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公共管理学教材笔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公共管理学教材笔记
公共行政: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它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指示办事,更多地关注结果。在很大群度上这是企业精神在公共领域的体现。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那些具有消赞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外部性特征的物品。可划分为纯和准,硬和软,全国性和地方性。
行政国家: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系中出现的,行政权力扩张的现象,并成为一种普遍的国家现象。主要体现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公共组织:(广)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指国家机关组织。
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划分目的在于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一般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一般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例关系。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者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者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公共组织结构的一个主要概念,一般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政府再造: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新公共管理:是新右派、新治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的通称。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政府改革,使政府管理的运作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制的、层级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公共组织环境: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总和。
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称网络管理和网络治理。是指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诸多公共行政主体彼此台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本质上讲,它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日标的社会合作过程。
全球治理:是对国际合作网络的管理,又称“国际治理”等,一般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分化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社区治理:是对社区合作网络的管理,它是指随着公共服务的社区化进程,随着“大政府”模式的失败和公民社会部门的兴起,社区部门不断扩展公共职能,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网络中的重要力量。在很多情况下,他并非自发生成,而是政府部门主动建构的结果。
政府间关系:通常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之间的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中央与地方、各级地方支付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有时也指公共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公共决/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社
会政治系统,它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政府绩效: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职能、实现
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管理能力。包括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绩效。
绩效评估:在微观层面是指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在中观层面是指公共组织如何履
行被授权的职能,以及给民众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等;在宏观层面是指整个公共部门或狭义
上是指政府的绩效的测评。
绩效管理: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组织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指公共部门为了充分、有效、科学、合理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人员配置、素质提高、能力
利用、开发优化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合,它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重大积极作用。
市场经济:是一种由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
现代市场经济:一种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机制为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手段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
纯公共物品:是指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消费的排他性:一个人对一件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排斥他人对它的同时消费。
层级化:指各级政府在纵向上分为若干层次,从上到下保持一定数额,采取层级控制管理,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管理范围逐渐缩小。
准层级:除了正式的层级之外,还存在着一级或若干级非正式的层级,即准层级。其不存在主管地域内全部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且没有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容易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
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治道变革:西方政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来界定自己的角色,进行市场化变革,并把市场制度的基本观念引进公共领域,建设开放而有效的公共领域。
民族国家的治理: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
财政补助:即为了支持某些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项目及其群体,政府部门在财政上给予帮助,
如对重大科研项目的拨款,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给付和对教育机构,在读学生,医疗机构等
的补助。
人事管理:是对人事关系的管理,目的在于调整各方面人事关系,使人与事、共事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碎片化”:与“一体化”相对应。西方国家的高度城市化使地方政府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而且地方政府也日益多样化,这些地方政府都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关管辖单位,并不依赖传统的等级制的组织原则,一体化程度很低,呈现碎片化的特征。
网络:一般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内容称为网络1)网络是由各种各样的行动者构成的,每个行动者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2)网络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行动者的相互依赖3)网络行动者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模拟市场:指在市场不能通过有效起作用的场合中,制服模拟市场过程来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及服务,尤其是通过拍卖、出售提供公共物品的权利。
租金:是支付给资源所有者款项中超过那些资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的的款项的一部分,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
内部性: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去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
外部性:个人的效应函数或企业的成本汉书不仅存在于其自身所能控制的变量,而且依赖于其他人所能控制的变量,这种依存关系又不受市场交易的影响。
政府替代:政府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法律手段,替代一部分尚不发育、残疾或运行‘失效’的市场机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企业所有权、决策和经营运行等手段自觉地组织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迅速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失败:指由于政府本身的行为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在纠正市场失败的同时,政府也同样失败,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好,而且甚至会带来更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寻租:当政府干预市场时,就会经常形成集中的经济利益和扩散的经济费用,政府干预带来了以‘租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为这样的干预而进行的游说活动就是寻租。
公共政策: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的总称。
公共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它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政策科学:是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揭
