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三锋 徐晓东摘 要:近年来,山东省莒南县花生产业产值快速增长,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花生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创新能力发展不足、质量安全隐忧、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已经制约产业发展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莒南花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症施策,实施积极的花生品牌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科技支撑,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花生 文化 旅游”,健全产业发展融资支持机制等符合莒南本地的发展对策,以期能为莒南县花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山东莒县花生亩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东莒县花生亩产(山东省莒南县花生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山东莒县花生亩产

作者:徐三锋 徐晓东

摘 要:近年来,山东省莒南县花生产业产值快速增长,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花生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创新能力发展不足、质量安全隐忧、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已经制约产业发展。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莒南花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症施策,实施积极的花生品牌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科技支撑,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花生 文化 旅游”,健全产业发展融资支持机制等符合莒南本地的发展对策,以期能为莒南县花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花生是山东省莒南县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莒南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掘莒南县花生生产、加工、品牌、营销潜力,着力破解花生产业发展瓶颈,打造全国领先的特色产业,对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莒南花生产业的发展状况

莒南县是山东省花生加工出口产业集群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花生生产、加工、贸易、出口集散地。“莒南花生”是全国首批6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之一。2019年生产加工花生140多万吨,出口创汇超过2亿美元,出口创汇额分别占全国18%、全省33%、全市97%。但花生产业大而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突出,缺少像“鲁花”“金龙鱼”一样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线领军品牌。

2 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莒南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生大县,但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也很突出。特别是花生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存在质量安全隐忧、融资困难等问题突出,亟待大力气破解。

2.1 花生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弱,综合效益相对较低

每当提到花生油,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鲁花”“金龙鱼”等诸多一线品牌,少有人想起莒南的花生油品牌。虽然莒南是花生油生产销售大县,金胜粮油、兴泉油脂、玉皇粮油三家企业名列全国花生油加工“十强”,金胜粮油甚至名列前三,但就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而言,莒南花生品牌与一线品牌差距很大,品牌打造刻不容缓。花生生产企业品牌影响力小,在全国消费市场上的认知度低,进而造成了市场竞争力不强、综合效益不高的问题。

2.2 研发人才短缺,科技研发投入较少

据统计,2020年莒南县主营业务收入前7名的花生加工企业,研发投入3.01亿元,技术研发人员155人,其中高级职称或硕士学历以上30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4名,技术研发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创新发展的需要,产品科技附加值不高。

2.3 受花生种植模式的影响,花生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存在隐忧

基地标准化种植模式在莒南县占比不大,花生种植仍以传统小农种植模式为主,施肥、用药、植保、收获、晾晒、储存等比较随意,花生质量管理比较困难,花生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质量安全隐忧。

2.4 花生生产机械化程度特别是机械收获率偏低,影响农民花生种植积极性

虽然花生机械化播种率达90%左右,但更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花生机械收获率仍然偏低,尚不足50%。种花生需要大量劳动力,收获时更是费工费力,费工费力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以及花生产量不高与成本投入较大的矛盾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导致花生种植面积难以扩大。

2.5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影响莒南花生企业发展壮大的障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振兴离不开企业发展。因此农业企业的生存发展对传统农业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举足轻重,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至关重要。调查发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短缺,超过9成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融资难、融资贵,已经严重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3 发展对策3.1 实施积极的花生品牌战略

企业要想发展壮大,生产工艺、生产水平、产品质量等是基础,市场营销特别是品牌营销是产品走向市场的关键,莒南县花生生产企业具备了基础条件,但在市场影响方面有所欠缺,而且莒南县花生产品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不明显,地域性品牌居多,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品牌特性,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或选择一个市场或者一个品类破局,打造独特的黄金单品,争取占领品牌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形成核心竞争力。

实施积极的花生品牌战略,依托“莒南花生”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和全省最大的花生加工出口产业集群,加大政策、资金、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着力打造1~2个比肩“鲁花”“金龙鱼”的花生加工一线名牌,推动莒南花生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

3.1.1 根据时代潮流和消费者心理需求,做好品牌文化的定位

品牌文化的时代精神要求跟随时代潮流带给消费者变化,不断更新其内涵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1]。市场调研和网络调查发现,“怕胖”和“健康”是花生制品的目标消费者最为敏感的需求点,而且具有普遍性。因此,花生企业应将品牌形象定位于“高蛋白低油脂”“富硒富锌”“高油酸”等能够体现健康安全的品牌特点,研发符合这一品牌特点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怕胖”和健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更容易获得目标消费者的认可。

3.1.2 依托自营有机花生生产基地,创立有机花生子品牌,打造独特的黄金单品

自营有机花生生产基地出产的花生,质量安全而且稳定可靠。企业应该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依托自营有机花生,借鉴特仑苏有机牛奶的经典案例,在高端花生产品细分市场方面主动作为。蒙牛乳业依托自营有机生态牧场打造的特仑苏有机牛奶,虽然价格比普通蒙牛牛奶高许多,销售增长速度却近两倍于蒙牛乳业整体增长速度,成长为中国第一个高端乳品品牌。

