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又名《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写给好友任安(字少卿)的一封回信。既是一封私人信件,也是一封公开宣言。《书》中欲言又止地表达了对汉武帝刚愎自用喜怒无常的愤懑,血泪控诉了横遭宫刑给自己带来的奇耻大辱,借古喻今说明了自己为达成夙愿而必须要活下去。

10个古文观止里的故事(报任安书留给后人的三点启示)(1)

《报任安书》全文约2800余字,思路清晰,逻辑缜密,时而高亢,时而低回,读罢既使人感慨,又催人奋进。锄扬轩认为最起码有三点启示,值得后人深思。

启示1:有个好主子比什么都重要

据有关资料,我国历史上共有皇帝494人,包括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但真正的大有为之君并不多。从在位时间长短,尤其是从历史贡献等角度看,汉武大帝都是绕不过去的。刘彻跟他曾祖父刘邦相比,除过没有开天辟地建立一个新王朝外,其他各方面都贡献远大于刘邦。可以说,汉武帝是整个西汉东汉朝,甚至整个封建王朝皇帝的重要代表人物。

汉武帝不仅有北拒匈奴、挺起一个民族脊梁的一方面,也有杀伐任性、喜怒无常、刚愎自用的另一面。司马迁遇到的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皇帝。福兮?祸兮?最起码对司马迁来说,是祸不是福。

《报任安书》两处提到,“舒愤懑以晓左右”,可以说通篇弥漫着压抑和愤慨。多年的悲愤之情无处诉说,正好有任少卿来信这个契机,所以压抑已久的愤懑如黄河决堤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般人是很难理解司马迁的,很难理解其横遭罹难的痛苦。换种思路看,人在职场,身在江湖,有的领导开疆拓土,带领单位风生水起;有的领导墨守成规,使得单位死气沉沉。很多时候,领导,决定着一个单位的生死存亡,也决定着个人的生死存亡。

司马迁如果生在“文景之治”时期,如果生在君臣共治的大宋朝,说不准编写的《史记》会更出色。

10个古文观止里的故事(报任安书留给后人的三点启示)(2)

启示2: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司马迁遭受宫刑这样的奇耻大辱,未必就没有慷慨赴死之心,但老人家坚持活下来了,所以才有了《史记》这样的经典,否则我们的历史将会有太多太多的空白。

原文: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司马迁向老天爷问道:即使奴隶婢妾、走夫类卒都懂得万般无奈、走投无路时,决然自杀而后快,何况像我这样已经到了生不如死、无颜苟活于世的地步呢?!

然而,司马迁的想法是:

原文: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翻译:假如我当时认罪伏法被杀掉,就好像是九头牛身上掉落下来的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呢?世人绝对不会拿我之死与忠贞殉节的人相提并论,只会把我看作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因获重罪而不能赦免,所以才必然走向死路的啊!

司马迁接着自问自答道:

原文: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可以看出,除过世俗看法之外,司马迁真正不愿赴死的原因是: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活至今,甘愿失节在污浊不堪的监狱之中,却不肯赴死的原因,是害怕心中的夙愿实现不了而空余遗憾啊。如果就这样稀里糊涂、未展夙愿就平庸而死,那么我所付出毕生心血的这些关于历朝历代的美丽故事,就不能流传下来了。

10个古文观止里的故事(报任安书留给后人的三点启示)(3)

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活着,才有可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不屑于自己死的比鸿毛还轻贱,是因为人家有大追求啊。

启示3:活的有价值比什么都重要

司马迁是不幸的,但司马迁又是成功的。一向对人对事充满怀疑甚至鄙视或者不屑的鲁迅先生,对《史记》充满敬畏,曾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也就是说,《史记》不仅是一件件史实,而且是一篇篇史诗;不仅是一幅幅人物传记,而且是一篇篇优美散文。

原文: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说,我也是这样去做的。我自不量力地暗暗下功夫,用自己愚蠢笨拙的语文水平,尽力收集天下遗落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不详地努力考证其事实,尽可能详尽叙述事实的来龙去脉、本末缘由,推理分析其盛衰更替、成败得失的内在道理。远古从轩辕黄帝开始,最近则记录至了我们的当下现在,一共起草撰写了《表》10篇,《本纪》12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一共有130篇。目的也是想,探究上天与人道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自己的一家之言。

原文: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司马迁接着说,当我刚开始起草落笔的时候,却偏偏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害怕不忍这部书就此半途而废,便无奈接受了这最残酷的刑罚,虽有满腔愤懑却难以言状。我现在已经全部完成了这部书的起草编撰,打算先把它藏进名山大川,传赠给可传赠之人,之后再让它流传于街井市巷。如果是这样,便可抵偿我之前所遭受的奇耻大辱,而且即便让我再遭受千遍万次的酷刑,又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时间过去了2000多年,如今我们回首这段历史,司马迁是伟大的,不仅活的有价值,而且活出了人生的高度。历史上,郁郁不得志或者遭贬遭斥遭难的人,多如牛毛,不胜枚举,但像太史公这样身残志坚、丹心青史之人可以说凤毛麟角。

10个古文观止里的故事(报任安书留给后人的三点启示)(4)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能活出质量,则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