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都经历过儿童时代,有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有的忍饥挨饿,苦难铭记。在先人们一代一代的生活过程中,他们发挥自己幼嫩的创造性发明了一个又一个百玩不厌的游戏,现对陕西白蟒原地区民间游戏进行搜集整理,让我们走进先人们的童年生活。以清末民国时期流传至建国前后的为主。

一、踢毽子

踢键子也有称“踢毽子”的,是儿童特别是女孩的主要游戏项目。键子用鸡毛作上部,小圆铁板或铜钱作“底垫”,以布相包扎而成。耍时,由一名或数名儿童,以脚尖、脚后跟相踢,数多不失误者为优胜。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1)

二、跳坊(房)

在地上划若干线条,分成片块,两行,每行四至六块,两孩童以单腿跳,或脚夹瓦片跳,跳时数数字,不掉瓦片,以多为胜。

三、打陀螺

陀螺俗名“猴”。以寸木削尖一头,形似圆椎形,卷上鞭子甩地而打,边打圆椎边转,以时间长、不倒为优胜,可单独进行,也可成群相赛。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2)

四、抓子

以石子、瓦蛋、泥蛋等为子(码),一手抓完,摔至空中,约近尺高,然后用手全接,或翻手以手背相接,以不掉为胜,抓子时可留子,在扔空时,迅速抓住遗子并接住空子(空中甩上的子),以不掉为胜。一般抓子,多为女孩相耍。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3)

五、丢手帕

群童围成圈,头向内,不外看,由一童拿手帕在身后转圈,丢到谁后面发现不了时,即起而换位,依次为戏。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4)

六、捉迷藏

群童围圈,一童蒙眼,双手摸人,摸住谁即胜,该童再蒙眼摸人;或有一物件,由某童掌握,一人摸捉,摸到人,说“不是”,即另摸,直到摸获应“是”为谁,即换这位摸到的孩童。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5)

七、老鹰抓小鸡

群童戏,扮老鹰者不化妆,不蒙眼,其他均扮作小鸡,不化妆,由“老鹰”抓“小鸡”,抓谁,谁即避,但不能跑远,以抓到为胜。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6)

八、瞎子逮跛子

群童戏,有一童扮瞎子,蒙双眼,一童扮跛子,手捉腿而跛行,瞎子乱摸,跛子跛行相避,以捉到为胜。

九、丢方

群童戏,把地上画成两行各四至六个大方块,用瓦片向里丢,逐一前进,前进时不准步行,以单脚跳入,单脚立,然后退出,再从头开始,以不出方块、不分岔为胜。

十、走窑(狼吃娃)

群童戏,一般十岁至十二三岁少年多玩此游戏,幼儿较少。玩时,两个大童或少年为一组,在地上画两道线,每道各五块,称作“窑”,共五组“窑”,甲乙两少年,各以不同的树枝或瓦片、土块为码。走窑时,不论抓那“窑”,每“窑”遗一码,留有空“窑”时,即可吃“码”(称吃娃),直到“吃”完为胜。

十一,荡秋千

将一长麻绳帮于两树上。两树间两米最好。儿童作于绳上前后飘荡。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7)

十二、摔瓦盆

又叫摔泥碗、摔泥巴。

首先用猜拳(石头、剪刀、布)方式决定输赢,赢者先用手将泥捏成碗状,然后用右手掌托住碗,碗口向上,狠狠地倒扣在地上。由于泥质地很软,在接触地面时,碗里面的空气受到惯性的挤压,气压瞬间增高,而碗底抵挡不住内外气压差,气流将碗底击穿而去,发出很大一声“嘭”响,声音越大,碗底出现破洞也越大。对方用自己的泥来补这个洞,一般是将一小块泥压扁成薄片,敷于洞口上,如果泥片不够大,没能全部遮住洞口,就要再增加一块泥片将余下的洞口遮补,直至将洞口全部补好为止。然后轮到对方做碗倒扣,如此循环互补,直至一方没有泥做碗为止,泥多者为胜。

这个游戏就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倒扣后碗底的洞够大,让对方多出一些泥土补洞,因此,第一要保证碗边不要有破口漏气;第二倒扣时要碗边同时着地,让碗内空气无处可去;第三要力大速度够快,让空气形成爆破力,将碗底炸一大洞。高手出手,猛地将泥碗摔在水泥地板上,“啪”的一声脆响,应声看去,碗沿敦敦实实地扣在地板上,好像平地围了个泥圈。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8)

十三、骑马与骑马打仗

三人一组,一人站立作马头,另一人在他背后双手搭他双肩弓身俯首作马身。第三人为骑马者,骑在作马身者的肩上。玩时三人同时口喊“嘿!嘿!嘿……”,数匹“马”竞相跑步向前,比谁跑得快。

骑马打仗以把对方拉下马为赢。

十四、坐轿

三人一组,两人抬轿,一人坐轿。抬轿的两人各自把左手掌握在右手腕上,然后互相把右手握在对方左手腕上,形成一“井”字形。坐轿者双脚各插进抬轿者双手形成的环圈中,坐在手掌形成的“井”字上。玩时各组侧向疾跑,快者为胜。坐轿、抬轿者轮换担任。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9)

