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口」为「欠」:哈欠连天

汉字「欠」的甲骨文像「一人张大口」的侧视之形: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

篆文「欠」字形「口」部变为「气」形,会意「人张口呼气」: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

篆文「欠」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3)

篆文「气」

所以,《说文》的解释是:「欠,張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4)

「欠」的古今字形演变【引自:注1】

人在什么时候「张开大口呼气」呢?最典型的当然是「打哈欠」的时候!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5)

图引自【注2】

因此,「欠」的本义正是「打哈欠」。

如经典文献中所谓的「欠伸」,意思就是我们在感觉疲倦的时候,会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提提神: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6)

欠伸

《儀禮.士相見禮》:「君子欠伸。」鄭玄注:「志倦則欠,體倦則伸。」

《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故臧病則氣發於面,體病則欠申動於貌。」

我们可能知道打哈欠是一种「传染病」,很多动物也打哈欠: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7)

但我看了一些资料发现一些「冷知识」:

  • 鱼类和昆虫也打哈欠,我的天,有谁知道鱼是怎么打哈欠的?难道「打不死的小强」也会打哈欠?
  • 我一直以为打哈欠的生物学原理就是吸入更多的阳气保持大脑清醒,但是我错了,目前医学上对「打哈欠」的生物学机制原理争议很大。

【详见注3】


二、从「欠」诸字:「吹、次、㳄、饮

很多汉字,作为单字和作为偏旁部首意义是不一样,释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比如:「臣」作为偏旁与「目」等价,因为单字「臣」使用的是假借义,本义「臣」像「竖目」,其实是「睁、瞋」的本字。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8)

「欠」作为单字本义为「哈欠」,引申表示「亏欠」,但「欠」作为偏旁部首,可以表示「张口出气、饮喝、说话」等多个意义、这当然为了提高汉字基本字符的使用率。

随便举几个例子:

  • 「吹」字从「口」从「欠」,「欠」表示「口中呼气」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9)

  • 「次」字是「咨」的初文,「欠」表示「说话产生的气息」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0)

  • 「三点水」的「㳄」,造字意图是表示「口中的唾液流出」,是「涎」的初文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1)

  • 「饮」字中的「欠」表示「张口伸舌饮坛中之酒」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2)

所以,一个好的释字理论,在「自洽」同时还需要「他洽、续洽」,能解释一连串汉字字族。


三、「食毕」则「既」,「美酒」曰「懿」

我觉得从「欠」的汉字中,有两个比较有意思:「既、懿」,这两个当中有两种非常典型的青铜器:「簋」与「壶」,与古人的饮食吃喝有关。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3)

  • 「既」字始见于甲骨文,从「皀」从「旡」: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4)

汉字古文字「既」「鄉」「即」中都有这个部件: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5)

「皀」其实就是是「装满食物的食器」的象形,先秦时代装主食的器具「簋」或者「盨、簠」三种器具。

《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盛黍(shǔ)稷(jì)稻粱器。

另一些经典文献的记载,如: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6)

「簋」或者「盨、簠」属于一类器具,仅仅在外形上有些区别,或方或圆,「盨」是在出土金文上发现的一个字,文献没有记载。

总之,「簋」或者「盨、簠」属于青铜器中的【食器】,装主食谷物的,可以理解成今天的「电饭煲」。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7)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8)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19)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0)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1)

图引自【同注4:彩图部分】

关于这几种青铜器和表示的古文字,详细讨论的话就比较繁琐,以后有机会在详论,我引用青铜器专家朱凤瀚先生一些论述,稍微了解一下:【注4】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2)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3)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4)

汉字「既」中的「旡」其实就是「欠」略改变字形:「口」部像后,表示「人扭头」,会意「已经吃饱了,不要啦」,本义是「吃完、食毕」,引申表示「完成、已經」。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5)

而汉字「即」则表示「一人正在吃饭」,所以有「即刻、立即」的引申义: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6)

汉字「鄉」是「两人相对而食」,描述的古代「饗宴、饗祀」的情景,这就涉及到周礼和古代社会制度,这个问题详参我的另一篇文章:释乡说周礼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7)

  • 「懿」字始见于金文,初文从「壶」从「欠」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8)

从「壶」从「欠」很好理解,像「一人正在喝从壶里的酒」,会意「美酒佳酿」,引申的表示「美德」。

后来又对初文字形进行了形声化改造:从「壶」从「恣」,本义「美酒」渐渐隐匿,引申义「美德」行之: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29)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30)

引自【注5】

青铜器「壶」属于青铜酒器中「盛酒器」,应该说比较容易辨认: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31)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32)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33)

跟青铜壶有点相似的「青铜罍」,「罍」跟「壶」一样也有圆有方,这一点要注意。

汉字「壶」的古文字正是取像自「青铜壶」: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34)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35)

「壶」跟汉字「壹」属于一字分化,我想根据「喻三归匣」的音变规律,「壶、壹」古音应接近的,后来加入「吉」表音(「吉、壹」古音也很近),「壹」也就从也就壶字中分化出来了。

汉字更迭的原因(汉字源流张口为)(36)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等(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页766
  2. 李乐毅. (1992),《汉字演变五百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页258
  3. 「Yawn(哈欠)」——维基百科,from:https://en.wikipedia.org/wiki/Yawn
  4. 朱凤瀚(2009),《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页78-82
  5. 李学勤等(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页914
  6. 文中古文字字形引自:香港中文大学汉语多功能字库,from: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