示其本质或规律的新科学领域。
基本政策:基本政策是次于总政策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部门或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实质
性政策。
政治政策:政治政策就是政府处理政治问题或调整政治关系方面所采取的行动或规定的行为
规范。
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货币政策:也就是通过对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实现特定政策目标的政治工具和手段
直接控制:简单的说,就是一国家和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和立法方式对经济社会生活实行直接干预
度变迁:市场经济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和各种经济关系都必须用制度或规则来约束
决策民主化: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
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机
器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
回应性:指的是效益、效率和平等标准是否真实反映了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和价值观。
社会指标:衡量总体各部分社会状况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统计量,这里的社会状况指在一个既
定社会里人类存在的外在以及内在的环境。
绩效预算:是将绩效测量与标杆相结合的一种改进组织绩效的工具,它把长远结果目标转换
为项目结果目标和政府各部门及机构的具体产品目标。
全面绩效衡量:将以工作为导向的单位成本衡量、质量衡量、雇员态度衡量等多方面的信息
综和起来。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特别是政府公务员从招聘、录用、培训、晋
升、调动、考核、评价、工资福利分配、离退休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规划和开发的一
系列活动所实施的管理,其目标是调动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能力,改善服
务质量。
公务员制度:又称文官制度,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
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某种亲情关系而不能秉公执行公务甚至徇私枉法,而对其任职
和执行公务加以限制的制度。包括职务回避、地区回避和公务回避。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指对未来一定时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需求量、需求质、需求结构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可能出现的数量、质量、结构进行推测,并制定规划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供求相适应的过程。
公共支出管理:是高度具体化的公共财政管理,是对支出资金进行安排、拨付的具体管理活动。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政府收费:是政府提供特殊服务或规制某些经济行为而向相关主体收取的费用。
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向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支出。
公共财政管理:是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公共预算管理:侧重于行政概念的公共预算管理可定义为政府依据法律对预算计划进行编制、执行和决策的管理活动。
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和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会费、民间捐助、政府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的社会公共部门。主要特征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平和自愿性。
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的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外部管理机制:是指国家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这部分内容包括政府在处理与第三部门关系时的定位问题、政府在引导第三部门发展的战略战术问题、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文献分析法:是通过对各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间接的方式获取研究对象信息的方法。
志愿主义的神话:是指真正的第三部门主要甚至排他性的依赖于对私人行动和慈善资助的信念。
分类法:是指通过提炼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共性和具体特征作为标准,将其分门别类划入不同类型或层次,使其可比性变得更加清晰。
战略管理:是指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变量、组织长期目标以及组织角色与环境匹配的关注,来提高组织实现其使命的能力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战略坐标:是指借鉴《战略历程》对争论点的分析,对十大流派在共同坐标中的定位进行比较分析。
心理框架:是指采用认识心理学来解释战略家的思想,把战略看成一个认识或概念形成的过程,注重研究战略决策中人的认知过程、产生失真和洞见的心理根源。
战略规划:是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详尽分析,寻找关键因素,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企业内部能力,寻找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能力的最佳匹配。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指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变量、组织长期目标以及组织角色与环境的匹配的关注,以提高组织实现其使命的内在能力的一种新的管理途径或研究途径。
伦理选择:指行政主体在一定伦理意识的支配下,根据某一伦理标准,在不同的价值或善恶冲突之间作出的自觉自愿的抉择,是指存在几种行为方案时,确定采取何种行为方案以实现伦理目标的过程。
社会期待:指人们在不同的方面对于那些在政府中工作的人员所寄予的希望。
公共管理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是特殊领域中的角色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或以公共管理系统为主体,或以公共管理者为主体,是针对公共管理行为和行政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公共责任:指国家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需承担的责任。
渎职失责:渎职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不尽责任;失责,是拥有一定权力的人对自身应负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无视和糟蹋。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一,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第二,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过程缺乏竞争。第三,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象私人部门的权力责任划分那么清楚。第四,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绩效评估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第五,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治活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欧洲或莱茵模式;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
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第一,组织人员。任何组织都是以人为核心。第二,组织目标。组织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建立。第三,职能范围。组织必须有明确的活动领域和工作任务。第四,机构设置。职能要通过机构体现出来。第五,职位设置。职级、职数、职责的确认保证了组织权力的流动和组织资源的整合与分配。
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政治环境:政治体制、政治权利、国家机构、政府机构、政治制度、公共政策等方面;经济环境:只要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利益、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文化环境:认知、价值、意识、形态、行为规范、道德等;技术环境:经验技术、实体技术、知识技术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验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
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欧洲或莱茵模式、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弊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权力过于集中;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学并不像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将自己局限于政府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公共管理学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又是规范的;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因此,与传统行政学相比, 更具有现实性。
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政治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政治体制确定了公共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政治权利划分赋予了公共组织或多或少的影响力和约束性,并勾勒出了不同组织间的政治关系;(3)国家机构形式决定了各类公共组织的活动范围;(4)政府机构的设立意味着行政组织拥有超越其他公共组织的权利,在组织生态圈中属于强者;(5)政党制度使部分公共组织能够以强有力的集体行动参与决策;(6)公共政策是组织活动的结果,也是公共组织施加影响的工具,公共政策为公共组织、公共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提供了相互之间施加影响、进行妥协和解的通道。