十五、骑竹马

以一支1.5米至2米长的玉米竿作“竹马”,夹在骑者双腿间,左手握住竿的一端,另一端拖地,右手作持马鞭状。玩时口喊“嘿、嘿、嘿……”向前奔跑。多人玩时同时奔跑,快者为胜。

十六、 扔沙包

将参加游戏的人分为两组,一组扔沙包,另一组躲沙包。扔沙包的一组再分两组站在场地的两端,躲沙包的一组站在中间。两头扔沙包的轮流砸中间躲沙包的人,如被砸中则退下。如果躲沙包的人接住沙包,则多一条命。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躲沙包的人全部退下,两组人互换,游戏重新开始。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10)

十七、斗鸡

又称顶牛、撞拐。玩法:斗鸡者,拐起自己的一腿,双手抱脚,膝头为角,相互顶斗。两人单斗,也可多人群斗。斗倒对方或所抱腿脚落地为输,不可用手去推对方,最后不败者为将军。斗鸡是一种锻炼身体平稳及耐力的活动。热闹激烈,过去很受青少年喜爱。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11)

十八 、翻交交

也叫“翻马槽”。玩法:绳儿是一根三尺长短的绳线,两端绾结成圈。为两人游戏,多是女孩子们玩。一人把线圈拉套在两手上,用手指穿拉出一个花样,对方绾赶到自己手上,形成一种新的图案,对方再赶绾,自然又成一种形式,如此反复绾赶。有上翻,有下翻和左右翻。绾赶有样式走向,而且讲究先后顺序,章法规矩。心灵手巧者能绾赶出簸箕,筛子、斗、花面旗、长条旗、斜面、方块、雨伞等花样。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12)

十九、挤骨头

也叫“挤油渣”。玩法:寒冷的冬天,几个幼儿靠墙而立,用肩部的力量向中间挤,被挤出的人向旁边去,再向中间挤,如此反复进行。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13)

二十、堆馒头

玩法:游戏者边念儿歌,边轮流伸出右手大拇指(其余四指呈抓握状),第一人伸出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第三人握住第二人的拇指……直到最高处。

儿歌:咕嘟咕嘟摇铃铃,

谁笑哩,我骂哩。

二十一、挑棍儿

这个游戏可能与古代“算筹”有关。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又称为筹、策、算子等。它最初是小竹棍一类的东西,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算筹是圆形竹棍,长二十三点八六厘米、横切面直径零点二三厘米。到了隋朝,算筹长度缩短,圆棍改成方的或扁的。

小棍儿是信手即可拈来,树枝、长火柴、冰棍儿棒、筷子等等,都可以拿来游戏。

具体的玩法是,每个人在预测对手的木棍数量之后,拿出一定数量的棍儿,数量多的先玩。把两人的木棍合在一起往地上一撒,然后用一根棍子把相互压住的棍儿挑开。只能一根一根地挑,而且挑起来的木棍不能落下来砸到其他的,能挑出来的就是战利品,但如果触动了下面的木棍,就只能让位于下一家玩。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14)

二十二、天下太平

两人游戏。以树枝、草棍儿、石子、土块儿等为笔,在地上画出田字格,然后,用“剪刀、锤子、布”决胜负,胜者在左上角格里写出“天”字第一笔:“横”,然后继续猜拳,每胜一次,写出一笔。先在四个格内写完“天下太平”四字者为胜。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15)

二十三、堆雪人

堆雪人是下雪天才能享受的一项有趣的活动。当然雪必须要下得够大,才能积累足够的雪球,气温要够低,才能使积雪不会迅速融化。将洁白的雪堆,制成一个人形的艺术品,不仅供于观赏,还能训练手艺、锻炼身体。

二十四,剪刀、锤子、布

这是许多游戏决定先、后手的猜拳方法。赢者为先手。

方法:右手攥成拳头,高高举起,同时唱出歌谣:“剪刀锤子——布!”或“石头剪子——布!”或“奔瞧——果!”最后一字要拉长音,话音落地的同时,右手要迅速(双方同时)做出手势,以定输赢。

手势:

剪刀:攥起拳头,伸出食指和中指,并张开。

锥子:攥起拳头,伸出食指。

锤子:攥起拳头。

布:五指张开。

规则:

剪子胜布,

锤子胜剪子,

布胜锤子。

陕北民间游戏有哪些(陕西白蟒原地区的25个民间游戏拾遗)(16)

二十五,鸡鸡灵

两队人,每队手拉手布成人墙相对而站,相聚八米左右,让对方一人从另一方拉手的地方往过闯。不过者,就成了另一方方的人了。反复游戏。甲队:鸡鸡灵,乙队:闯马城,甲队:马城开,乙队:叫谁歪?甲队:叫你未岸***上城来。

当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儿童还有几人在玩着先人们玩过的游戏?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侵入、老祖先儿时的“创造发明”慢慢的被芭比娃娃、布艺公仔、塑胶玩具所代替,先人们千百年来“发明创造”的游戏有必要进行罗列,让子孙后代铭记这些“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活动。

来源:白金刚个人微博、发现高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