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

-- 毛泽东

--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战地黄花分外香全诗书法 战地黄花分外香(1)

1929年6月,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举行。

毛主席会前建议,此次会总结过去斗争经验,

达到统一认识,以解决红军建设中主要问题的目的。

这一建议没有被采纳。

而且还落选前委书记。

他的游击战术被冠之“流寇主义”。

他在会上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必须加强,

又被说成有“形成家长制度的倾向”。

1929年9月下旬,红四军又在福建上杭,

召开了第八次代表大会

毛主席身染疟疾,没有参加。

被抬到闽西根据地上杭县城养病。

但前委书记的职务并没有恢复。

当时,毛主席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

正好重阳佳节来到。

主席有感,作了此词。

战地黄花分外香全诗书法 战地黄花分外香(2)

自古逢秋悲寂寥。

在许多诗人的眼中,世故人情,人走茶凉,

都为秋天而徒增悲凉。

但是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家,

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是红军战士。

词作当然不会与悲秋的古人作品同类。

全词融情、情、理、趣为一体。

人生是容易变老的,韶华易逝,人生短促。

但上天是不会老的,

宇宙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更新有序。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认知和理解。

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今正逢重阳佳节,

身处硝烟炮火洗礼过的战地。

更有野菊花满山遍野绽放,

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

诗人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中国,

甚至全人类的伟大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才会吟出“战地黄花分处香”。

这自然不会是“万里悲秋常做客”。

秋风劲烈、肃杀。

天朗气清,江碧山苍。

菊花遍野,在秋日下铺向天边。

这比春天还要绚美。

万里江山,天地寥廓,霜天一色。

这是一个革命者、红军战士的审美选择。

诗人展望未来事业,豪情满怀。

革命的豪情、意志,

对主义的坚定信仰,

从未改变。

所以,全词没有看到因个人得失的悲秋,伤怀。

有的是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