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所属人数可分为:首长制与委员制;根据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可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根据行政组织权利的使用特点可分为:集体制与分权制;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公共组织的特性:①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②活动手法律法规限制并具法律的权威;③权威的割裂;④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政治因素的考虑;⑦目标模糊不清并不易测量;⑧独占性; ⑨行为具有强制性。
治理与统治1)目标相通,都需要借助公共权利维持社会秩序和处理公共事务,以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区别:①管理的主体不同②管理的客体不同③管理的机制不同④管理的手段不同⑤管理的重点不同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政府职能的优化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3)分权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机构的重组
增强网络的责任性和回应性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强化?1)加强行政伦理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2)完善公共责任制度,确保公共权利的实现3)政府有着特殊责任的定位
公共管理学的主要内容:(1)即时的职业化管理。(2)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绩效评估。(3)强调产出控制。(4)实行部门分权。(5)引入市场竞争机制。(6)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和方法。
治理的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一向全人类的跨国际问题,包括公益和公害问题,可分为:(1)生态环境问题。(2)政治军事问题。(3)社会生活问题。(4)国际经济问题。
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出现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网络模式的出现。主要表现在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色彩的弱化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3)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现象日益普遍
国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成就:1)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相关的文献著述十分丰富。如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2)近来兴起的区域经济学中,对政府的横向关系给予了一定的关注。3)在分析方法上也不断得到丰富。
不足:1)主要限定于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对政府间其他脉络关系关注较少2)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析侧重与经济关系,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分析较少3)在分析方法上,以实证研究为主,而理论分析不足,尤其是对政府间关系的模式分析至今仍是一个空白。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政府间关系在总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高度一体化的等级控制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政府间关系有三个显著特征:1)在政府间的结构关系上,主要体现为层级隶属关系2)在政府间的权力分配上,实行中央高度集权3)在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而联系少
我国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调整的措施1)简化政府组织间的层级结构2)地方的合理分权3)加强横向合作
为什么社区部门兴起成为治理公共事务的模式设计?因为它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解决政府、市场难以解决的众多复杂的公共问题,能够填补政府部门难以介入的空间,表现在:一方面,各种社区组织更关心其服务对象,更强调自下而上的参与,更了解社区自身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社区组织能够推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的发展计划,参与解决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并使公共服务直接处于社区民众的监督和控制之下。
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有什么意义?学习与研究行政学,把握行政管理规律,①有助于科学地发挥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实现行政管理目标②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有助于迎接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④有助于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
为什么说公共组织是一个不断与其环境发生作用的开放系统?(1)开放使公共组织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新陈代谢机制。公共组织越开放,其与组织环境关系越密切,对社会需要越敏感,也越能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2)开放的公共组织具有再生功能,能够实现组织的再生产。开放的 公共组织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通过自身适应性程序来化解外界冲突,保持组织系统稳定,提高生命力。因此,面对组织环境变化,公共组织必然要进行变革。
试分析X、Y理论的内容
X理论的假定:1)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想逃避工作;2)对大多数人必须动用惩罚措施进行强迫、控制、指挥与威胁,以鞭策他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3)人一般愿意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相对而言没有进取心,把安全看得重于一切。Y理论的假设:1)工作与休息实质上消耗的体力与脑力是一样的,人一般并非天生不喜欢工作;2)外界控制与惩罚并非是导致向组织目标努力的唯一手段,人只要做出承诺去完成一件事,他就会自我控制;3)对任务所作的承诺和完成任务后所得的回报成正比,这将产生献身于组织目标的努力;4)人一般会主动承担责任;5)解决组织问题需要员工的努力;6)一般人的潜力没有被发掘。
论述“政府再造”论给出的关于完美政府组织的标准。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2)社区拥有的政府;3)竞争型的政府;4)有使命感的政府;5)结果导向型的政府;6)顾客驱使的政府;7)企业化政府;8)预知型政府;9)分权的政府;10)市场导向型政府。
论述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⑴纵向结构 我国的行政组织可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两大类。中央层次即指中央人民政府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的层次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两级制 ②三级制 ③四级制 地方行政组织中,我国设有特别行政区一级,包括香港和澳门。
⑵横向结构 我国的行政部门按职能大体分为业务部门和辅助部门 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分部,主要有:①按地区划分②按服务对象划分③按行业和产品类型划分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相互交织而形成了性组的结构网。在我国,行政组织中的横向结构服从于纵向结构
论述目前关于政府变革趋势的研究。目前,关于组织变革趋势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1.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特征及内部个体作用的变化2.着眼于组织结构的变化3.着眼于组织功能的变化。
简述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3)健全金融监管体制4)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5)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试论述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的教训1)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2)政府改革视角的狭隘3)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4)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统5)效率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1)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上起了决定的作用。2)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3)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4)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指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另一个动因。
分析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和原因西方各国政府改革运动以及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首先,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上起了决定的作用。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再次,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最后,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拟的示范性影响是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的另一个动因。
