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文明网 文明绵阳微信公众号

七夕节

又名乞巧节、七巧节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夜

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故称为“乞巧”

后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

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那么

这一天除了表达爱情

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习俗呢?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七夕节是怎么过节的(我们的节日七夕)(1)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汉族民间女子要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晒书晒衣

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便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心存猜忌,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在家中晒书。魏武帝马上下令召司马懿回朝任职。

七夕节是怎么过节的(我们的节日七夕)(2)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都会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七夕节是怎么过节的(我们的节日七夕)(3)

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都准时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七夕节是怎么过节的(我们的节日七夕)(4)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称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七姐诞

七夕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此时,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以外,还要请邻里中相识与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起拜神,观尝巧艺与玩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如巧艺与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称赞,主家姑娘就越高兴,越感到荣耀。

七夕节是怎么过节的(我们的节日七夕)(5)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古称金针度人),如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孔者被称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针者则“输巧”。

染指甲

染指甲是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年轻姑娘喜欢在此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是怎么过节的(我们的节日七夕)(6)

结扎巧姑

七夕节是怎么过节的(我们的节日七夕)(7)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妇女们往往要在七夕夜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七夕节是怎么过节的(我们的节日七夕)(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