3.1.3 塑造莒南花生红色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代表着消费者的爱憎,决定着企业长期的效益,远比直接推介产品的功效更重要。莒南县属于全国闻名的沂蒙革命老区核心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人民政府就诞生于此,是革命年代山东省党政军驻地,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许多革命遗迹,众多的参军、抗日、支前、红嫂等红色经典故事,对于塑造莒南花生的红色品牌形象十分有益。要充分发掘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红色往事,与爱国敬业诚信奉献的当代沂蒙精神相融合,讲好莒南花生的红色故事。

3.1.4 网络营销是互联网时代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增强各大平台利用,扩大品牌平台影响[2]。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效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热点事件、网红直播、软文营销、RSS营销、SNS营销等已经成为备受广大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欢迎的网络交互模式。花生企业要深入挖掘品牌故事,增添文化内涵,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平台和模式来宣传自己的品牌、产品和服务,打造、提升品牌影响力,完善营销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短视频、直播带货、微商等新型交易方式,对接市场需求,实现品牌和销售双提升。

3.1.5 振兴花生企业品牌,做优“莒南花生”区域品牌

强化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鼓励支持企业培育、壮大品牌,特别是加强中国驰名商标等名牌的培育、创建力度。将振兴花生企业品牌战略和“产自莒南”区域品牌战略相结合、互促进,助力“莒南花生”区域性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在“莒南花生”成为“中欧互认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认证范围。

3.1.6 打造长三角地区花生油和花生食品供应基地

利用临沂市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有利契机,依托临沂市在长三角地区蔬菜、水果、肉禽供应市场上的宽广的人脉和强大销售网络,加快进行布局和推进,激励支持企业开拓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市场,扩大长三角地区花生油和花生食品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

3.2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科技支撑3.2.1 加大研发投入

政府应努力提高财政专项研发补助经费支出,重点支持省级以上花生高新技术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强化花生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支持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与重点科研院所合作,柔性引进国内外高端研发人才,提高研发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对适应产业发展和符合塑造品牌形象的重大技术项目集中攻关。

3.2.2 研发要贴近市场脉搏

研发要有的放矢,避免研发和市场脱节。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研发健康、营养、安全的新产品,诸如高蛋白低脂肪富硒富锌的休闲花生食品、高硒高锌高油酸花生油等,贴合大众的消费心理,更容易打开市场。新产品研发后,要积极参与乃至引领新产品国家标准的制订,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

3.2.3 以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培育形成新技术、新专利、新成果,构建高效研发平台体系[3]

培育、壮大花生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依托微生物发酵重点实验室、花生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农业科技术研发平台,加强科研院所和国内外高端人才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抓住中央、国务院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机遇,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争取对口支援,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花生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国家级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平台,重点选育高产、耐旱、抗病的花生良种和高油酸或高蛋白新品种,研发更安全、更美味、更健康的花生制品和加工、储藏、运输技术。加快花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建设科技成果研发和推广的快速循环通道。

3.3 实行更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业和企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三鹿奶粉事件对于中国牛奶产业的伤害、武汉生物疫苗对中国疫苗产业的影响,都是前车之鉴,可以说,质量安全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要从源头抓起,质量安全管理要贯穿耕种、施肥、农药、收获、筛选、加工、储藏、物流、销售、消费全过程,实行全程可溯源管理。

3.3.1 推广花生安全生产标准化

花生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早已成熟,关键是要做好标准化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企业自营基地是生产标准化技术推广最好的载体,也是最易掌控的方式,宜着力鼓励花生加工企业扩大自营生产基地的规模。订单式基地生产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对比企业自营基地生产,优点是可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缺点也比较明显,生产标准化技术推广落实不易控制,监管压力较大,需要全程监管。

3.3.2 将质量安全检测贯穿企业生产全过程

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的质量安全检测设备,重点做好花生原料的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项目的检测,确保不合格的花生原料不收;花生油产品按照花生油国家质量标准GB 1534—2017检测,鼓励企业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或发达国家标准检测,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3.3.3 做好政府职能部门的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

政府职能部门负有食品生产、流通至消费环节的监管职责,是食品安全的“防火墙”。要落实日常监管、强制检测、市场准入等制度,严厉查处、打击涉及食品安全的企业和个人,营造不敢、不能、不想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规的良好氛围。

3.4 推行花生生产尤其是收获机械化,促进花生专业化生产3.4.1 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积极实施东部丘陵、山区耕地“宜机化”改造

莒南县丘陵、山区面积784平方公里,约占县域面积的56.5%,是莒南花生主要产区。受地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大部分丘陵、山区的田间缺少机耕通道,地块零碎,崎岖不平,农业机械“下地难”“作业难”成为丘陵、山地农业发展之痛。

2021年1月2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支持革命老区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莒南县要充分研究《意见》精神,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推行莒南县丘陵、山地耕地宜机化改造,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补齐花生生产机械化短板。

3.4.2 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化生产基地,实行花生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鼓励支持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化生产,引导花生种植大户建立家庭农场、示范基地,支持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新建、扩建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推广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花生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种植标准化水平。