结合实际谈谈我们行政体制的新趋势(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a,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b,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三)试点城市深化公共行政体制改革方案。
试论述我国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调整的必然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的传统等级制模式的政府间关系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变化要求,其调整已不可避免。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政府的生存环境,要求政府压缩层级,分散决策权力。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与数据的收集、传递甚至分散都变的十分便捷,跨越等级制结构的政府组织之间的联系已经具备了技术基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更加重了新鲜传递的负担并增加了新鲜失真的可能性,因此政府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已是新的生存环境的命令性要求。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社会的变化节奏,增加了社会的不确定性,需要政府做出快速的决策反应。这大大超出了中央高度集权体制的承受能力,客观上要求重新进行决策分工和权力下放,使地方政府成为独立的决策主体。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地方适度分权。中央与地方分权,一方面为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创造了更多机会和可能,使他们有更多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公民更有可能对政府实施有效的监控,制约专权和腐败。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政府事务的日渐交织也推动着政府间关系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推动政府间横向合作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国家市场的统一为前提,政府尖关系的横向阻隔造成了 市场的分割,阻碍了资源和要素的地域上自由流动,降低了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率,因此政府间的合作使他们获得了“共赢”的机会,有利于增进全社会经济效益。
评述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现象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必要性: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一个区域的发展仅仅依靠自身内部资源与要素的投入产出循环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借助于区域之间的互补和协作。这是因为:1)现代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由于比较利益的客观存在,区域之间的生产要素的自然流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冲破分散.狭隘和封闭的自然经济格局。在广阔的空间内相互依赖,而现代交通和通讯手段又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便利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加深了相互依赖的程度。2)地区间由资源共享决定的相互依存。由于不同地区往往共享同一种或几种资源,一地区的资源破坏不仅会造成本地区经济环境的恶化,也会造成相邻地区的环境的恶化,联合是共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对政府间关系的影响:1)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密切了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增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地方简的合作主要以经济协作为基础和纽带。在非竞争领域,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是走出公共产品生产“囚徒困境”的必然要求,西南协调会和金三角区在合作发展基础设施扩大区域生产可能性所取得的显著绩效使相关区域的整体经济效应得到了提高。在竞争性领域地方间的横向合作促进了要素的区际流动与合理布局,是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有力冲击,使合作地区成为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经济整体。2)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改变了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格局。地方政府在合作过程中往往结合成利益共同体,联合向政府“讨价还价”。在西南协调会案例中,就是在六方的共同努力下,将南昆线列入“八五”国家重点项目,成功地争取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因此,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从过去一对一的博弈为主转向以一对联合体的博弈为主,这一方面增强了地方政府在博弈中的力量,从而对中央政府在中的传统优势造成挑战。但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也得以介入地方事务的治理活动,将地区的发展纳入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它扮演着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负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和财富的在分配者、时常秩序的维护者和宏观经济的调控者等角色,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行为来调节市场机制,机要保证时常运行的外部条件,又要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
市场缺陷及失灵的主要表现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长期的经济增长的问题,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它不能适应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以及外在的效应的消除,不能解决收入及财富的公平分配问题;市场机制无法防止垄断,它本身容易受到破坏等。
导致公共机构提供公共物品低效率尤其是官僚机构低效率的因素有哪些?1.)公共物品的估计或评价上的问题2.)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3.)政府机构及官僚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
公共决策失误或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1.)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2.)即使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大家利益比较一致的情况,但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因其各自的缺陷难以达到最优化或理想的政策3.)信息的不完全、公共决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沉淀趁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的制约4.)政策执行上的障碍。政策的有效执行依赖于各种因素和条件。
试论述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角色1.)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题体3.)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4.)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5.)参与某些经济领域的资源分配,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者6.)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形成收入与财产公平分配机制7.)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8.)转变职能和精简机构,实现政府自身的革命。
怎样避免政府失败?1.)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问题2.)必须随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变革及时进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3.)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4.)必须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尽快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5.)反腐败必须釜底抽薪,从体制上的创新下功夫,从根本上消除寻租及腐败滋生的土壤条件。
转轨期间我国政府的角色是什么?1.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3.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4.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5.参与某些经济领域的资源分配,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者6.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形成收入与财产公平分配机制7.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8.转变职能和精简机构,实现政府自身的革命。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模式的角色? 1 公共物品的提供者2 宏观经济的调控者3 外在效应的消除者4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5 市场秩序地维护者
