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小传】
浑河,历史上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现为独立入海的河流,是辽宁省重要河流,流经辽宁省东中南部地区,流域面积广阔。浑河自东向西,依次流经清原、新宾、抚顺、沈阳、辽中、灯塔、辽阳县、台安、海城、大洼、大石桥、营口等县市境内,最后于营口大辽河口注入辽东湾。全长490余公里。
浑河
□李仲元
不拒涓涓汇巨流,
积冲沃野展平畴。
边烽未熄争雄地,
浊浪频推入海舟。
汉月犹临玄菟塞,
清风常拂凤凰楼。
勋功帝业随波去,
一泻沉消万古愁!
浑河颂
□王向峰
浑河流过我村旁,
犹记当年水势狂。
浪卷洪涛冲坝溃,
水淹黍稷造饥荒。
一从解放归民主,
多计兴修绝祸殃。
今朝南去留光彩,
锦带穿城惠沈阳。
河流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从荒芜到繁华。沈阳,就有这样一条河,千百年来,默默无言,滋养着城市和她的人民。想了解沈阳的文化底蕴,不妨从浑河开始,从她的源起、改道、波光水影开始……
一座城市,如果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就更有了些风流婉转的韵味。
▶浑河边的景
1、西峡谷公园:浑河沿岸十余个公园中最西面的一个公园,浑河生态廊道的起点。
2、“浑河晚渡”古迹:位于和平区罗士圈公园一带,目前构建浑河滨水文化休憩长廊,植入特色林下活动空间。
3、长白岛森林公园:位于浑河南岸长白段,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公园景观优美、环境怡人。
4、郎朗钢琴广场:2017年8月建成,对外开放,是备受市民喜爱的浑河两岸公益文化项目。
5、体育公园:在沈阳市人民体育场原址上建成,集体育、休闲、购物于一体。
6、沈水湾公园:大型滨水公园,园内有自然风景区、文化休闲区、健身娱乐区等,是市民的休闲好去处。
7、五里河公园:集文化、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滨河公园,以植物造园为主,风景优美,设计理念先进。
8、东陵公园(清福陵):始建于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长眠于此。
9、沈阳鸟岛:浑河水系中的一个岛屿,沈阳唯一一座自然生态的鸟类观赏中心。
10、沈阳世博园: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址,被誉为“森林中的世博园”,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浑河上的桥
1、西苏堡浑河特大桥(西四环桥):浑河沈阳段最西边的大桥,连通于洪、铁西经开、和平满融、苏家屯四大区域。
2、中央大街桥:目前沈阳最长的跨河桥,连接于洪、铁西和苏家屯区。
3、浑河闸门桥(西三环桥):位于苏家屯区和于洪区交界处的谟家堡村,促进两区融合发展。
4、云龙湖桥:又名桂花桥,为全国首座V型墩特大桥。
5、南阳湖桥:相当于衔接在二环与三环间的“2.5环”,推进沈阳西部交通扩容。
6、长大铁路桥:浑河上铁路运输专用桥。
7、胜利桥:沈阳市南北交通干线之一,浑河两岸桥梁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8、南京桥(工农桥):桥北端衔接砂山板块,南端延伸至长白岛与满融片区,将和平主城与长白岛有效连通。
9、三好桥:现代化大桥为沈城再添一座标志性建筑,为长白岛建设发展打下坚固基础。
10、浑河大桥:地处沈阳“南大门”,是连接主城区与浑南的交通动脉。
11、五爱隧道:实现浑南、金廊、沈北新区之间的快捷联系,进一步带动地区开发建设。
12、富民桥:南端与浑南大道衔接,北端与文萃路接通。从富民桥通过浑河后,直达浑南区规划的中央商务区只需几分钟。
13、长青桥:连接沈河区与浑南区的交通动脉。
14、东塔桥:目前沈阳地区单孔跨径最大的悬索桥。
15、长安桥:位于新立堡跨浑河桥与长青桥之间,浑南东部,王家湾地区居民可直接上二环。
16、新立堡桥:位于新立堡街南延长线上,是沈阳东南部地区跨越浑河的重要交通枢纽。
17、东三环桥:连接沈抚新城和母城东南部。
18、伯官大桥:中国首座六跨中承式飘带形提篮拱桥,也是全国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工程之一。
19、高坎桥:又名东四环桥,浑河流入沈阳市通过的第一座桥,有“白玉兰花”美誉。
两次改道成就现在的沈阳
“历史上,浑河曾经两次改道。千万年来,浑河的三条河道,成就了现在的沈阳。”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著名学者初国卿这样讲述浑河。
初国卿表示,沈阳这座城市不管是11万年的人类活动史,还是7200年的人类居住史,抑或是2300年的城市发展史,从来都是让浑河“牵”着走的历史,浑河往哪里改道,城市就往哪里发展。
