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这部旷世之作,或讲民俗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化,题材极为广泛。作者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作品,成功塑造众多艺术典型人物,鲜活生动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细腻,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志怪短篇小说集。
重读《聊斋志异》其目的是汲取书中的精华,从作者讲述的故事中品味人间百态,探索其文学艺术魅力。小说中的人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由于作者深刻描绘,我们仍然可以从有趣丶有味的故事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今天读的是《聊斋志异》中的《画壁》。《画壁》的故事大意是:江西人孟龙堂和一位姓朱的几人同时居住在京城,有一天他们两个人无意间走到一处寺院里,里面有一位老和尚投宿在那里,老和尚见有客人进来就出门迎接并带他们游玩了寺庙。佛殿中央有一尊高僧宝志的塑像,两边的墙壁上绘有精妙的壁画,画中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东侧墙上是一群散花的天女,其中有一位批画的少女,手中拿着一朵花正在微笑,樱桃小口好像要说话一样,多情的眼睛里仿佛流波四溢。朱举人注目看了很久,不知不觉间神魂飘荡,仿佛腾云驾雾似的飞到了墙壁上。只见殿堂楼阁重重叠叠,不像是人世间。
一个老和尚正在高高的莲座上讲佛经,周围还有许多穿僧衣的人正在听讲。朱举人也在其中,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人正在偷偷地拉他衣襟,便转身离开了,朱举人连忙跟了上去,走过一段曲折的长廊少女走进一间小屋子,朱举人有些犹豫不敢往前走了,那个少女轻轻的转过头来举着手中的花朵,远远的像是在招呼,朱举人很快跟着少女进小屋,小屋里四下无人,他上前抱住少女,那少女也不抗拒,于是,二人恩爱了一番。
事毕后少女告诉朱举人不要咳嗽出声,到了晚上少女又来了。如此过了两天,少女的那些伙伴发现了这件事,一起把朱举人找出来,她们对少女开玩笑说,你腹中的孩子已经这么大了,难道还想散着头发装姑娘吗?于是他们一起取来化妆和耳环,逼着他梳成妇人的化妆,少女羞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一个少女打趣说,姐妹们咱们不要一直待在这儿了,恐怕会有人不高兴的”。天女们就嬉笑着离开了。
朱举人再看那少女,只见她头上的发髻,高耸如云,上面插着低垂的凤钗,比披发的时加美丽动人,朱举人看四下无人,又与少女亲热起来,只感觉有一种兰草麝香般的香气,沁人心脾。二人正如胶似漆时,听见有使者的声音,少女听到声音,一下坐起身,感觉十分惊奇,和朱举人一块往外偷看,只见一个使者,身穿金甲,面色漆黑,提着锁链,拿着大锤,少女的伙伴正围着他站着。
使者问:“人都在吗”?天女们回答:“全部都在这儿”。使者说:“如果谁窝藏了下界凡人,大家立刻上报,不要引火烧身”。天女们齐声回答:“没有”。少女吓得面如死灰,对朱举人说:“你快躲到床下”。她打开墙上的一扇小门匆忙地逃走了。大家又去看那壁画上的拈花少女,只见他头上已经盘起高高的发䭮,不再是披发少女了。周举人很惊愕地向老和尚行礼,向其请教这件事的因由。老和尚笑着说,幻觉本是人由心而生,我这个和尚如何能晓得?朱举人这时心中气闷很不畅快,孟龙潭听了也是惊叹不已,后怕不安,于是两人起身告辞,从寺庙中走了出来。
作者评论说:一切幻觉都是由人而生,这像是有道之人说的话,有了淫荡之心就会产生出淫秽之情境,有了轻慢之心就会生出恐怖的情境,大师心怀慈悲,救人心切,可惜愚昧之人,受了法师的点化,依然知迷不悟,却去隐居山林。
蒲松龄所处的年代,离我们今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篇短篇小说,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现那个年轻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今天读来仍有现实意义。小说中的主人公,仙女和朱举人偷尝了人生“禁果”回到现实中朱举人,对这突发奇来的事深深不解,老和尚实际上已经数言为其点拨了:“幻觉本是人有心生”。我们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幻由心生呢?人会做出不当的事,或错误的事,其根源取决于人的一刹那的“念想”,它是虚幻的,倘若不辨是非失去控制,将其付诸行动就会产生无可挽回的影响和声誉。今天重读蒲松龄这篇富含趣味的小说,不仅故事情节感人,而且蕴含着为人的哲理,着实令人品味无穷。
我是文学座上宾,欢迎大家关注,我将带大家一起品味聊斋,轻巧聊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