我国经济体制进入新阶段后,经济运行机制发生的变化? 1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国有企业改革正在稳步推进2 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市场机制的作用明显加强3 新的财税体制运转正常,即建立了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税体制,实现了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制,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4 金融体制改革进展顺利,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独立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地位,政策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已初步完成,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步伐加快5 国家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的类型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既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2、公共决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互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执行子系统在公共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有1、为政策方案或项目执行作好准备2、从事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那些途径去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主权2、利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去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3、使用各种威胁性的方式(如请愿、罢工、罢课、示威游行),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些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4、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府决策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次影响政策结果等。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a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b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c公共政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2.a理顺公共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党政分开)、(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的最高决策权的关系)、(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b决策程序法制化(调查程序)、(方案设计程序)、(可行性论证程序)、(社会交流程序)、(政治合法化程序)C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过程
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公共管理的基础。(1)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2)公共政策
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3)公共政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
公共政策的基本含义(1)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
的行动;(2)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3)
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
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绩效的含义和一般类型绩效是指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能用来进行评估和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以及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一般有三中类型:1)以服务为中心的绩效,包括产品和服务绩效。2)财务与市场绩效,包括投资回报、增加每个雇员的价值、资产负债率、资产回报、运作利润、其他流动性和赢利性测量以及市场增产。3)运作绩效,指组织上、人力资源和供应商在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测量和指示物。包括周期、生产率=浪费减小以及社区参与。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2)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3)绩效评估有利于政府信誉和形象的提高。4)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使用社会指标的优点是1)能开发适宜的社会指标的努力可以提醒我们注意那些信息不充分的领域。2)当社会指标提供关于绩效对目标群体影响方面的可靠信息时,分析绩效的高低比提出改进绩效意见就成为可能。3)社会指标以可获得的关于客观社会状况的数据为基础,而可能忽略了主观状况的信息。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中存在很多的问题。1)公共评价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A.缺乏理论指导,B.手段与效果缺乏逻辑性。2)公共管理部门内部存在的问题。A对公共部门决策者和公共管理人员能力高低的鉴别会受到来自子他们的抵制评价B.绩效评估资金的不足和对优先推行公共项目会造成评价工作的困难C.公共部门极力的维护和提高其地位和权威,不愿接受来自外部的批评和指正,极大的影响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3)绩效评估技术上的问题。A无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B开展绩效评估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C评估方法单一。
论述我国政府在转轨时期的任务:1.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非自发的过程,在转轨时期,计划与市场两种体制并存,它们相互摩擦和冲突.政府的职能是减少无序状态,缓解矛盾和冲突,保证平稳顺利地实现市场改革的目标2.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观念冲突和转变的过程.政府负有向公众灌输市场经济观念的任务3.市场化改革过程就是利益重新调整过程,它在短期内会引起通货膨胀、失业等剧烈波动。因此,政府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就必修为失业人员提供保险,创业就业机会等4.成功的经济改革需要一个稳定、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政府应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营造宽松、稳定的经济环境5.经济改革需要成本,包括经济代价和政治代价,所以这些代价必须由政府支付。作用(要点):转轨时期国家或政府所面临的是市场不发育与缺陷,而不是市场失灵,政府不是在市场试销与政府失败的两难中作选择,而是如何摆脱不发达市场的自发渐进过程的羁绊,迅速的发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因此,这一时期的政府作用不是去弥补市场失灵,而市政府替代。
论述政府失败论对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转轨具有的启发意义:1.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问题2.必须随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变革及时进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3.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4.必须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5.反腐败必须釜底抽薪,从体制及制度的创新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消除寻租及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条件。
总之,政府失败论为我们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政府的干预行为、防止政府失败提出了某些有益的理论及方法。
怎样处理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要理顺这三者决
策权限、范围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党组织对决策工作的领导,又要保证人大的最高决策权,
以及保证和发挥政府在决策中的福利地位和作用。具体措施有:(1)政党分开;(2)理顺政
党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的最高决策权的关系;(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
试说明思想库在公共决策中的主要作用思想库(智囊团)是指由各种科学家、学者和社会贤达所构成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政策研究组织。思想库是政策主题的一个独特而又重要的构成因素,在现代公共决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称之为“现代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在公共决策中的主要作用是:(1)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谋机构;(2)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3)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4)向政府机构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备机构;(5)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试论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即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即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即执行。它是一中公共决策,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与个人决策、企业或市场决策不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同时,政策总是在一定的时期起作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是与谋略、法令、措施、办法、规定等密切相关的政治行为。公共决策是一中政治过程,按照政治的程序和原则运转,这又明显地区别于企业或市场决策(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它总是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即目标团体),规定目标团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鼓励或限制这些团体去做某事。政策作为一种规范或准则,带有强制性,必须为目标团体所遵守。
