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都喜欢说俏皮话,用这句话就足以形容,新街口百货卖西装,一套一套的,其实爱说俏皮话就是老北京的一大特点,而且老北京人嘴里说的俏皮话,有不少打明朝那会儿就已经开始说了,说了这么些年,从来都没走过样儿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

有些俏皮话,年头实在忒老了,如今再说,甭说是外地人了,就是岁数小点儿的北京孩子都未必能听懂什么意思,比方说街坊四邻里有一人性特别差的主儿,碰着比自个儿横的就哈着人家,碰着比自个儿怂的就欺负人家,见着老实人还搂不住火,胡同里的老人,提溜着马扎儿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2)

坐在胡同口儿,扯闲白儿的时候,就可以给他这么一句评价‘这小子人性忒次,整个就是一隆福寺夹道’之前跟大伙儿聊过,老北京有各大庙会,明清两朝,全北京最大的两个庙会,西边 白塔寺庙会,东边是隆福寺庙会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3)

如今超市卖什么的都有,过去老北京庙会也同样如此,隆福寺也就是中国美术馆的旁边,隆福大厦那片儿,不到一百年前,隆福寺旁边还有一条胡同,叫隆福寺夹道,买卖人做生意,都爱扎堆儿,动不动就是小吃一条街,古玩一条街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4)

早年间,隆福寺有庙会那会儿,隆福寺夹道就是全北京最大的宠物市场,老北京人简称‘狗市儿’形容不着四六的人,有个专门的字眼儿叫‘狗势’为什么这么叫,北京人都懂,正好跟隆福寺的狗市谐音,从此就留下这么一句俏皮话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5)

隆福寺夹道这条胡同五十年代初就被拆了,所以只有老北京人才知道这条胡同,还有一句地名藏包袱的俏皮话,比方说两个大老爷儿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嚷嚷起来了,揪住脖领子直接就是一句‘走咱上观音寺儿’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6)

归根结底,还是拿地名儿说事儿,北京拢共就有两条胡同叫观音寺,一条在白塔寺北边儿,离新街口不远,这条胡同里边有一小四合院,五十年代以后,末代皇帝溥仪就住在这小院里,还有一条则是在前门楼子底下,前门大街鲜鱼口往西走,有条胡同叫观音寺街,也叫大栅栏西街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7)

而观音寺这仨字儿,跟打官司跟‘官司’这俩字儿搁在老北京人嘴里发音没多大区别,这次有了那句今儿咱官司儿了,是拿大栅栏西边儿这条胡同的地名玩儿了一谐音梗,而今儿主要跟您聊的是老北京三王,而三万说来说去,都能大栅栏的这条胡同沾上边儿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8)

进了观音寺街,再往西走没多远儿,胡同就开始分岔了,有条胡同叫杨梅竹斜街,如今是一网红打卡地,还得了一外号,号称北京最文艺的胡同,如今文艺青年都喜欢上咖啡馆看书,觉得环境好,有品味,杨梅竹斜街有一咖啡书屋,买卖字号叫济安堂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9)

来这儿不仅能看书喝咖啡,还能上二楼平台赏景儿,其实五十年代以前,济安堂只是一个药铺,掌柜的姓王,是一名清真贵教的大夫,做狗皮膏药那是北京一绝,药效特别到位,江湖贺号‘王回回狗皮膏药’他是三王里的其中之一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0)

有人可能会觉得狗皮膏药都是山寨货,前几天聊了一回崇文区的打磨厂儿王麻子,也算是三王里的一王,一百多年以前,北京人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是商标,更不知道什么叫知识产权,王麻子的牌子有了名气以后,前门大栅栏打磨厂儿,连带宣武老天桥,一大片地方冒出来一堆跟王麻子有关的店铺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1)

说白了就是蹭热度,谁都分不清谁是正品谁是抄袭,只不过老北京的手艺人都讲规矩,甭管正品还是山寨,都是真材实料,不糊弄人,所以这块牌子一直都没倒,1956年,北京开始施行计划经济,公私合营,把大一堆铁匠铺都整合到了一起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2)

而狗皮膏药凭良心说确实是老北京的正经好东西,确实能治病,民间传说,明朝那会儿,有个叫姚本仁的大夫,老家在江西,崇祯登基当皇帝后,姚大夫离开老家,来北京创业,打算上太医院当太医,凭借抗打的业务能力还真就被太医院给录取了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3)

清朝入关以后,姚大夫还是接茬儿当太医,后来就发明了一种膏药,过去北京人晕车,都有小偏方儿,就是跟肚脐眼儿上贴一膏药,明面上看,跟普通的胶布差不多,传统的膏药是把各种药材搁在砂锅里咕嘟,熬成药膏儿,然后拿一四四方方的白布,把药膏抹在白布的当间儿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4)

凉透了以后,就凝在上头了,姚大夫的膏药完全不同,别的大夫用的是白布,他用的是狗皮,所以这种膏药就被北京人称之为狗皮膏药,按中医的说法,狗皮也是一味药材,能散毒,老北京还有一个说法,说是狗皮膏药的根儿,最早其实在杨梅竹斜街的济安堂药店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5)

王回回狗皮膏药的祖上,原来是河北那边儿的农民,明朝万历年间,靠着做狗皮膏药这种绝活儿在老北京打天下,利滚利,越做越大,最后开起了济安堂药铺,后来和珅还免费给他当了代言人,王回回的金字招牌,算是在北京立住了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6)

招牌往杨梅竹斜街上一戳,待了足足有二百多年,1956年,公私合营济安堂药铺,连带秘方儿,都合并到了同仁堂,如今北京人还能买着正宗的王回回狗皮膏药,王掌柜当年买狗皮膏药的这条杨梅竹斜街jie bie还有一条胡同,叫延寿寺街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7)

清朝康熙年间,也就是王回回刚开始创业那会儿,安徽有一举子也姓王,叫王致和来北京考进士,运气不好,在北京考了好几回,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费了半天劲,回家也栽面儿,在北京还没工作,挣不出嚼谷儿,索性就做起了毛豆腐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8)

王致和打小儿就会这门手艺,干脆就在宣武区延寿寺街开了一买卖,号称王致和酱园,专门卖臭豆腐,捎带手也卖豆腐干,咸菜,黄酱伍的,王致和也是老北京三王其中的一王,自打有了这买卖以后,北京的胡同里头,才有了臭豆腐,酱豆腐,这门一种吆喝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19)

王麻子切菜刀,王回回狗皮膏药,王致和臭豆腐,老北京三王这都是再论的,全都扎堆儿,在前门大栅栏这边儿,都是老街坊,不难想象,王麻子喝粥的时候,没准儿咂摸的正是王致和的臭豆腐,王掌柜的膏药裁狗皮的时候,没准儿用的就是王麻子的剪刀

寻访乡间古驿道(老北京历史杨梅竹斜街)(20)

老北京的故事很多都是这样,您越琢磨越有意思,胡同深处的地道北京味,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