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就像一幢建筑在浅水处的房屋,由一根一根柱子支撑着。房屋是信念,而柱子就是价值。这就是说,价值是支持信念的东西。信念改变了,就如房屋的位置改变了,水里支撑的柱子一定最先有了改变。可以说:改变了价值,信念便能改变。

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价值观和规条是什么时)(1)

作者 | 李中莹

下面给大家举一些例子来阐释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之间的关系:

例1:“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这样我们才能被群体接受,在群体中感到安全。所以,我们每天早上见面时都互道早安。”

例2:“我不会成功的,参加了只会令我辛苦而又得不到收入,我昨天已经推却了邀请。”

例3:“每个有上进心的人都应该不断地增加学问,因为学问多了,别人才会尊敬他,找工作更容易,升职也会快一点。所以你应该多看点书,多报读些课程。”

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价值观和规条是什么时)(2)

该注意的是:信念和规条往往容易混淆,因为两者都常常会有“应该二字出现。其实,它们不难分辨。因为规条总是为了实现信念。所以,规条是在信念之下,在支持信念。而且实现信念的方法也不会只有所说的规条,必然有其他的方法,如果仅仅是坚持那则规条也许不能实现信念。

上面例1的“互道早安”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信念。“互相尊重”不一定用“互道早安”才能体现出来。事实上,在欠缺某些条件的情形下“互道早安”,甚至不能保证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这个信念。例3也是样,“多看书,多参加课程进修”是为了实现“求上进的人都不断地增加学问”的信念。这个信念也不一定只有凭看书和参加课程才能实现。同时,如不注意看的是什么书、参加的是什么课程,即使多做这些行为,也不一定会增加学问。

个人对国家的理想(“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信念,他相信政府如果这样,人民(包括他自己)便会有一些好处,例如:安居乐业。为了确保人民能享有这些好处,政府也应订立法律。法律就是社会中的规条。一家工厂或企业的守则,就是它的规条。你问工厂的负责人为什么要有这些守则,他一定会给你充满信念、价值的回答。

这里对信念、价值观与规条的意义,和它们对人生的影响,做一个总结:

(1)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统称为“信念系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信念系统操纵着我们人生里的每一件事,是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基本决定因素。信念系统也是我们对事物做出判断的基础和依据。信念系统使我们的大脑能自动地去思考和行动。自动的意思是由潜意识完全控制,由意识去注意环境中出现的信息。

(2)人是不会也不可能没有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生存的。事实上,只要一个人处于他不大熟悉的环境里,他便会忐忑不安,就是因为他缺乏应对该环境的某些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3)信念系统有一个外壳,就是态度。所以,态度其实是BVR( Believes- alues- Rules)的表征。只有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有所改变时,他的态度才会改变。

(4)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加上态度,简单地说便是此人的性格。

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价值观和规条是什么时)(3)

(5)信念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事情的原因;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其中什么重要、可得到怎样的好处等;规条是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其实,价值和规条也是信念的一部分,是具有特别性质的两个信念部分

(6)信念系统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模式,让我们无须每件事每次都重新学习而知道怎样应付。因为信念系统的存在,我们可以运用过去的经验有效率地处理当前情况,因而使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做更多的事。

(7)一个人在出生时是没有信念系统的。所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由生活体验而产生的。因为永远都有新的生活体验,所以一个人的信念系统也从不停留在静止状态,而是不断地处在改变之中。个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也因为没有两个人的全部生活经验会一样,因此没有两个人的信念系统是一样的。

(8)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数量极为庞大,但是绝大部分储留在潜意识里。在任何时候,一个正常的人只有极少数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存在于意识层次。每当某些信念、价值观或规条受到了冒犯,负面情绪出现时,受到冒犯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便会清晰地在意识层次出现(可以说出来)。

(9)所有人的内心困扰,都是来自一些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是起源于两者内心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