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链接:

《说文》改错-夷(连载0001)

《说文》改错-元(连载0002)

《说文》改错-也(连载0003)

《说文》改错-屰(连载0004)

《说文》改错-干(连载0005)

《说文》改错-辛(连载0006)

《说文》改错-龙(连载0007)

《说文》改错-多(连载0008)

《说文》改错-为(连载0009)

《说文》改错-年(连载0010)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1)

《说文·王部》「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古文王。李阳冰曰:“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雨方切」

《说文》根据孔子和董仲舒的解释,认为王字从三从丨,贯通天地人三才为王。这种解释非常符合儒家理想状态下的王,但这并非王字本义。

在金文写法中,下面根本不是一横。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2)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3)

有人根据金文字形,推测下面是斧钺,认为斧钺象征王权,所以把王字解释成斧钺。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4)

窃以为,这种解释欠妥。不能因为金文王字像斧钺就解释成斧钺。如果因为像,那臣字更像斧钺。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5)

何况,斧钺为何不画手柄呢。难道直接拿斧钺切吗?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6)

还有比金文更早的甲骨文写法,下面不是斧钺形状。足以说明用斧钺解释王权来源说不通。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7)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8)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9)

甲骨文下面就是一横,形状更接近立字。然而它与立字也有差别。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10)

所以,解释成站立的大人,也不行,因为他不是站立的人。

根据字形,甲骨文中其实是土字与一字合体字。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11)

在甲骨文中,土与社同源。土就是社,从土从一,表示社主统一、土地统一。这便是王字之义。

也有从土从二(上)的写法,上为君上,表示君临众社。

那么金文中王字写法为何会变为斧钺形呢?

其实,到了金文中,那个王字是同源异义,解释为称王。是动词。

最好的说文解字读本(说文改错-王连载0011)(12)

金文中的王,是从士从一,会意字,象征士族加冕称王。

国人

野人

士阶级(诸侯大夫统称)加冕则为王。这符合夏商周三代称王的历史,皆由诸侯加冕成为天子。

周朝又有诸侯各自僭越称王者。金文中用从士从一来表达这一含义。所以这是同源异义字,并非同一字,只是保持了原写法,隶变后写法相同,并未进行分化,才导致了歧义。

称王的王,音wàng

在古籍中也多有此字含义。

《诗经·大雅·皇矣》:「王wàng此大邦,克顺克比。」

《史记·项羽本纪》:「怀王wáng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àng之』。」

《史记·陈涉世家》:「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卒皆夜惊恐。」

终上所述,当如此改正:

《说文·王部》:「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古文王。李阳冰曰:“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雨方切」

改为:

《说文·王部》:「王wáng,一统众社也。从土从一,象社一也。雨方切。又王wàng,音望,称王也。从士从一,象士加王冕。凡王之属皆从王。」


延伸阅读:

《说文》改错-夷(连载0001)

《说文》改错-元(连载0002)

《说文》改错-也(连载0003)

《说文》改错-屰(连载0004)

《说文》改错-干(连载0005)

《说文》改错-辛(连载0006)

《说文》改错-龙(连载0007)

《说文》改错-多(连载0008)

《说文》改错-为(连载0009)

《说文》改错-年(连载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