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好书推荐,我给大家介绍历史学者饶胜文的《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以及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两本书都和地理有关,都是从地理的角度讲述历史和政治。读完它们,相信你对这个世界会有全新的认识。

过去我们读历史,往往更关注人物与故事。然而,在宏大的历史场景中,人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俗话说得好,成大事者需满足“天时、地利、人和”,想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努力和智慧,更得学会借势。没有客观环境的助推,再强的个人努力也是白搭。对个体是这样,对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看历史上那些强盛的帝国,它们之所以能够称雄一方,除了文明水平程度高,还有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饶胜文先生的《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就从中国的视角阐述了这个道理。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1)

1/2 为何南方人北伐只有朱元璋成功

古代中国的版图虽然在不断变化。但从总体上看,除了元与清这两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大多数政权的崛起,都集中在几片固定的区域。作者把这些区域视作一个棋盘,上面有四个角和四条边。

四个角分别是: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而四条边分别是山西、山东、湖北与汉中。而中原地区是这个“棋盘”的腹地,在腹地上还有一个“天元”,那就是洛阳。因此,洛阳自古被称作“四战之地”,千年来饱受战火的洗礼。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2)

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无论它们最终一统天下还是割据一方,往往都是由棋盘的四个角发源的。比如,位于西北的关中平原,先后孕育了秦、汉、唐等大一统王朝。东南地区则是南方政权的大本营。西南的四川也是很多割据势力的偏安之所。河北则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经略天下的过渡地带。

为何这些地区能成为王朝的发源地?原因很简单,它们都有山川险阻做屏障,易守难攻,为经济繁荣与政治稳定提供了安全保障。关中平原自古有所谓“崤函之险”,可抵挡从中原地区来的军队。东南凭借长江天险,使北方的铁骑止步于江畔。四川地处盆地,四周高山险峻,让侵略者望而却步。河北依山傍海,拥有燕山山脉与太行山脉两座屏障,能有效防御来自南北两侧的进攻。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3)

那么,是否只要占据了这四角的其中之一,就能一统山河了呢?非也。有些地区注定只能出割据政权,一旦你获得了此地,尽管别人打不进来,你也别想发展,等同于画地为牢。

比如,四川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历史上,不少汉人武装在此建立政权,但没有一个最终征服了中原。三国时期,刘备创立的蜀汉帝国,应该是四川历代割据政权中最有进取心的一个,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却都以劳而无功收场。之后在此立足的割据政权,就干脆连北伐的勇气都没了,只想把这里当成安乐窝,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为何在立足四川之后,却很难进一步谋取天下?因为出征的成本太高。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4)

剑阁古道

四川周围群山环绕,大军北伐,补给线被拉得很长,还要翻过崇山峻岭。这一点,早在三国时期就被人看出来了。诸葛亮率军北伐时,他的对手司马懿便知道,无需和蜀军交锋,只需坚守营垒,拖住对方,待时间一长,蜀兵自然撤退。

到后来,四川差不多成了很多流亡政权的避难场所。他们越是不思进取,就越容易被灭掉。蜀地的割据政权,从实力上也较其他地区偏弱。

除了四川,东南的割据政权也很难一统天下。传统的解释认为,东南气候温润,物产丰饶,呆的时间越久,就越不想去北方的苦寒之地,久而久之,统治者的斗志就被消磨掉了。而且北方有大片平原,能训练强大的骑兵,而南方没有这个条件,只能靠水军和步兵,在军事上难免略逊一筹。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5)

但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从东晋到南宋时期,南方政权有过很多次北伐,比如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就有过十次大规模的北伐。就连一向被视为“文弱”的南宋王朝,也有过四次北伐。而且,很多北伐都取得过阶段性的胜利,刘裕北伐曾经收复了关中、河南与山东,将长安和洛阳并入刘宋版图。岳飞北伐一度打到离旧都开封只有四五十里。

那么,这些北伐为何最终都失败了呢?饶胜文先生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政治。

很多南方政权,都是中原王朝败亡后,乔迁到南方后建立的。比如东晋和南宋,他们拥有中原王朝的正统名号,也有收复失地的主观意愿。然而,北伐必须得靠武将,而武将一旦手握重兵,就可能造反,把皇帝赶下台自己坐上去。事实上,东晋以后的南朝各国,便相继上演过这出戏码。以至于到了南宋以后,皇帝对武将的活动严加防范,宋高宗不惜杀掉岳飞,以自毁长城为代价来遏制军人的强大。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6)

所以,南方政权对北伐普遍抱着矛盾的心态。收复中原从政治上固然无可厚非,却又担心武将会因此失去控制。而那些野心勃勃的将领,又往往借北伐之机羽翼丰满,待兵强马壮之后,就成为皇权最大的威胁。所以,朝廷总是不愿意全力支持北伐,通常是见好就收,甚至在背后不断地节制将领,使他们无法在前线建立更大的功业。