3.4.3 发挥为农服务中心这一新型经济组织的作用,克服单个农户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的难题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为农服务中心是克服小农生产模式弊端、实现农业规模化作业的有效形式,为农服务中心由从事农业服务的企业、供销社、种养大户等组成,为广大农户提供全过程的代耕、代种、代管、代收服务,能够提升农业经营专业化和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营利润。板泉镇昊睿为农服务中心就是适应农村实际、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典范,该中心购置了96台大型农机,建设了仓储库、晾晒场等,还新上粮食烘干、花生深加工生产线,采取农机 农资 农技、流转土地 务工就业等方式,有力推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作业。

3.5“花生 文化 旅游”,通过多业态融合发展,实现莒南县花生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俩白胖子”。自古以来,花生就载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富含厚厚的传统文化寓意。在中国人眼里,花生是吉祥之物,俗称长生果,它象征长寿富贵、爱情完美、财丁两旺。农村结婚嫁娶时,会把花生、红枣、栗子串在一起,挂在新人的枕头、喜被上,寓意:“早生贵子”。莒南县要传承创新,弘扬花生文化,将花生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深度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设花生博物馆、花生主题公园,举办花生论坛,开展花生“工业旅游 农业生态旅游”,营造花生文化旅游大氛围。

3.5.1 举办“莒南花生文化节”,提高莒南花生的知名度,拓展影响力,提升莒南花生的价值链

“莒南花生”是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更是莒南县产业经济中的一块金字招牌。“莒南花生文化节”能够成为“文化带动经济”的新主角及龙头,带动莒南花生产业经济从“单纯的花生生产向文化农产品品牌”过渡发展。举办花生文化节,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莒南花生”影响力,提高莒南县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打响“莒南”知名度。

3.5.2“工业旅游 农业生态旅游”,延伸莒南花生的产业链

将莒南花生产业和“工业旅游 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的业态和模式,打造企业发展新增长点。依托花生良种繁育试验田、生态农业基地、产品体验馆、花生文化博物馆、技术研发中心,集生态农业、科技研发、加工贸易、文化旅游等多业态于一体,育种、种植、加工、流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延伸莒南花生产业链。

3.6“花生良种 农业保险 种植技术”,三重保障,有效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3.6.1 良种选育和推广是提高花生产量品质、提高农民花生种植效益的有效手段

良种选育和推广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对现代农业发展举足轻重[4]。提高花生产量,根本在于提高单产,而良种是最有效的途径。加强与中科院、省花生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加快优良专用花生品种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推进花生育种产业化发展。花生良种科研机构、种子公司、花生种植基地三方合作,科研机构负责良种研发,花生种植基地负责生产,种子公司负责加工、推广、销售,形成“科研机构 种子公司 种植基地”的种子“研产销”一体化模式,发展种子产业,实现花生良种化发展,为花生精深加工提供保障。

3.6.2 花生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确保农民花生种植效益的重要保障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防范化解农业风险、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5]。积极实施花生政策性农业保险,切实增强莒南县花生种植业抵御自然灾害、应对农业灾害风险的能力,提升花生种植业的保险保障水平,为农户花生种植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花生产品价格稳定,推动花生种植业稳定发展。

3.6.3 推广花生单粒精播技术,实现花生低消耗高产出

由山东省农科院和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合作的春花生单粒精播技术高产攻关试验大获成功,经省专家组确认,亩产达到763.6千克,打破花生单产国家纪录。该花生种植技术,精选花生优质良种,核心是单粒精播,优化单粒花生种植密度,建立科学群体,能够充分发挥单株生产力,注意培肥地力、及时播种、综合管理、适时防疫,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该技术对提高莒南花生产量、增加农民种植收入,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宜科学应用推广。

3.7 降低融资成本,健全花生产业融资支持机制3.7.1 利用好国家惠农支持政策,降低花生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落实国家金融惠农政策,加大对花生加工企业、花生专业合作社、花生种植户等涉花生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有效降低融资成本。适当增加财政贴息或以奖代补计划,协调金融机构适当降低涉农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确保花生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下降。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辟涉农贷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流程和申请资料,实现线上线下双通道办理,缩短授信和贷款审批时间,为花生经营主体涉农融资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7.2 发挥好政策性担保作用,畅通花生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

发挥农业担保公司政策性担保作用,对符合担保条件的花生经营主体的生产、加工、销售、研发等环节的担保需求要应保尽保。完善花生项目银担互信承诺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担保服务效率。

4 结语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花生产业要成为莒南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需要针对产业发展中发现的问题持续发力,通过实施良种工程、农业保险、技术推广和丘陵山地耕地“宜机化”改造,保证花生的产量、质量和品质,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驱动,实施积极的品牌战略,壮大企业龙头实力,打造一流的花生品牌,推动莒南县由花生大县向花生强县跨越。

参考文献:略

作者:徐三锋 徐晓东 莒南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 莒南县商务服务中心

作者简介:徐三锋(1977-),男,山东莒南人,经济师,本科,现任莒南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经济发展股股长,研究方向:农业农村经济、工商经济。;*徐晓东(1979-),山东莒南人,本科,研究方向:工商经济、农村物流。

基金:临沂市科协调研课题项目(2021kxy039)

来源:《中国商论》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