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认知事物的无限性,突破自我的局限,避免思维固化。

庄子人生的五个层次(认知事物的无限性)(1)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局限,就是限于一个固有的思维当中,认知不到自己思维的误区和狭隘性,意识不到自己错误的本身,意识不到自己思维之中的问题。

这一个问题也是人性本身的弱点,并非是某个人思维中的问题。

比如说,在生活中大家总会遇到这样一种状况,当一个人认同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另外一个人无论怎么劝说,怎么疏导,他内心仍然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这就是固有思维的狭隘性给一个人带来的影响,当他意识不到自己思维有问题的时候,无论你跟他怎么样的解释,他都不可能去听你的言论。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因为自己思维的狭隘性,让自己产生骄傲自满的状态。

庄子人生的五个层次(认知事物的无限性)(2)

一个人当他看不到自己思维之外的问题时,他就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之中,而且一味的认定自己所设想的一切都是对的。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之下,就会导致这个人陷入盲目自信的状态。

在《庄子》这本书的“秋水”篇章当中,就论证了是非无限相对性和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对照,分析了一个人陷入自我思维误区中的一个影响,和对于我们突破自我局限认知的一个领悟。

秋水的这一篇章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秋雨时节到来的时候,山川的水进入了黄河,河流汹涌,两岸浩渺。

河神这个时候就特别的欣喜,总以为天下的胜美都聚集在自己身上,自己是特别满足。但是当他顺流而下,向东行驶的时候,到了北海之后,放眼望去才知道,大海才是真正看不到尽头的。

于是河神就改变了自己洋洋得意的面孔,对着北海神感叹着说:“听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如今我亲眼见到了您这样浩渺和伟大,必定会永远受到嘲笑。

这个时候北海神就说:不要和井底之蛙说大海的事,因为他被井底下小的空间所局限。不要和只能活在夏天的虫谈论冬天的冰,因为它受时间所限制。不要和孤陋寡闻的人论道,因为他受的教育有限。

现在你摆脱局限,看到大海就认识到自己的粗陋,那么就可以谈论大道了”

庄子人生的五个层次(认知事物的无限性)(3)

在秋水这一篇文章中,就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其实就是借由河神和北海神的一个对话,来论述了当一个人陷入思维的局限性,无法认知外界的一个状态。

当山河泛滥的时候,河水汹涌,河神就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磅礴非常盛美的状态,这个时候河神就骄傲自满。但是河神见到大海的时候,才知道大海才是一种真正广阔的状态,自己和大海比起来真的是孤陋寡闻,不值一提了。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说一个学生,在一个班级里面成绩非常好,非常不错,然后他会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甚至特别的自豪,总以为自己是最厉害的一个。

但是当很多学校的学生综合对比的时候,这个学生就不足挂齿了,他的成绩甚至也落下去了好几名。如果拿一个城市里面的学校全部对比的话,那么他更加微不足道的。

庄子人生的五个层次(认知事物的无限性)(4)

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情况,但是如果说,他没有去和其他人对比,只是和自己一个班级里面的人对比。那么他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状态的狭隘性,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盲目自信的这样一个状态。

针对于生活中,同样也有这样一些现象,在生活中,当一个人的工作取得一定突破的时候,工作给他带来的那一份成就感,一定会让他沾沾自喜,取得一点小进步,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拥有一点工作上的小成绩,就觉得自己特别厉害。

但是如果此时,他和其他拥有更高成就的人去对比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曾经得意沾沾自喜的一些成就,和别人比起来简直是一种微不足道。

但是如果他没有见识到外界的事物,在无形之中,就会被自己过度的欣喜而迷惑了事物的本质。一些小的成就,被自我无限的夸大,而导致了一种飘飘然的状态。

那么这个现象,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大多数人会因为自己认知的问题,形成一个思维的狭隘。

庄子人生的五个层次(认知事物的无限性)(5)

《庄子》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闻道百,以为莫尔己若”。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听了上百条道理,就以为天下再也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了。

在生活中,这样的人不是比比皆是吗,拥有一些小成绩,听到一些道理,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智者,就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强,这才是最应该改正的一个误区。

当自己陷入这样一种无知的状态之中,那么这个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意识不到自己有问题就永远无法改正问题。而人生就是一个需要不断精进自我,改正自我的过程,如果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那就是一辈子都陷入错误的思维之中无法自拔了。

当我们把这样一些事情放在更大范围中所对比的时候,才能认识到小范围的局限性,等你扩大自我的圈子,才能意识到曾经自己思想以及内心的狭隘。

如果自己想要改正这样一个思维的误区,那么需要拥有的一种最重要的心态,就是要保持一颗空杯心态。这样的空杯心态就是不要自满,不要居功自傲。即便是自己拥有一些小成绩,也懂得不断审视自我,也要知道外界有更多的一个智慧,等待自己去学习和认知。

庄子人生的五个层次(认知事物的无限性)(6)

《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不要和井底之蛙说大海的事,因为它的空间狭小,被局限了。不要和夏天的虫谈论冰冬天的冰,因为它时间有限。不要和孤陋寡闻的人论道,因为他的教育有限。

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就要意识到,在大多数时候,自己或许都只是井底之蛙,都只是夏天的虫子,因为时间的限制,可能你从未见识过冬天的冰,所以说当你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中,还以骄傲自满自居,那必定是一个笑话。

庄子人生的五个层次(认知事物的无限性)(7)

一个人想要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无论是读书还是去经历,都是让我们能够更多的认知到这个世界,同时也能更好的认清自我。

所以,我们对于读书和经历需要有不同层面的递进的关系,才能通过读书和经历这些事情,给我们带来提高和认真的突破。

第一个层面是:认知事物。

第二个层面是:认知外界。

第三个层面是:认知自我。

认知自我是最高的一个境界,就是说首先要认知你当下所处的一个事物,让这个事物给你带来一种进步和学习的启发。

那么认知外界,就是认知整个你没有接触过的世界,这个世界对于你当下所处的一个环境,会有一个冲击和一个思维的突破。

最后一个认知自我,就是通过对于外界的一些认识和了解之后,真正的审视自我,认识到自我的局限性,以便于进更好的进步。

这就是一个人通过与外在的学习和接触之后,在认知与突破的关系上,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庄子人生的五个层次(认知事物的无限性)(8)

同时道家思想就告诉我们,面对一切事物和阶段,都要秉持着一种谦虚和柔弱。刚强的人不善于学习,只有谦虚柔弱的人才有空杯心态,才能够以低姿态去学习新事物,接受新知识,才能改变自我的思维。

比如在《道德经》中,老子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道基本的目的就是不自大,不自夸,不骄傲,更不会自鸣得意,认为战胜乃不得已,这就是达到基本的目的,而不自以为强。事物到达鼎盛就会走向衰亡,这就不是道,不道就会很快的败亡。

这个时候老子向我们说明的,就是人生的道理,做事不要太过头,不要骄傲,更不能沾沾自喜,不可狂妄自大。

应该保持一个适度,应该保持一种谦虚,当你不自满不骄傲不显示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吸取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以这样一种柔弱,谦虚的态度,来面对人和事的时候,你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吸取外界的知识,从而改变自我,精进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