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卦
师者,众也。翻看文献,大多这样从卦象解释:地在上,水在下,有集聚的意思,为众。《说卦中》:坤为地……为众。《国语·晋语》:坎劳也,水也,众也。天下之众莫多于水,因此以水喻众。联系上下卦,屯卦始生于水,蒙卦出乎于水,需卦如水将落地,讼卦天水违和,可以看出易的文化是以水喻人,以水喻民。师卦就如水归地,民来顺。
师卦,说的是众,众即是兵。古代由于生产力落后,粮食供给不足,不设专用兵种,大多为兵民合一,有战事则为兵,无战事则为民劳作生产,可做补给。下坎上坤,可为肥沃的水田。再有《说卦传》:坎为劳,即在田中劳作,因此师卦的卦象就转变为:在肥沃的水田中劳作,这样才能生产更多的粮食,得以容民蓄众,在冷兵器时代,人多则兵力足。令从从卦的含义来讲,坎为险,坤为顺,涉险而顺,如行兵打仗,初交战则难以攻破,一旦攻破,则势如破竹。最后从爻象来看,一阳五阴爻,九二居中,六五以肉爻居君位,如君王委派将军行军打仗之意。
卦辞:“师,贞,丈人,吉无咎”。贞,正固。用兵之道,在于师出有名,而能得道多助,毒天下而民从之;其二为丈人,贤才。治兵之道在于选将,“大将无能,累死三军”,选用“丈人”作为将才,能以众正,使全队得以正义,正义之师方能无敌。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吉无咎”,吉祥没有过错。
师卦初六之军令如山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师者,众也。何为众?容民蓄众,何以蓄众?唯土地粮食耳?因此师卦是上坤下坎,坤为地,为众;坎为水。地下有水,良田,良田出粟谷,粟谷养民。坤又为顺,坎又为险,涉险而顺,乃出师讨伐吉兆。
初六,是出师的初始,刚开始出师没有律法约束,必将混乱,这是毋庸置疑。故曰师出以律。但是没有说“以律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师出以律乃是兵家制胜的前提,但未必就能保证不败。
否臧凶又是在讲什么呢?象曰:失律凶也!否臧就是失律。否,不口,甲骨文的形体是吐口水,表示否定。
臧字,臧的甲骨文的形体,左边是一只眼睛(臣),右边是一把长柄戈,戈刺入目。上古战俘往往被刺瞎一只眼睛,臧本意为奴隶。

如《庄子·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意思是说,臧与谷这两个奴隶一起去放羊,结果都丢失了羊。这里的“臧”是男奴隶,“谷”是小奴隶。古籍中常见的“臧获”,则是指奴婢。敌人,捕捉了俘虏,天下太平,所以“臧”就可以引申为“善”义。如《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意思是说不嫉妒不贪求,什么行为能不好呢?
否臧,就是对俘虏这事说不,师出无目的,无战意,不想捕捉俘虏,怎能不凶?
再从爻象来看,出师伐讼,本应乾健,然初六却以阴爻居刚位。阴爻多优柔;位不正,则有异议;毁
兑体(☱),成坎(☵)型,兑为悦,坎为险,毁悦成险,岂能不凶?
师卦九二之良才善用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初六,是出师的准备,以军纪整顿。九二就是出征,出征必挂帅,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何人能为帅?九二作为全卦中,唯一阳爻,众阴所归,形象众望所归,即卦辞中的“丈人”。九二又具有何种特性呢?
易经讲究位要得当,相应,相比。九二居下卦坎中,乘初六阴爻之上,阳刚而能震慑,此为其一;九二与六五上下呼应,六五代表上位者,以柔爻居之,可以说是授权于九二,信任九二统领全局。这又是从何看出呢?
“王三赐命”。根据《周礼》:“一命受爵,二命受服,三命受车门。”即授予(九二)地位,官服,和车马府邸。这样有什么目的呢?
其一,可以提升德才兼备的九二的威望,能够统领众人;其二,可以增加九二的归属感,能够更加尽心尽责,并能以此为例,招揽更多贤才;其三,将民一心,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又是从何得出呢?
下一卦,比卦卦辞有云:不宁方来。原本不归顺的诸侯都也来安顺。具体下次在比卦中详解。
师卦六三之小人当道六三:师或舆尸,凶。
九二是德才兼备的将才,六三乘刚(位置在九二之上),可以说是凌驾于九二,本来有德者吉之,再看六三德行,六三以柔爻居刚位,才智柔弱而冒然躁动。如果让这样的人去帅众出师,就会有溃不成军,取象如下:
下面初六,两个短横是车轮子,九二就是车架,上面四个阴爻,形成坤卦,坤为众,比喻尸体。因此舆尸,舆的本义就是众人用手推车。以此可见,周易取象之精髓,文字之凝练。
师卦六四之走为上计
六四,师左次,无咎。
此爻意义前人之述已完备。
左,《老子》三十一章记录,“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大致可以了解古代兵家以右为贵,以右为前,以左为退。
次,次的金文就表示二日。《左传》: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就是军队驻扎超过两天为“次”。现今还在沿用“次日”,“次子”等表述。