什么是绩效评估?并简述它的内涵?指的是便于公共决策者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方法,比如关于某一问题,关于为解决和延缓该问题所采用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关于特定方案的实际有效性。一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在微观方面,是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2)中层方面,便是政府分支的各部门,包括事业单位、非赢利性组织如何履行其被授权的职能,如政策制定执行的效果,项目管理实施的状况影响,给民众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等,3)宏观方面来说。是指整个公共部门或狭义上指的政府的绩效的测评,政府为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求所履行的职能,体现为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的健康、稳定及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的持续提高,社会的公正与平等,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改变,精神文明的提高等。
公平以及标准的不同划分公平标准指的是效果和努力在社会群体中的不同分配,它与法律和社会理性相联系。它作为衡量指标时,关心的是“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它无法在市场机制中加以界定,因此很难衡量,一般用帕累托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和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再分配标准来指导公平性的衡量。
伪评估及其常用方法伪评估是采用描述性方法来获得关于绩效运行结果方面的可靠而有效信息的一种评估模式,它不用去怀疑这些运作结果对个人、团体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即它假设价值尺度是不证自明或者是不容质疑的。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样、统计技术等方法获取绩效信息,然后使用社会系统核算或标杆比较的方法来评价绩效。
绩效管理及其区别于其它纯粹管理的地方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管理者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绩效管理区别于其它纯粹管理之处就在与在于它强调系统的整合,它包括了全方位控制、监测、评估组织所有方面的绩效。
组织绩效评估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对公共部门的产出产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进行的评估。微观上是对政府分支的各部门,宏观上便是对整个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的信息系统有哪些?评估是信息系统包括确定评估的内容、绩效资料的审核、绩效结果的反馈制度和绩效信息的使用机制。1)绩效评估体系的内容:包括产出、效益、财政结果、预先制定的衡量内容或服务质量、顾客满意程度等。评估的组织性不同会要求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不能过分的强调某一重点,它会导致很多的缺陷。评估指标应该包含所有的活动内容和支出项目。它会随着管理的需要而进行不断的变化。组织提供服务的性质也决定了评估的内容要素。2)绩效评估信息的审核与评价制度。对与绩效相关的信息或资料进行审核是产生有效绩效评估的关键步骤。审核可以应用与绩效评估的每一个阶段,绩效资料和信息的审核一般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等。3)绩效评估信息的使用机制。对绩效进行比较和对结果进行评价是绩效评估的关键步骤,绩效评估信息可以在三个方面使用:检验组织是否达到原先设定的目标;进行绩效预算的操作;对个人和组织进行绩效激励。绩效预算是将绩效测量与标杆相结合的改进组织绩效的元工具,它把长远结果目标转换为项目结果目标和政府个部门及结构的具体产品目标。常用的激励手段有:绩效奖励、精神补偿、奖金、增益分享、共享节余、绩效工资、和效率红利等。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是什么?绩效评估实际上是一个循环流动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有确定目标—实施评估方案—审查评估结果—目标和实施方案进行修订。1)绩效评估的整体规划。A.确定决策者的需要,B明确决策问题的性质和范围C制定被评估项目有效目标D制定全面的考核方法.2)确定有效评估的标准A有效性/准确性B可理解C时效性D不鼓励与目标相饽的行为的潜在性E唯一性F资料收集的成本G可控制性H广博性3)绩效评估的评价标准和说明性指标。主要有经济/成本标准、效益/质量标准、效率/生产力标准、公平和回应性。常用的指标有:A工作量完成指标B实际的单位成本与工作量标准的比率指标C效率衡量和效果质量相结合的指标D资源利用指标E生产力指标F成本收益指标和综合性的绩效指标。4)资料收集的方法。A利用官方记录B培训观测者的方法C工作标准方法D公众/顾客意见调查E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1)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2)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3)绩效评估有利于政府信誉和形象的提高(4)绩效评估绩效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评估的信息系统包括(1)绩效评估体系的内容(2)绩效评估信息的审核与评价制度(3)绩效评估信息的使用机制。
绩效评估的资料收集的方法(1)利用官方的记录(2)培训观察者的方法(3)工作标准方法(4)公众/顾客意见调查(5)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1)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2)公共部门目标缺乏标准性(3)公共部门绩效标准指标的难确定性(4)评估信息系统的不健全(5)管理者与评估者的对立。
影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与发展的因素(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兴起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2)财政压力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重要动因(3)新的管理理念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理论基础(4)竞争的挑战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主要推动力(5)政府政策的推动和支持也促进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
论述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有:(1)公共评估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a、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实践中带有盲目性b、手段与效果缺乏逻辑性(2)公共管理部门内部存在的问题:a、绩效评估使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感到威胁,因而抵制评估b、公共管理部门对例行公事的处理较绩效评估优先,往往不愿将有限的资源用于评估工作,这也造成了评估工作的困难c、评估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工具未能被公共部门管理部门有效的利用,相反却经常遭到贬低和否定(3)绩效评估技术上的问题a、无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b、开展绩效评估所必需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备c、评估方法单一。推进我国绩效评估事业的途径:(1)加强宣传,提高对绩效评估工作意义的认识(2)加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4)培养评估人才以适应评估发展的需要(5)政府绩效评估的成功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
我国人事制度变革的趋势1.人事职位体系由大一统型转变为分类型2.人事管理模式有单一转变为多元型3.人事权力形态由集中转变为分散型4.人事管理行为由封闭转变为开放,由经验型、依靠政策型转变为依靠法律管理的科学型、现代化管理5.人力资源配制方式由计划型转变为市场型6.政府管理行为由微观转变为宏观。
此外,人事管理还将在管理机制、管理规范、管理观念等方面实现转变。
较之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具有新陈代谢机制,有效实现人员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2.具有竞争激励机制,能够实现公平、公开的选拔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充分发挥作用3.具有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和反腐倡廉的作用,保证公务员廉洁奉公、尽职进责4.具有健全的法规体制,对公务员依法管理,实现人事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传统的封建主义政治文化的影响二)组织人事制度整体改革滞后三)配套改革步伐迟缓四)公务员制度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为:1)公务员范围的界定不够准确2)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3)职务分类存在的问题4)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5)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完善转轨时期我国公务员制度进行思考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主要为:(1)必须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2)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无疑更直接、更多的受政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的制约(3)大力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二)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竞争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和勤政廉政保障机制,是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运行机制,三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三)改进管理。要研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指定周密的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四)加强监督。要提高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学习运用法律的方式,民主的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五)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1)强化四个观念。一是服务观念;二是竞争观念;三是成本观念四是创新观念。(2)培养四个能力:一是政治鉴别能力;二是驾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四是勤政廉政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袭的能力。(3)加强制度管理,严把进口,畅通出口。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与任务1)建立较完备的国家公务员制度2)建立健全公共部
