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闰土(天度王氏墓碑文)(1)

(书法:茅屋隐人)

天度王氏墓碑

文/闰土

唐朝时期闰土(天度王氏墓碑文)(2)

扶风县天度镇天度村姓氏王氏,占据天度村王氏姓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王氏的影响力在扶风、宝鸡、关中大地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铁胆御史"王纶做官为民,相传数百年。王政、王龙等任知县、同知多有惠政,至今还街谈巷议,人们都夸赞王氏家族人才辈出,代代以脉相传,到现在一代胜过一代。

唐朝时期闰土(天度王氏墓碑文)(3)

4月5日,扶风县读书协会一行二十余人,从野河山下来后,直奔天度镇天度村村部,瞻礼了由王宁波倡导,其父王忠蒙支持,族人王彦伦、王西宁、王度平、王金全等积极参与,从废弃的机井旁、公路边,还有水渠旁,挖掘的三十多块墓碑,这些碑碣全部整理拉运暂存村部院内。

唐朝时期闰土(天度王氏墓碑文)(4)

王宁波这一义举,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王氏家族纷纷响应,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抢救石碑,传承古文化。据悉,这些石碑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发展研究扶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这些石碑己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唐朝时期闰土(天度王氏墓碑文)(5)

王氏在扶风北乡,是一个名门旺族,从挖掘的石碑和其保存完好的家谱来看,宋元明清历代都有名人乡贤义士出现,比如宋末王曾,元代王世安,明代王政、王龙、王纶。比如王氏族谱载:"四世祖讳世安,性笃实,无妄伪。教诸子弟以勤事农织。五世祖讳克中,谨厚不妄言笑,邻里有患难者多救之,且输财以济贫。六世祖讳思和,稟性温厚,亲睦宗族,勤理家道。七世祖讳海,天性纯笃,崇尚朴素,以农业起家,积粟万石余,人有借贷者,丰年息其半,凶年不责偿。有贫乏不能葬娶者,辄助无吝色。八世祖讳林,天性豪迈,多知虑。尤恭敬好礼,正直无私。天顺壬午及成化末,岁大饥,流移者十六七,乃留宗戚数十家,仝食守年以全活。又前后出栗数千石,贷贪乏,继怜众困,竟焚卷不责償。八世祖讳政,幼以颖悟称,与人未尝有戏言,行事端恪,存心忠直,奉书史至午夜分,官至四品同知。八世祖讳臣,生而俊伟,幼知孝让父母,慈惠温良。九世祖讳英,其嘉言善行,庆衍后昆。九世祖讳瑶,性行刚爽,人有不平必面折之。九世祖讳义,弱冠登科,博学有才。藻所著诗文并墨蹟行世。十世祖讳纶,弘治乙酉举人,初任真定知县,官至监察御史"。这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开展家风家教建设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唐朝时期闰土(天度王氏墓碑文)(6)

新出土王氏祖碑载有:"以儒显者衣冠相望,四世同居,家声益振,关陕人多知有天度王家"。"凤泉之阳,地平於掌,乔木藂蘙,室庐栉比,而居者为王氏。王氏显于宋,历元明逮今,其擢高第,登显仕,著宦绩,有功德于民者多矣。故丁男之番以数千计,而所事则耕与读之外无他业。其人皆醇朴无饰,谨洁自守,崇礼尚让,相勉于孝友睦婣任䘏,其习俗然也";"由是文风之大兴,彬彬庠序之中岁不乏人。而六祖之子龙,以戊午举人为五台知县官至通判,二祖之孙纶以弘治乙酉举人官至监察御史,以后科名累累,不绝簪缨,世继搢笏殿陛,或篡修国史,或身膺民社,代不乏人,后先辉映,名冠邑东,至今科贡绵绵,黉宫济济";"其先世簪缨文人,及公之身闾里以敦厚闻。公之一生,性嗜读书,学重庭训,每有解悟便欣然忘食,近似古五柳先生。及延师课童,颇有义方。有胡安定公之遗风焉。元配任孺人,赋性幽静,梱教严真。俾三声徧于蔀屋,致孝友睦姻任恤之风达于闾里,非若人奚克致此"等文字记载。

唐朝时期闰土(天度王氏墓碑文)(7)

县读书协会参加釆风活动的全体人员,看到这些碑石,同时看到王氏家谱中的世袭表、墓志铭、先祖的行实、朝廷的圣旨和先祖向朝廷写的奏章等等无不惊叹。大家都觉得这些石碣墓志对于历史人物生平思想的考证、对于研究当时的皇权制度、社会背景、民间活动、行政区域设置管理、人口流动、儒学理学思想、家风家教、族规族训都是珍贵的第一手史料,有着独特的文献价值、书法价值和文物价值。

唐朝时期闰土(天度王氏墓碑文)(8)

唐朝时期闰土(天度王氏墓碑文)(9)

唐朝时期闰土(天度王氏墓碑文)(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