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为了学习可以有多拼?近日,考研、考公在即,位于南京建邺区CBD经济中心的图书馆迎来一波人流量小高峰。每天从早到晚,123个座位,全部被占满,直到夜间23点,仍然有不少人在这边学习。10月24日晚,扬子晚报/紫牛记者现场询问了20多位读者,发现他们中只有两人是家住附近的学生,大多是走向工作岗位后,寻一僻静地再学习的上班族。

来自安徽的95后女孩汪小毛(化名)正在备考“项目经理”证书,她告诉记者,偶尔觉得压力大,睡不着就干脆到图书馆学习。休息日期间,她还曾在自习室熬过几个通宵,学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会儿,“我不觉得累,因为能够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感觉,非常好。”

广州图书馆负一层自习室(藏在南京CBD里的免费自习室)(1)

晚上6点,自习室座位满员

图书馆里的免费自习室24小时“不打烊”

10月24日下午5:40多,记者来到建邺区图书馆,还没张口询问,门口的保安大叔已经出声,指着左手边的通道说:“是去自习室吧,这边过去坐电梯上二楼。”还没等到电梯,又有三五人赶到,都是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一下班就紧赶慢赶地奔到自习室,“抢”位置。

“6点之后过来,基本上就不容易占到座位了。”其中一名女孩告诉记者,她要考教师资格证,抱着临时“冲刺”的念头,最近倒是经常来自习室。她观察到,这段时间,大部分晚间学习的读者会在5点半到6点半之间到齐,先学习一会儿,再点份外卖到外面“快速就餐”。

随着“叮咚”一声,电梯来到2楼自习室,果然如她所说,沙龙区、自修区、星空阅读区以及社会化考试自修室坐满了人,偶尔有空出来的位置没人坐,但是座位上还是堆满了资料,它的“主人”只是临时出走。“抢”到位置的读者都在“埋头”学习,即使身边有人路过,也不怎么抬头看。

广州图书馆负一层自习室(藏在南京CBD里的免费自习室)(2)

埋头学习的读者

每晚6点一过,图书馆会另开一侧小门,门口竖立一座发光的长形屏幕,上面写着:“24小时阅读,开放时间:全天。”

夜间值班人员屈祥提前换岗,正站在门口检验“苏康码”,他还负责另一项“喊号”工作,从晚间的6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换班,每当123个座位全部满员,自习室会暂停接收新的“夜间读者”,等到座位空出来,再让门口等待的人进来,“这样做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便于检查。”

他告诉记者,近段时间过来“打卡”自习的人越来越多了,“23点前,座位基本是坐满的。”与读者接触得久了,有一些人,屈祥都开始变得“眼熟”,比如说那几名会熬夜通宵学习的读者,还有考研没过继续回来“再战”的读者,“他们最早四点多就过来了,后半夜不走的读者也有,最近几乎天天有熬夜自习的,能坚持下来,挺不容易的。”

夜间自习的“上班族”,学习成为释放压力的通道

时间走过23点,深夜来临,由于不是休息日,南京的街道处处都是静悄悄的,但是在建邺区图书馆的自习室,还有近20名读者没有回家,坐在位置上一直学习。记者采访的当天,和两三名愿意分享自己故事的人聊了聊。他们的回家的时间不同,各自计划的目标也不同,但是能从这些读者身上感受到共通的一点:学习已经变成了他们“人生往前迈进一步”的重要路径。有些人求的是职业晋升,有些人是想换条喜欢的道路继续发力,也有人没定任何目标,只是把学习当成了释放压力的通道。

广州图书馆负一层自习室(藏在南京CBD里的免费自习室)(3)

晚上11点,还有读者在坚持学习

大学毕业三年的女孩小艺(化名)这两个月每天都会出现在自习室,她的目标是“202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四时考过一次,只不过当时对她来说,备研是一件特别令人痛苦的事情,步入社会后,才发现“学习”其实反倒是最简单的事情。5个月前,她从一家国企单位辞职,全身心准备研究生考试,想借这次的考试为自己切换职场道路,由土木专业跳转到爱好的文学翻译专业,“以前年纪小,可能不太了解自己喜欢什么。现在既然发现了,就想去争取下。”

95后女孩汪小毛在自习室熬过几个通宵,因此也变成了值班保安眼中的“熟人”。提到她,屈祥的第一反应是“太拼了”。近期为准备项目经理证书考试,她每到周六日就会来自习室“冲刺”一下,“我在这附近租了房子,就是因为这家24小时不关停的自习室”。当记者问到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会让自己感到压力吗?她的反应既真实又清醒,非常肯定地对记者说:“学习不是压力,它应该是疏散压力。专注干一件事儿,本来就是一种享受啊。”

24小时自习室不关停,是读者提出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南京建邺区图书馆是全市唯一一家24小时开放的区级图书馆。副馆长钱丹说,这个决定开始于去年世界读书日,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夜间阅读”的需求,“除了周三11点半到次日早上9点闭馆外,其余时间都正常开放。”

钱丹介绍,“24小时开放“计划开始前,馆方先是做了半年的调查研究。一是提前开展读者座谈会,二是对入馆的读者进行抽样调查。最终结果显示,多数人都支持图书馆开设有一家“24小时不打样”的自习室,“其实在这之前,就有好多读者跟馆方反映说,外面夜间开放的自习室,要收费,希望图书馆能开一间。”

她告诉记者:“既然读者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就该满足,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一个丰富、安全的夜间阅读空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