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5)通过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管理的环节,实
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努力建设和造就一只精干、高效、廉洁的包括
国家公务员在内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公共财政管理的内涵1)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2)公共财政管理贯穿包括计划(预算)、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3)公共财政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的活动4)公共财政管理技术是多元的,各科学、各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分析技术都有可能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得到应用5)公共财政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
政府收费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确定课税还是收费;如何有效收费;合理确定收费水平;防止乱收费。
政府采购的基本形式: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
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方式: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式支出;其他补贴。
加快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对策加快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总的要求是,站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方向与原则,制定可行的目标任务与实施步骤,紧紧抓住人力资源——第一资源的制高点,采取有利措施,周密安排,稳步实施,不断推进,取得实效。主要的措施有:(一) 提高认识,重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的制高点和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加大整体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的力度,是我国在世界竞争中取胜的一大法宝(二) 形成合力,加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整体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是人事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政府各部门,社会各行业,各单位的职责,必须携手合作,齐抓共管,要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扎扎实实,有始有终地把其落到实处,在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上狠下工夫(三) 科学配置、合理调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一是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地区人力资源。二是要以社会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导向合理调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四) 齐头并进,增强教育于培训的粒度。教育与培训是开发人的智力与技能的基本途径。教育与培训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要加大教育与培训的投资2)要根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教育与培训3)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方式,实施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力资源培养新路子(五) 配套改革提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主要有(1)进一部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2)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3)建立人力资源流动机制(4)进一步改革完善工资分配制度(5)拓宽视野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6)建立市场,发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潜力(7)走向社会,拓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如何理解公共财政管理的地位?1.公共财政管理是对公共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必然使其在政府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2.在西方国家,公共财政的政治制度背景使公共财政管理成为国家生活的最重要舞台之一3.公共财政管理是一个变动性很大的领域,这使它较其他领域具有更多的活力4.近三四十年来,公共财政管理的每一次变革都成为公共管理重大变革的先导。
转轨时期我国应如何完善公共财政管理?1.完善公共预算管理2.加强公共收入管理3.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4.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5.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6.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7.加快公共财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公共财政管理的内涵a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b公共财政管理贯穿包括计划(预算)、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c公共财政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的活动d公共财政管理技术是多元的,各学科、各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分析技术都有可能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得到最大应用e公共财政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
绩效预算模式的管理阶段和要点①主要可分为五个管理阶段:a、公布绩效报告,系统地向公众发布有关政府服务队信息b、明确绩效目标,目的是要影响政府活动c、将绩效报告提交审计师审核d、预算机构与管理机构或某个机构与其管理者之间订立绩效合同,详细规定机构在可使用资源的条件下应取得的绩效e、编制绩效预算,一方面列出支出,另一方面列出与此投入相应的预期绩效,绩效预算体现了绩效合同的内容②要点有三个:a、绩效评估的精确化b、放权以使项目管理者成为绩效责任人c、把预算当作改善业绩的手段。
公债的作用①增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②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包括长期平衡和短期平衡③为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
公共财政的职能a、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b、公平社会收入c、稳定社会宏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
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地位1.公共财政管理是对公共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必然使其在政府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2.在西方国家,公共财政的政治制度背景使公共财政管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重要舞台之一3.公共财政管理使一个变动性很大的领域,这使它较其他领域具有更大的活力4.近三四十年来,公共管理的每一次变革都成为公共管理重大变革的先导。
试根据转轨时期我国公共管理的现状提出自己的改善建议①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公共财政管理理论尚未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其次,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第三,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第四,公共支出管理亟须规范;第五,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②针对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树立强化公共财政管理的意识,大力推进以下工作:第一,完善公共预算管理;第二,加强公共收入管理;第三,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第四,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制度;第五,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第六、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运用;第七,加快公共财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社群主义有两个核心观点:(1)权利以及界定权利的正义原则都必须建立在普遍的善之上(2)普遍的善在现实生活中的物化形式便是公共利益,所以公共利益应该优先个人权利。
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对治理提出了五种主要观点:(1)治理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2)治理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3)治理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的权利依赖(4)治理指行为者网络的自主自治(5)治理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利,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限,政府可以动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控制和指引,而政府的能力和责任均在于此。
