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创作于1951年,1952年出版,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张爱玲评价这部作品是她所看到的国外书籍中最挚爱的一本。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中最满意、最喜爱的一部作品,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归纳为两点来源。

其一,海明威生性喜欢冒险挑战,他经常参与斗牛、打猎、捕鱼等冒险活动,海明威有一位老朋友,是古巴的老渔夫,有一次海明威在出海时不幸遭遇到暴风雨,船只沉没,恰好是这位老渔夫救起了他的生命。还有一次老渔夫出海捕鱼,捕到一条大鱼,随后竟遭到鲨鱼攻击,最后只带回一副大鱼的骨架。这位老渔夫的精神和经历一直深深打动并烙印在海明威的头脑中,并潜藏在他内心深处成为随时可能迸发的创作之源。

其二、五十岁的海明威于1949年创作完成小说《渡河之林》,1950年出版后,遭遇到了许多外界不好的评价,这部小说被认为是海明威才华尽失,最庸俗失败的作品,海明威前半生的荣誉和尊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1951年1月,海明威开始创作《老人与海》,2月份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修改,在1952年9月,《老人与海》在生活杂志上发表,创下了空前绝后的销售记录,同时出版了精装版《老人与海》,这是自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后,海明威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写作天才。

老人与海海明威十句话:超越自我挑战极限(1)

《老人与海》作品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或许正是海明威自己一生的座右铭,虽然此时的他已经50多岁,但自己的命运何尝被岁月打败过!这句话是全书的精神指引,小说诠释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表达了人类与自然抗争过程中,生命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老人与海海明威十句话:超越自我挑战极限(2)

《老人与海》的故事梗概:

在古巴哈瓦那小镇上住着一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他孤身一人泛舟在墨西哥湾茫茫的大海里捕鱼,一连84天一无所获,第85天,老人又满怀希望地出海。他航行到距离哈瓦那岛屿较远的海域,这一天终于捕获到一条大马林鱼,这条鱼比他的船还要长两英尺,重约1500磅。

这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鱼。

老人孤身奋战,和大鱼对抗了整整两天两夜,最终制服大鱼,并将鱼绑在船身一侧准备凯旋而归。

结果在返航途中,一路上遇到了一拨又一拨前来掠食的鲨鱼的袭击,先是一只两只陆续赶来4拨,都被老人击退,等到第五拨鲨鱼成群结队的围攻,吃光了所有的鱼肉,第六拨鲨鱼赶来的时候,啃光了大鱼的残骸。

三天三夜殊死搏斗,先是满怀期待,最后一切归零!命运就是这么残酷!老人曾经是多么艰难,多么危险,多么疼痛,想象的一切是多么美好!转眼之间成为美丽的泡沫!天知道老人在三天三夜里经历了什么!

一切归于平静。老人轻松地返回岸边。最后,还是剩下一个人,一条船,一副空空的大鱼的骨架。老人安详地睡着了,梦见狮子。

老人与海海明威十句话:超越自我挑战极限(3)

海明威文笔优美简洁,文章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作者除了对宏大的搏斗场面进行描写,震撼读者的感官,还通过老人的心理活动,记忆和自言自语描述了几个小场景:

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补充了老人形象的完整性,这个老人有情有义、性格勇敢、尊敬对手、欣赏强者、敬畏生命,但英雄免不了是孤独的。

老人与海海明威十句话:超越自我挑战极限(4)

1954年,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诺贝尔文学奖书面发言稿中写道:“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是他继续尝试挑战极限的新起点”。

他这样评价这部作品:“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坚强不屈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四个流光闪闪的大字,超越极限”。

【 阅读名作,致敬经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