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桐城派之源(二)钱奕珠,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桐城派思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桐城派思想(浅议桐城派之源)

桐城派思想

浅议桐城派之源(二)

钱奕珠

山脉延绵,峰峦迭起;秀水有源,汇于江海。桐城派的形成同样是有发展过程,是传承光大前人的重要成果,他们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思想与成就,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创作方法与思想体系,其作品为时代和广大读者所接受与推崇。

因之,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及桐城派的先躯、桐城派鼻祖的方以智、钱澄之。这里着重说说钱澄之。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出生于治易世家,幼从父读,七岁属文,旋及攻诗,乡试辄列前名,崇祯元年考取秀才。他少有大志,“尝思冒危难,立功名”。崇祯末,社会动荡,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纷纷成立学社,聚集同仁,由之复社、几社兴起。方以智、钱澄之、陈子龙、夏允彝等组织云龙社,与东林遥接,同马士英、阮大铖抗争。福王称帝南京,马士英、阮大铖当权,通缉东林和复社人士。钱澄之逃避武水钱仲驭家,不久福王朝廷覆灭。钱澄之与钱仲驭起兵抗清,然而不幸兵败震泽。仲驭战死,钱澄之夫人方氏及幼子殉难(事载明史)。澄之与长子法祖逃往福建。时唐王朱聿键称帝福建,钱澄之考授吉安府推官,不久改任延平府推官。之后,钱澄之远赴广西,投效桂王朱由榔,授礼部主事。永历三年(1649)经特试,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兼制诰,后与行在失联,不得已易名澄之,乃作僧服,辗转回到故乡江村麦园,遂在田中筑屋,自号田间,著书以终,享年八十二岁。行世著作有《钱澄之全集》七卷,二百四十余万字,诗歌三千四百多首。

先生“诗歌古文满天下”,古今学者均高度评价他的文学成就,“论桐城派古文,后海先河,澄之为昆侖之源,当无疑义。”(钱仲联1908-2003,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桐城派“以文章为二百年海内主盟,其由来者渐矣。”(叶德辉1864--1927,光绪壬辰进士,授吏部主事。我国近代杰出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雠学家、出版学家。)

先生“一生著述宏富,……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史学诸学科,精深邃密,卓有建树,其学术成就堪与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顾(炎武)共相颉颃,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之一。”(诸伟奇,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出版30余年。现任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先生之文,“如泉之流,清莹可监,甘洁可饮,萦纡不滞以达于江海,使读之者目明而心开。”(唐甄,清代学者。)

“近世称述清初学术者,恒称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三大儒,而不知当时桐城钱澄之实亦不废大家,足与三人媲美”。(张舜徽1911—1992,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

吴孟復说:“钱澄之《诗学》,为‘桐城诗派’以至清代诗歌,从理论上提出了规范。”(吴孟復1919—1995,当代古籍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的诗歌尤以诗纪史见长,是为诗坛诗史大家。钱谦益(1582—1664,清初诗坛盟主之一。)《吾炙集》选澄之诗独多。陈维菘(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箧衍集》开卷第一人第一首即是澄之七古,卓尔堪(清代诗人。)《明遗民诗》录诗百首以上者仅杜浚、屈大均、钱澄之三人。汤华泉教授说:“藏山阁《诗存》中一千又五六十首诗,皆是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状况的真实反映,那个时代所留存下来的诗作真正可称为诗史的,恐怕也只有这一部,即如和钱澄之年辈相若、经历相似、且有过从的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等并没有留存多少这样的诗作。诸集俱在,可以比勘。”吴孟復《论桐城派》诗曰:“舒黄天下奇山水,人物峥嵘左与钱。自古文章称气骨,源流考镜仗来贤。”

清末学者马其旭(1855—1930,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学者。)说:“望溪少时承其(钱澄之)绪论,后遂蔚为儒宗。先生而卒以经学文章开啟学派,亦考流者所宜知者。”马先生的话告诉我们,方苞是钱澄之的学生,他从年轻时就接受了先生的经学文章体系,后来成为桐城派领军人物。我们研究溯源桐城派的时候不能忘记这一要点。

当代学者章建文在《吴应箕与桐城派的关系考论》中进一步阐明钱澄之对桐城派的贡献,以及先生与方苞之间的师生关系。他说:“钱澄之不仅是桐城派的创始人,也因其古文的创作实绩和生活时间跨度大,影响了几代桐城士子,也是桐城由专注于经学研究开始热衷于古文创作的关键人物。刘声木(1876—1959)说‘钱澄之论诗文精妙,实开桐城诸老之先河,至当而不可易,洵后世学人之龟鉴。’张舜徽也说,‘桐城经学文章之绪,开自钱澄之。’……钱澄之对方苞的影响是直接的。方苞在《田间先生墓表》中说:‘苞未冠,先君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门而入。先君子惊。问曰:闻君二子皆吾辈人,欲一观所祈向,恐交臂而失之耳。先君子呼余出拜,先生答拜,先君子跪而相支柱,为不宁者久之。因从先生过陈山人观颐,信宿其石岩。自是,先生游吴越,必维舟江干,招余兄弟晤语连夕,乃去。’作为桐城遗老,这样关心后辈的成长,对后辈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学者张瑞杰认为:“钱澄之作为桐城派的先导,其古文创作理论对桐城派影响较大,然因其文多涉时讳,传世作品较少,其主张未曾引起关注。钱澄之针切时弊、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以‘气’运文的行文法度和语词雅洁的文风主张极大地影响了桐城派方苞、姚鼐、刘大櫆等人,对后世桐城派、文论体系的形成有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桐城派的渊源及其形成过程,亦知我们在推崇桐城派三祖方苞、姚鼐、刘大櫆的时候,而不能忽略了一代文学大家和诗人钱澄之先生,开创桐城派的历史地位与贡献。我们完全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称钱澄之先生为桐城派开山“鼻祖”,称方、姚、刘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三祖”,是符合事实的。

2021年5月于旗山花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