现块与块之间有丝物连接,这些块状谷物已经发生霉变并无法食用。

当印度谷螟老熟后便会离开受害物,爬到墙壁,梁柱,天花板及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成虫对人体无害。

米面里边的虫子是怎么来的(米面中的虫子从哪儿来的)(4)

米面里边的虫子是怎么来的(米面中的虫子从哪儿来的)(5)

寄生在面粉或面条中的小虫子比米虫要大,它的幼虫期呈圆筒型,成虫呈赤褐色或褐色,外壳较硬,这种虫我们叫它一一赤拟谷盗。

赤拟谷盗的成虫会分泌一种含苯醌类致癌物的臭液,当我们食用了带这种臭液的面食,会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如果在谷物中有少量幼虫,筛一筛可以吃,若出现大量成虫我们必须弃之。

米面里边的虫子是怎么来的(米面中的虫子从哪儿来的)(6)

米面里边的虫子是怎么来的(米面中的虫子从哪儿来的)(7)

那要如何有效存储谷物呢?

低温法

我们将装入粮食的布袋系紧,装入冰箱,冷柜或冷库中,控制温度在-10℃经24小时即可冻死幼虫。

花椒法

由于花椒为自然抗氧化物,虫子对此气味较敏感,因此可在纱布中放入花椒,并将其置入粮食中,可以防止粮食生虫。

日晒法

把带有虫子的粮食平铺于板子上,放在阴凉干燥处,等虫子慢慢爬走,剩下的用筛子筛一筛,会发现粮食中的虫子几乎没有了,我们可以放心储存了。

米面里边的虫子是怎么来的(米面中的虫子从哪儿来的)(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