综上,左次可以理解为军队驻扎多日,暂不行进,这又是为何呢?
尚秉和注:"次,舍也。震为左,故曰左次。古人尚右,左次则退也。" 九二、六三、六四形成互震,震为动,为左,向左行动,即为左次。《孔颍达疏》:师在高险之左以次止,则无凶咎也。出师行军遇极度危险,不如退而求其次,这是取象于下卦为“坎”,坎为险,六四居险之上,所谓高险。六四又何以能左次呢?
这主要还是从爻位看出,六四以阴爻居柔位,属性为保守,下与初六不应,处互震之中,震以九二为主,就是顺九二而动。
因此六四能够遇险而左次,不是不进而是避其锋芒,以待时机。《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全军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就是从《周易》幻化而来。

师卦之六四强调的是:善为将者,见可而行,知难而退,随机应变。
师卦六五之拥兵自固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这一爻,较难理解,众说不一。文末附各名家解读。但个人认为还是较为片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未解释“田、禽何来”。二未说明“利执言”的含义。三未说明前后文“无咎”和“贞凶”的联系。四未解释六五在全卦中的作用。
现基于以上几点,现将个人所理解写如下:
师卦进行到六五阶段,也就是六五已过了六四高险,可以说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又该如何巩固胜利果实呢,军队又该何去何从?这些都要上层建筑需要面临的问题。军队是不能解散,要随时准备应付来敌,这就要勤加操练。怎么操练呢?古代都是以田猎来演习军事,一来获取食物补充军饷,犒劳三军。二来在实战中保持军队战斗力,彰显战力。《周礼·大司马》就有记录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如同战争一样教民众习战。
《左传》中《臧僖伯谏观鱼》一文也有记录: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
《三国演义》曹操也说过:“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今四海扰攘之时,正当借田猎以讲武。”
田有禽,就可以解释成田中有禽兽。取象于:将师卦(䷆)九二,看成由坤卦(䷁)和一阳爻组成,坤为地,阳爻直入,如禽入田中。利执言,个人认为应该解释:执言以利。执行命令去狩猎。六五作为君位,具有发布命令的能力。言,九二、六三、六五互震,震,雷霆之命。利的本义就是收割,收获。恰当的军事演习,当然无咎不会有过错,而且会有好处,什么好处呢?

那就是在强军实战者砥砺人才,选拔人才。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将才呢?这已在九二、六三中说明,这里再次强调。个人认为这里的语句为省略句,应为长子帅帅,贞吉;弟子舆尸,贞凶。像九二这样的人率领军队,是吉祥的;让六三这样的人带领就或尸体满车,十分凶祸。
附名家解释:
《周易集解》引虞翻曰:“田谓二,阳称禽。震为言,五失位,变之正。艮为执,故'利执言,无咎。’”
《周易集解》引荀爽曰:“田,猎也。谓二帅师禽五,五利度二之命,执行其言,故'无咎’也。”
王弼、孔颖达《周易正义》释“利执言,无咎”:“己不直则有咎。己今得直,故可以执此言往问之而无咎也。”
程颐《易传》:“执言,奉辞也,明其罪而讨之也。”
东坡《易传》:“禽暴汝田,执之有辞矣,何咎之有?”
朱熹《本义》:“言,语辞也。”
来知德《集注》:“言者,声罪以致讨也。”
陈梦雷《周易浅述》:“言,语辞。利于搏执之,无穷黩之咎也。”
李士鉁曰:“六五以柔居尊,不能帅师临敌,而能正言伐罪,故利执言。”
尚秉和曰:“利执言者,言师出有名。”
师卦之上六黜陟幽明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上六处师卦之终极,为战争结束。六五是巩固战果,上六则是分享战果。大君,即君王,君王发布诰命:论功行赏。
天下为天子所有,诸侯为国,卿大夫为家。诸侯所统治的区域称“国”;诸侯手下的大夫所统治的区域称“家”。《季氏将伐颛臾》里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国指诸侯,家是士大夫。
开国:开国分封,建立诸侯。
承家:食邑大夫,传承家业。
这里再次强调“小人勿用”,小人者如六三德不配位,才智柔弱而性子冒进者。亲君子,远小人,此国所以兴隆也。
#寻找古籍守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