目前所知浑河进入沈阳最早的河道,是从沈抚交界处的下木厂经天柱山和农业大学前,流经二台子关帝庙、昭陵、新乐遗址、塔湾南到丁香湖后向西。可以想象,是浑河让11万年前的沈阳有了人类,沈阳最早的祖先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上活动;7200年前,浑河水浩荡向西,新乐人畔河而居,刀耕火种,捕鱼狩猎。浑河在沈阳的第一条河道存在了多久,找不到相关的历史记载,后改道现在南运河一代,从下木厂经东塔、小河沿、万柳塘、青年公园、南湖公园、罗士圈西流。约在元末明初时,浑河第二次改道向南,成为今天的浑河。浑河第二次改道的时间仍难考证,但最晚不晚于明末,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盛京(今沈阳)时,渡过的就是现在的浑河。
初国卿说,浑河两次改道和三条河道,让沈阳城的重心不断向南迁移,确立了城市格局,贯穿了沈阳古老的历史与文明,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具厚重与深邃,留给了她的人民广阔的两岸空间。
“小辽水”岸边的历史轮回
著名学者、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李仲元告诉记者,浑河古称“小辽水”,源于清原县长白山余脉一小山滚马岭下的山泉。关于浑河的古称考证较多,李仲元解释道,中国古代“河”专指黄河,现在的河在古代被称作“水”。古时,辽河被称作“辽水”,亦称“大辽水”。浑河虽为长河,但因归入“辽水”,故被称为“小辽水”。
自古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浑河岸边自然少不了人的故事。2300年前,战国末年,燕昭王遣大将秦开拓土,于辽东郡北部浑河中段建斥候之城。候城前后存在五百多年,至东汉末年遭战火焚毁。汉武帝时建乐浪、临屯、玄菟、真蕃四郡。此后,玄菟郡经多次迁移后,迁到浑河岸边,也就是现在的上伯官屯古城遗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候城废墟上重新建城,命名“沈州”。直到后金时期,努尔哈赤定都沈阳,皇太极成立清王朝,浑河的历史地位也因此而提升。
提起努尔哈赤,就不得不说他的“浑河情缘”。当年努尔哈赤进攻沈阳,就是利用了浑河适于航行的便利条件。
在那些金戈铁马的岁月中,我们仿佛看到奔腾的浑河上大型船队畅通无阻……李仲元告诉记者,浑河流域面积大,在约200年前水量丰富时,是重要的入海航道;近200年中,浑河水量减少,加上公路、铁路发达,浑河的水运功能才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浑河这条被沈阳人视为“母亲河”的银色秀带,一直为百姓所爱。浑河上的大伙房水库,为沈、抚两城百姓提供用水,滋养万民。
曾热闹的浑河渡口罗士圈
《辽海丛书》上有记载:浑河航运起于明朝,兴盛于清代。明初开始官运粮饷,沿渤海湾、辽东湾到东北,再沿辽河北上,把粮饷沿途运到各驻军。东北出产的人参、鹿茸、木耳也从此销往各地。明末清初,浑河漕运通航,码头甚是繁荣,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过去浑河岸边泥泞,人马难行,运输各种物资、往来客商,必须用骆驼来回驮送。这些骆驼由八旗士兵在地势平坦之处饲养,以致当地被称做“骆驼圈子”。后来,又被称为“骆士圈子”“骡子圈子”,久而久之就成了“罗士圈”。罗士圈子是浑河最早期的码头之一,非常热闹繁华。
清朝中后期,浑河作为水上运输的航道,任务更重了,每日往来于浑河上的官船和大小私船不计其数,从沈阳上船的木柴、粮食等,通过浑河运往天津、山东和南方港口,南方的布匹、日用品、百货商品等,也通过浑河运抵沈阳。
波光中的沈阳城市未来
浑河,这条千万年来奔流不息的大河,诸多文人墨客如戴梓、缪润绂都曾不吝歌颂。这些诗句情景相融,不仅描写了浑河当年水势磅礴、人船往来繁华,更展现出浑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无尽风流。
河流是历史,两岸是未来。浑河不仅以滔滔之水滋养着城市,更给了人们波光水影的秀美风光,浑河两岸已经形成水清、岸绿、景美、路畅的城市滨水空间。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分院院长高峰介绍,沈阳高度重视浑河沿线地区的发展,相继编制了两岸发展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在规划指导下,浑河的生态修复、两岸设施建设等都取得很大成效,沿河两侧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重要场所。当前,浑河已成为沈阳的城市内河,正逐步成为加速南北主城均衡发展、承载城市核心功能的集聚带。
下一步,沈阳将从文化旅游发展、沿线功能发展等方面入手,坚持以“实施精准规划、推进精致建设、强化精细管理、打造精美环境”为准则,以逐步提高城市特色品质、基础设施品质、社会服务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城市管理品质为目标和方向,全力提升浑河两岸区域城市品质。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刘海搏/文主任记者李浩/摄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