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中国#这是我无意间挖掘出来的一个关于农机文化的故事,实际上它是一个传承农耕文化的博物馆,一个以传统农具为脉络构建的农耕博物馆。

2022年6月14日,天津市静海镇花园村。由天津市妇联、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指导,静海区妇联、静海区农业农村委主办的天津市“麦子熟了——开镰啦”巾帼兴粮节粮主题活动在这里举行。“兴粮节粮 礼赞丰收”“兴粮节粮 从我做起”“大手拉小手 节粮一起走”,庄园内,一条条醒目的横幅标语将种粮兴粮、爱粮节粮的氛围感充盈每个角落。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1)

此次活动,通过参观农耕文化墙、诗歌朗诵等形式宣传兴粮节粮知识,向全区市民发出兴粮节粮倡议。活动倡议爱护粮食、珍惜粮食。诗朗诵《麦子熟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节目为活动接连助兴,开镰仪式在热闹的秧歌锣鼓声中拉开帷幕。金色的麦浪随风起伏,阵阵麦香沁人心脾,一个个金黄饱满的麦穗随风摇摆,掀起层层麦浪,一幅丰收在望的喜人画卷映入眼帘。随着一阵锣鼓声,亲子割麦、拾麦穗竞赛将活动推向高潮。

随着人们的欢呼声、加油声,妈妈们手持镰刀挥汗割麦,宝宝们戴起草帽、撸起袖子,亦步亦趋跟在后面,认真捡麦穗,你追我赶,好不热闹,体验耕种劳动带来的乐趣同时加深对“粒粒皆辛苦”的理解。走出麦田,与会人员又亲手体验了石磨磨面、炭烤麦穗,共同回味儿时的味道。主题活动的开展使与会人员尤其是孩子们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义。

这个活动的现场就是花园村的西塘庄园。西塘庄园又名天津市静海区颐合谷物种植家庭农场,成立于2018年,园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交流为载体,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拓展,是集农业、教育、文化、旅游相互融合的新型田园综合体。多年来依托粮食种植,进而引进现代化机械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石磨生产线,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2022年初联合村里2000亩蔬菜大棚种植,在疫情常态下积极联系各层级客户,带动周边农副产品的销售,推进直播带货,从一产延伸,接二连三,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2)

种植也好、养殖也好,庄园走到哪里都像一幅画,都是文化,但深深吸引我的还是那一溜儿承载传统农耕文明的农耕文化墙。说它是文化墙,倒不如像一个超级博古架,同时也是天津市第一座户外农耕文化博物馆。现代农机是从传统农具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作为农机人,我自然对这些祖师爷们非常的崇敬,也很想知道农机的前辈是什么模样、是什么发挥作用的。

这座建在田间的博物馆到底有哪些货色呢?因为现场时间很短,听介绍就看不周全这些物件,看物件又顾不上听讲解,所以以看为主,兼顾听讲解,后来专门要来讲解词进行学习。

农耕文化博物馆布展的主线是顺应天时,以农耕生产的顺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来展开,文化墙分12个大展台,代表一年12个月,我们24个坛子代表二十四节气,节气在农业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比较熟悉的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布展按农时分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个板块。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3)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4)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5)

第一板块:春耕。春耕包括松土、平整碎土、播种三个环节。先民们的春耕是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开始的。

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方便调节深浅,曲辕犁标志着中国犁的结构已基本趋于定型。后来一千多年中,犁的发展比较缓慢,犁都是木制犁,到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出现木铁结合、全铁犁,如改良犁、弓背犁、深耕犁、五寸步犁、七寸步犁、八寸步犁、轻便犁、跃进犁、山东犁等等。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洋镐、铁锨、大三齿挠、三齿叉、桃锨等松土工具。

土地经过松土后会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土坷垃,需要平整碎土。碎土工具有:整装耙、刀子耙、多齿铁耙等。

平整好的土地可以播种了。主要播种工具就是耧,分为独腿耧,麦耧,大田耧,三脚耧。配套播种工具是砘子、乐不够。

第二板块:夏耘,也叫夏锄,就是夏天锄田除草。包括三件事:除草、施肥和灌溉。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悯农一》: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的是劳作的艰辛。夏耘(锄)农具:各种镐、平板锄、划拉子、三齿挠、耠子、耘耠子、化肥耧、辘轳、水筲、木罐、瓦罐、戽斗、拔斗等。

除草的主要工具有各种锄头,板锄、划拉子、三齿挠、耠子、耘耠子等。

劳动人民在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发明创造了许多提水工具,其中有水筲、桔槔、辘轳、水车和筒车,掏井的木罐、泼斗。

第三板块:秋收,即指秋季收获农作物。其实一年收获季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夏季的麦收,一个是秋天的秋收。秋收最著名的诗句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五言古诗《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包括收割和打轧两个环节。工具有镰刀、小镐、二齿挠、尖镐、爪镰、割刀、瓜铲、小搜子、小三齿挠、耙子、木掀、木耙、铡刀、扫帚、木叉、铁叉、推板、二齿麦叉和戳子等。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6)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7)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8)

