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摆脱事物本身的束缚,以超脱的心态面对,才能有一份坦然和成就。

庄子追求精神自由(摆脱事物的束缚)(1)

一个人在生活中,应该有一种超脱于万事万物的一种思维和智慧。

如果只局限于自己所看见的一个世界,只局限于自己对于事物所认知,那么这样的一种人是非常可悲。

因为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都会因为他自己本身的经历,本身的一个三观影响,所以看待世界的观念以及他本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而生活中一个人很容易因为自己的视角不同,思维不同,而产生对于事物的一个误解。

在《庄子》德充符当中,就说了一个超脱于形骸之外的一个道理,这是不同的思维层面,不同的心态,更是不同的一个视角。

庄子追求精神自由(摆脱事物的束缚)(2)

庄子中的故事是这样的,鲁国有一个被砍了脚趾的人,叫做叔山无趾,他用脚后跟行走,去见孔子,孔子说你不谨慎,竟然受到这样的惩罚,现在还在来这里请教,哪里来得及呢?

叔山无趾就说:我因为年少轻狂不识时务,被砍断了脚趾,我现在到您这里,因为还有比较更珍贵的东西,我想保全,天是无所不覆盖的,地是无所不承载的,我把你当做天地,哪里知道你是这样的人。

孔子说:我实在浅陋,你为什么不进门来为我讲一讲你所听闻的呢?

这个时候,叔山无趾就走了。

孔子就说:弟子们勉励,这是一个断了脚趾的人,还努力的求学,弥补以前的过失,更何况是身体德行完备的人呢?

后来,叔山无趾就对老子说:孔子作为一个道德修养最高的人,恐怕还不能达到吧,难道不懂得道德修养之上的人,总能把外物一切看作是束缚自己的枷锁呢?

老子就说:你为什么不把“死生一体,是非同一”的道理讲给他听,解除他的枷锁,这样就可以了呢?

叔山无趾就说:上天对他的惩罚,怎么可能解除呢?

庄子追求精神自由(摆脱事物的束缚)(3)

这个文章我是用通俗一点的方式来说给大家听,意思就是说一个被砍了脚趾的人去向孔子学习,孔子就认为他已经受到了惩罚,现在来这里学习也已经晚了。

这个人就说:我是年轻的时候去被人砍了脚趾,我现在是想到您这里学习一些东西,保全以后的自己,这个时候孔子就不屑于去教他。

《庄子》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想表达孔子的角度是没有超脱形骸之外。

叔山无趾的一句话说:难道不懂得道德修养之上的人,总能把这一切看作束缚自己的枷锁吗?

孔子的角度停留在物的层面,叔山无趾和老子是以道观之。

庄子追求精神自由(摆脱事物的束缚)(4)

孔子是以外事外物的健全和残缺来评价一个人,这是叔山无趾和老子却是从事物本质,包括于形骸之外的智慧去看待一切事物。

我们从这样一篇智慧中,应该明白两件事情,第一个要懂得以事物之外的思维去考虑事物,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层面停留在事物本身。万事万物太过于执念,反而成了人生的枷锁。

第二个:不要以一个过于狭隘的眼光去看待形体不全,或者有某些缺憾的人。更不要以自己狭隘的眼光去嘲笑和贬低那些有残缺的人。

生活中,有的人缺陷是天生的,有的人却全是后天的,这对于他来说本身是一个痛苦,但是有的人虽然某一方面有缺陷,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在另一方面取得骄傲的成绩,让人自叹不如。

庄子追求精神自由(摆脱事物的束缚)(5)

一个人哪怕身体残缺,人生不完美他也能通过一种方式,一种独特的努力,能让自己活得长久,他的这一种智慧就是能够超脱事物本身的束缚,达到人生的理想状态。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一篇文章怎么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