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周刊#看书的时候,院子里的蔷薇正开得浓艳,小小的一朵朵,都像是摇曳着芬芳的诗行。

书到用时方知味(书卷多情似故人)(1)

南宋诗人尤袤曾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在这个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无法远行,却可以在文字时空里自在徜徉,用书卷温情来驱散病毒带来的的阴霾,读出更多希望,柔美、婉约的书语,在读书中馥郁芬芳。

书到用时方知味(书卷多情似故人)(2)

居家不寂寞,书中可娱情。 阅读是一种神奇的陪伴,在书的引领下文字将我们相遇另一世界,那里有有傅雷涓涓细流般的家书絮语,有骆驼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戚愤恨,有阿龙纳斯魔幻般的海底奇遇,有脚步达不到的的悠长广阔,有眼睛眺望不见的深邃瑰丽。闲适时,手捧书卷,喧嚣与凡尘恍若隔世,沉醉于字里行间,那里总有不曾见到的风景、故事和远方,又或者能唤起心底里某一份深藏的记忆和情感,去品味一份有诗意的情怀。

书有一种魔力,让我在喜怒哀乐中感受到快乐。打开一本书,就好像轻轻感受到淳淳杨柳风,扑面而来。恰似泰戈尔的随笔集《那些快乐的时光》,那些快乐的时光”,似乎不少都与阅读有关。

五月的微风青了岸柳,繁华了夏花,也氤氲了书卷的扉页,透过书籍看万千世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放在当下来看,这句话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愈显深刻。每一本书中,都藏着一个世界,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自在其中。好的书籍是不过时的,我喜欢自然,喜欢《老子》的洒脱,喜欢《庄子》的哲思,每当翻开一页书籍,就好像在上帝视角悄声观察。它可以使我身处逆境,也能仰望星空,犹如与知己在书中世界相逢。

已至五月,空气依旧湿冷,偶有阳光明媚,却也依旧陷于初春的记忆之中。于是,只要无事便闭门不出,隔着窗,看着暖阳,读书上网却成了幸福之举。不论是明媚的清晨,还是月明人静的夜晚,或伏案桌前捧书而读,或静坐墙边享受着书页间的奇妙旅行,剪一段时光,让书香缓缓流淌。

一场疫情带给我们太多的感触和感悟,也带来了太多的心灵撞击,端起一本书,无需红袖添香,无需殿宇华堂,安守在简谱的书斋里,每天读一小时左右的经典,就好像历史上某些最伟大的人物和我面面相约。

鬼使神差,我学的又恰恰是中文。当别人沉浸在恋爱的甘甜中无以自拔的时候,我正坐在图书馆的一角静静地读老子、庄子、康德、费尔巴哈、尼采,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飘落的紫丁香》。“有些经典的论述和逻辑性极强的语言让我夜不成寐。我试图背“四书五经”和“共产党宣言”,不知道那种狂热源自何方”。

“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为爱读课外书,渐渐地写作也变得得心应手起来,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思维和心态,让我们的思维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在诗行间品味文人炼字之精妙;在散文里体会作者落笔生花之功力;在小说跌宕起伏的情景中感受世间的悲喜;在名家的教育故事中悟出爱的真谛…一段段赋情的文字奔腾而来,不仅是对阅读充满热情的见证,更让写作感悟流淌于笔尖,落笔即生花。

“天上的那一轮明月,它的廓影常被人们晒在朋友圈,然而月光是无法分享与直播的,它洒在每个人的身上,唤起不同的回忆。纸质书,就如同那静谧的月光吧。”网上的碎片化的阅读极大地影响了我的专注——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有如“薄晚啸游人,车马乱驱尘”。毫无疑问,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迫切的问题——当纸页里的深度阅读渐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屏——手机、平板,今天我们该怎样读书?应运而生的,是一个新的读书会——一个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休憩与交流的平台。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也要在持之以恒中,才能收获硕果。书的种类各式各样,选择自己喜欢和需要的书,慢慢地,沉浸在书籍中的故事里,开始一段旅途。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

惟书有华,秀于百卉”

书是天地万象,书是星辰大海

愿通泰如你心栖书卷,心藏须弥

心中有风景,书卷是远方

如果你也有好书要与大家分享

请给小编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