第四板块:冬藏,基本意思为冬季农家把收获之物贮藏起来。冬藏包括储存和粮食加工两个环节。冬藏农具有粮仓,矬缸,麻袋,布口袋,木桶、篓子、囤席、箩床、石磨、石碾、笸箩、簸箕、斗、升等。

必须承认,农耕墙上很多的农具我也叫不上名字,甚至需要费力去猜想它是用来干啥的,但一点儿也不影响我对它们崇敬之心,这些都是古人呕心沥血劳动创造的结晶。一件件留下历史沧桑的旧农具仿佛都承载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只是它此时没有发声,只是静静地躺在展架上,好奇地注视流连的人群,似乎等待人们去深度挖掘它潜藏的历史底蕴。从锄头我联想到翻转犁、深松犁,从镰刀联想到联合收获机,从铡刀联想到饲料粉碎机,从辘轳联想到水泵等,它们从远古走来,承载了历史的重任,在每一个阶段都成为划时代的标志。

马克思曾经说过,生产工具的变革是划分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志。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的生产工具是石器,那时候生产力非常落后,到了奴隶社会,人们主要的生产工具青铜器,生产力明显比原始社会时增长,到了封建社会,主要生产工具变成铁器,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生产工具变成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大机器。每一次社会的变革,都是由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从而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生产力有大的飞跃。生产工具作为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据说美国工程院评出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这些成就展示了工程技术对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农业机械化排在第七位,理由是20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如果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很难养活这么多的人口。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急剧下降,使更多人从事其他重要工作。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对当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巨大的推动作用,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现在我国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这对于稳定粮食生产这个压舱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9)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10)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11)

作为一个从业30多年的农机人,见证了我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从人工耕作为主一步步走向耕、播、管、收全程机械化,功成未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可以说几乎每一项新的农业机械都是几经改进才得以成熟定型,投入生产,很多人、很多企业倒在成功的大门口,也正是这种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辉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农机人功不可没。

那么为什么要建这么一座农耕博物馆?西塘庄园的主人道出了初心,就是贯彻关于文化传承保护等一系列指示精神,“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更好地服务当代人,尤其是少年儿童。所以她把这座农耕文化博物馆搬到了田间地头,因为这些农具本来就是属于土地的,离开了土地这些件农具就是一堆无用的木头。

我们知道,人类农耕文化起于刀耕火种,人类的文明是从农耕开始的蹒跚走来,很多农业文化随着大自然的更迭,作为物质形态已经荡然无存了,比如千年前的农家肥,千年前的种子,或许我们从考古遗迹中发掘出古老的植物种子、动物躯体,种子碳化了,动物成化石了,已经不能进行生命传续,但是凝聚了几千年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生产工具却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有的甚至还在生产中使用。2019年我就在山西的山里看到有老人家扛着传统木犁铧行走在山间小路。可以说只有农具几千年来保留了历史模样和功能,让人看得见、用得上,当然它也在生存中不断演进,进而诞生了现代高效的农业机械。

西塘庄园有种植,有养殖,有加工,还有书画院,是一个涵盖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农耕文旅综合体,它还是市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农业生产、体验农事活动、感受乡村文化,面向社会传播农业生产的一些知识,主要是面向少年儿童,让他们了解农耕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觉得,也可以把园区购置的现代农业机械充分利用起来,平时不用的时候清理干净整齐排列,也是一个景点,一个网红打卡之地。在生产季节,组织孩子们观看现代农机作业的场面,也是一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好场景。

庄园庄园,庄稼之源,把传统与现代农耕有机串联在一体,让人们在观摩、体验之中明晰历史的脉络,感受历史的传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传统,继续讲好乡村振兴的农机故事,我想用老乡写的诗《麦香西塘》,一首田园风尚带着泥土芬芳的当代三字经作为本文一个长长的结尾,从诗中看画,从画中悟美,从而感受农耕之乐盛世之景。

《麦香西塘》:

花园村,运河旁,看收麦,到西塘。

麦熟了,人欢畅,开镰啦,麦荡漾。

石榴红,枣花香,村民笑,亲子往。

庆丰收,锣鼓响,秧歌舞,彩旗扬。

迎盛会,铸忠诚,创业绩,强担当。

妇联会,到现场,做主题,倡兴粮。

惜粒米,不轻弃,勤俭风,要弘扬。

民之本,食为天,国之本,粮为纲。

思儿时,念故乡,铭刻骨,记心房。

南风起,麦陇黄,麦收时,抢收忙。

篮送饭,罐提浆,地头边,轧麦场。

粒扬净,晒三晌,马车响,交公粮。

现如今,不一样,逢盛世,铸辉煌。

放眼望,麦海洋,起波涛,涌金黄。

麦熟了,开镰啦,放声唱,田野上。

夸巾帼,赞飒爽,颂风尚,追梦想。

助农耕,直通车,建基地,设课堂。

送科技,到村乡,新农人,插翅膀。

西塘庄,有担当,富乡村,挺脊梁。

多经营,有良方,循生态,事农桑。

昔浣园,历史久,大运河,文化长。

诗千赋,歌万疆,开长卷,写辉煌!

作者:胡伟

END

嘉善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景点(西塘庄园的农机故事)(12)

优质农产品杂志:《优质农产品》杂志官方账号,聚焦品牌农业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开发

欢迎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