而在南方政权中,只有朱元璋的北伐取得了成功,也是古代南方人仅有的一次一统天下。为什么朱元璋把这件事办成了?因为他是从农民起义干起的,不同于传统上那些渡江侨居或者篡位夺权的王朝,朱元璋在北伐之前,已经完成了内部整合,得以调动全部的力量发动攻势,而没有后顾之忧。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7)

明太祖朱元璋像

当然,南方北伐之所以频频失败,还有地理和战术上的原因,比如,多数北伐是从中路出击,直奔中原。这条路线虽然距离较短,但也很容易被敌人切断后路。所以,比较好的办法是从侧翼出击,多线布局,但这仍需要政治上的全力配合。

除此之外,饶胜文先生也对其他区域进行了分析,如果你熟悉中国历史,再结合这本书来读,你能明白很多兴衰存亡背后的道理。很多时候,环境在成就一个人的同时,也在制约着我们。懂得利用这把双刃剑的人,即能掌握天道。

2/2 俄罗斯的“陆权至上”论

下面我们来介绍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这是一本很薄很薄的小册子,或确切地说只是一篇论文。作者麦金德是个相当有分量的人物。他是牛津大学的第一任地理系主任,也是最早提出地缘政治这个概念的学者之一。

麦金德出生于1861年,卒于1947年,见证了大英帝国从鼎盛到衰落,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地理枢纽》堪称地缘政治的经典之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了陆权至上的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8)

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

然而,麦金德的观点是否有具体所指呢?有的,它就是当时的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

我们都知道,英国是个海洋国家,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英国得以在19世纪成为世界霸主。不过,英国的优势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上,就是陆地上不能有霸主产生。历史上,从西班牙帝国到拿破仑帝国,英国总是千方百计阻止他们强大,而采用的办法就是与他们的敌人结盟,让欧洲保持均势,以至于没有国家能挑战其海上地位。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9)

事实上,在西欧地区的陆地国家中,的确没有谁能够一家独大。无论是鼎盛时期的西班牙,拿破仑时期的法国,还是希特勒时期的纳粹德国,他们都曾梦想吞并欧洲,却无一成功。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西欧地势平坦,大伙紧挨着彼此,而且各国实力大体相当,又没有天险可守。因此,谁都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地缘政治条件,往往是你打到别人家里,你家的后院就起火了。即便陆上进攻不奏效,还可以通过海上,所以,没有哪个国家在地理上能获得绝对的安全。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10)

但俄罗斯不一样,俄罗斯位于东欧,对西部虎视眈眈。更重要的是,在俄罗斯身后,有一片巨大的战略纵深。它的国土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横跨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广袤的国土,给俄罗斯提供了独特的屏障,令征服者望而却步。

历史上,俄罗斯曾被蒙古人统治,蒙古帝国衰亡后,俄罗斯迅速崛起。彼得一世的改革,让俄罗斯全面向西方看齐,却并未摆脱地缘政治上的欧亚二元属性。俄罗斯不断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直至最终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陆地国家。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11)

广阔而人烟稀少的土地,是俄罗斯最好的防御。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在此铩羽而归,而俄罗斯很快就能从这些自卫战争中恢复过来,投入到反击战中。

拿破仑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俄罗斯战场都是转折点。不仅如此,沙俄和苏联也通过这两场战争进军欧洲,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这是让英美等海洋强国很抓狂的事。因为,俄罗斯不同于法德等国家,它的地缘政治条件优越,一般情况下很难打进去,但俄罗斯却很容易攻出来。俄国人得以在此休养生息,伺机而动,而各国竟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12)

沙皇彼得一世雕像

这就是麦金德“陆权至上”的由来,这个理论的现实版本就是俄罗斯。此外,麦金德还有一个洞察:就是俄罗斯的领土(确切地说是沙皇俄国),有相当一部分位于中亚地区。中亚,既麦金德所谓“世界岛”的中心。这里曾是游牧民族的活动之地。

历史上,游牧民族的骑兵凭借出色的机动性,给东西方文明造成了沉重打击。而如今,俄罗斯已经继承了游牧民族的领地,只是游牧民族靠骑兵征服世界,而俄罗斯则通过修建铁路,把整个欧亚大陆连接在一起。在麦金德看来,俄罗斯已经占据了欧亚的心脏,称霸世界指日可待。所以,英国才会把沙俄视为最大的威胁,并想尽办法抵制它的扩张。

形势最好的地理书 好书推荐不懂地理(13)

那么,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而言,麦金德的理论是否过时了呢?要知道,“陆权至上论”的提出,已有一百年的历史。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西方列强在全球争霸。所以,麦金德的观点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这也是传统地缘政治的一大特色,它往往是从进攻与防御的角度来看问题的。

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地理阻隔,自由贸易把各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在商业的世界里,网络取代领土,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变量。然而,国与国之间永远不存在绝对的信任,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的:人类历史除了战争与和平,还有长期的对峙。是的,我们的世界并非一成不变 ,合作与冲突永远相辅相成,这也是地缘政治存在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