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可以把我国第三部门分为以下四类:(1)依靠收取会员费支持并且为会员服务的机构(2)由国家拨款及社会捐款支持的机构(3)主要由社会捐款支持但由政府补贴行政费用的机构(4)主要由社会捐款支持的机构
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1)政府改革的需要(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赋予了第三部门新的社会价值(3)第三部门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4)第三部门自身的不断成熟(5)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6)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第三部门的主要研究主题:从当前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研究的情况来看,主要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三部门的国际比较研究;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研究;第三部门的案例研究;有关第三部门的其他主题研究,包括第三部门的定义、称谓、性质、分类、历史渊源、兴起原因、发展阶段、未来趋势、本土特点、存在问题、发展问题等。
西方第三部门存在问题概括来说,西方第三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法摆脱公共部门固有的禀性;缺乏独立自主性;不公平竞争;追求自身利益;成为利益交易的场所;国际活动能力有限。
我国第三部门的功能:(1)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2)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3)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4)净化社会风气
我国第三部门面临的各种困境以及推进我国第三部门发展问题分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对策分析:政府对第三部门的重新定位;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明晰化;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管办”社团的改革;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积极参与“全球结社革命”
布赖森的八步骤战略规划模型是布赖森在1988年设计的,它包括:①开始制定战略计划过程并取得一致意见②明确组织权限③阐明组织任务和价值④对外界环境进行评价(机会和危机)⑤对企业内部状况进行评价(优势和劣势)⑥确定组织面对的战略性问题⑦制定战略—处理问题⑧制定有效的、未来的组织蓝图。
怎样处理战略的稳定和创新的关系?战略创新应采取什么形式?(1)战略的稳定和创新的关系的处理:①计划学派周期性地使稳定和变化轮回:通过明确的计划制定战略,同时每年又按照预定进行修改,非常方便,但也很不可靠②权力学派认为,战略是随着新挑战的产生而处于永恒变化的状态③学习学派主张战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战略也总是不能完全确定的④对于环境学派和文化学派来说,战略即使变化也是非常之少:组织或其战略家选择某种学派或尾花落入某个精神框框,然后从此永远抱着不放。战略创新应采取的形式:①结构学派非常看重偶然的但却有分量的和革命性的变化②设计学派和企业家学派也暗含有类似结构学派的变化形式③学习学派允许渐进的变化(偶尔会有突然的洞悉和升华)④计划学派也倾向于推行渐进的变化,虽然不是刻意的⑤权力学派描述了由冲突产生的不连贯的零碎的变化。
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成就公共战略管理是作为克服传统公共行政过分关注内部问题及由此产生的短期行为的良方而引入的。①它着重考察组织的内外环境,清晰描述组织目标和使命②它试图脱离常规的管理任务,而以系统的方式审视组织变化前景的长期情况③它从一种根本性的视点给组织以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④它将关注的焦点由内部转向外部,从注重日常管理转向组织未来的发展管理。 因此,公共部门引入战略管理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布赖森的战略规划给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带来的好处:第一,或许最明显的潜在好处是对战略思考与行动的推进,它促使组织更多地收集关于组织内外环境和各种行动者利益地信息,更为关注组织地学习和对组织未来方向地澄清和行为优先性地确定。第二,提高决策制定。第三,提高组织责任和绩效。第四,战略规划还能直接给组织成员带来好处。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框架的九大原则:①坚持个人的认知和集体的思维相统一②坚持思考与行动相结合③坚持深思熟虑的战略与应急的战略的统一④坚持理性的分析和超理性的思维的并重⑤坚持内外匹配原则⑥坚持战略与结构相统一⑦坚持稳定与创新的统一⑧权变原则⑨以人为本的原则
公共战略管理途径的启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地兴起是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当代政府改革运动地产物,它构成由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向新公共管理主义范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途径或思维方式,战略管理日益受到了公共部门管理者的重视。在当代西方的政府改革背景下,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共机构经常面临重组、合并和私有化的威胁,并被置于与私人部门竞争来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境地。公共部门管理者需要战略思想,这正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兴起的现实原因。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的公共管理者与西方的公共管理者面临着某些类似的困境,我国的公共管理迫切呼唤战略思维。
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1、引导功能。公共管理伦理使行政系统中的群体有明确的正义目标,大家同心同德为这一目标努力奋斗;公共管理伦理为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具体形式2、规范功能。公共管理伦理是以一定的概念、范畴和一系列的伦理规范反映并作用于行政过程和行政行为而存在的3、维系功能。公共管理伦理是赢得民心和民意的重要砝码,从某种程度上它直接影响着统治的稳固和国家的治乱兴衰4、选择功能。在发生行政行为之前,总是要从某种动机出发,进行行政选择;并依据公共责任的伦理要求,对行政行为动机进行检查。
公共责任的特征:1、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作为政府机制构成的行政系统和行政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过程,就是一个承担为国民尽义务的过程,承担起为起服务对象尽责效力、谋取利益的义务2、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行政管理在承担义务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的方式,对国家权利主体负责3、公共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责任是一种以外在的约束力为支撑力的个体或群体行为。
现阶段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表现是:权利交易。权利交易是权利再分配过程中的以权换权,即谋求权力的最大华。渎职失责。渎职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不尽责任;失责,是拥有一定权力的人对自身应负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无视和糟蹋。权钱交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形成和发育时期。由于体制的不完善,经济腐败寻租行为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1.加强公共管理伦理教育。良好的公共管理伦理,有赖于正确的行政价值观的确立,行政意识、行政理论、行政认知、行政情感、行政态度等行政文化的诸多要素构成了行政模式取向,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伦理的状况。2.强调公共管理伦理立法。公共管理伦理立法,是把伦理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伦理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的监督、执法权力的法律效力和作用。3.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在民主政治中,行政人员的公务活动是公共责任的行为,应当面向整个公民社会而不是一部分与自己“有关系”的人们,发展这种公共政治传统是消除公共生活中私人化倾向和无契约、无承诺、无准则行为倾向的基本方法。社会监督反映整个社会对人们行为的一种监督,具有明显的行为约束的优势。
为什么说公共管理伦理与个人伦理原则是不同的?因为:1.主体不同。一为公共管理系统和公共管理者,一为个人;公共管理系统虽是人建立的,公共管理者也是人,但本身确是非人格化,它代表的不是个人的意志动机,公共管理伦理的动机是糅合了多种人的动机,是“多种合力”的产物。2.影响不同。个人伦理是某一个人和其他人、与社会发生关系,实际受其行为影响的只是少数人;而公共管理伦理与所有人、或社会的所有成员发生关系,它的一举一动与整个社会所有人都关系甚大。3.约束方式、依靠力量不同。个人伦理主要是通过良知和舆论起作用;而公共管理伦理除了舆论和内心信念的作用外,制度的约束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4.评价标准不同。公共管理伦理与个人伦理处在不同的领域,对公共管理伦理的评价,主要是看这一公共管理系统的实际功能和作用,看它实际指向什么基本价值,遵循什么正义原则,实际上在禁止什么,提倡什么,保护什么。
构成善治的基本要素:1、合法性,即社会秩序和权威应当最大限度地被公民自觉认可和服从2、透明性,即政治信息的公开性,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3、责任性,即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4、法治,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回应,即公共管理人员个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想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6、效率,即管理的效率,它有两方面的基本意义,一是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背景:第一,复杂的不确定环境的挑战.第二,政府改革的产物.第三,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推动.第四,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