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教版教材的插图是妥妥地火了一把,就连安踏的广告图片也跟着沾了光。

之所以那么火,是因为插图触碰到了国人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红线。

本人也是凡人一枚,仍旧抵不住网络传播性的诱惑,在网上翻看了网友对于插图的一些解读。

什么“歪嘴斜脸”、“亲日倾向”、“淫秽传播”、“打色情擦边球”等关于插图的点评可谓“活灵活现”。

插图是谁设计的(是插图本身的毛病)(1)

关于插图和网友的解读引起了我的思考。

第一个疑问:

人教版教材已投入使用十多年时间,也就是说教材中的插图在民间已然“横行”十多年了,怎么到今天才发现插图带来的隐患和风险?

第二个疑问:

假如网友一直没有发现插图的隐患,或者插图仅仅只是以一张图片的形式出现,而没有网友的例如“色情传播”等相关的文字解读,插图会一直“默默无闻”地出现在教材中吗?

第三个疑问:

假如网友对于插图的解读以其它形式或者角度出现,比如以“打破传统封建思想”、“走向开明社会”、“向开放更进一步”等角度来解读,那么网上的“插图风波”会不会又是一番场景呢?

这三个疑问我归结为一个问题:

这场“插图风波”是插图本身的毛病,还是网友冠名的问题?

插图是谁设计的(是插图本身的毛病)(2)

我们首先从插图来分析。

“插图”是印在书本中的,它是某种象征或者宣导的载体,它本身是静止不动的客观存在。

它本身也就是一张“干干净净”的图片而已。正如前文所言,插图的存在史已有十多年。也就是说,插图以单独图片且不含任何文字解读的形式在人世间存在了十多年时间。

假如,我是说假如,假如没有网上的“文字解读”,插图很有可能会一直“默默无闻”地镶嵌在厚实的教材当中而不为世人所问津。

然而不幸运的是,“插图”碰上了“文字”

然后完美地凑成了“图文并茂”这个成语。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当“图”和“文”凑在一起,想不擦出火花都很难!

坦白讲,默默无闻的“插图”之所以会引起热议,“文字”的作用也不小。

众所周知,中国的汉字可谓博大精深。再加上网友活络的思维和互联网的传播性,“插图”和“文字”就起了连锁反应。

“掀裙子”、“脱上衣”、“歪嘴斜脸”、“淫秽传播”、“色情擦边球”等这些负能量的汉字是网友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再采取了“移花接木”之术,将其“搬”在了“插图”上,才有了现在沸沸扬扬的“插图风波”。

插图是谁设计的(是插图本身的毛病)(3)

而细思之下,真正让“插图”和“文字”蒙受冤屈的还得归咎于背后的管理主体——人。

背后的“人”有两类。

一是教材的编纂者和校对者。

教材中的插图是如何通过审核的?为什么会给网友留下解读的“把柄”?

二是大千世界的芸芸网友。

网友的思想很活络,同时也很“悲观”、“闭塞”。对于插图的解读,为什么就不能朝“积极”、“开明”的方向去思考呢?比如“小朋友玩游戏掀裙子的插图”,网友为什么要把目光聚焦在“掀裙子”的动作上呢?为什么不朝童真与欢乐的方向去思考呢?再比如“裸露生殖器官”的插图,为什么就不能朝“性教育启蒙”的方向去思考呢?

插图是谁设计的(是插图本身的毛病)(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