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愿意培养国外生活的孩子,还是愿意培养一个待在身边的孩子?
很多中国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希望孩子有那么一天考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学府,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家庭。
然而,当孩子真有一天考入到了清华或者北大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又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选择——无论孩子是出国留学,亦或是就业,是否要带着父母?
如果孩子是独生子女,那么父母年迈,按照中国养儿女防老的文化传统,那么理所应当,儿女应该与父母一起生活,这就算是孩子考入清华或者北大也应该会遇到的问题。
当然,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富裕家庭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无论是孩子如何选择,强大的家庭经济都是最为强大的后盾。不过,多数家庭都是普通家庭,甚至还有来自寒门的学子。对于这些家庭走出的优秀学子,有些考入了清华或者北大,无疑他们继续读书深造,或者出国留学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这除了要考虑家庭经济之外,还要考虑父母的身体状况。当然,有些人也可以一走了之。
那么,什么的孩子才是父母的幸福?
曾经长沙县有一位出自寒门的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他也因此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天才,可是这个天才却为了父母,不愿意远行,最终成为了在小区内巡视的一名保安。
他就是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张晓勇。
或许,有人对于这样的事情很难理解,堂堂清华大学毕业生,不应该是在国外大展拳脚,在科学领域斩荆披棘么,亦或是在国内成为行业翘楚么?
张晓勇所学专业,其所属系,在2009年9月由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升为了生命科学学院,大名鼎鼎的施一公院士任首任院长。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就是2000年,从清华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毕业,比张晓勇晚了仅有4年,同为一个系的学生,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而张晓勇却成了保安。
两者之间产生的反差,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奈。
在1996年本科毕业,张晓勇大胆自主择业,在广州一家中外合资日化企业工作,成为了吃螃蟹的人之一,相比于等待分配工作的那些优秀生来说,无疑张晓勇更加优秀。
然而,据张晓勇回忆,在广州的最后一年,父亲突然生病瘫倒在床,而当时在广州工作的张晓勇就将父母接到了广州。他原本想要从事产品研发,可是现实是研发都在国外。
“开始两年我还期盼能回到研发岗位。后来发现公司的研发重点在国外,我转到研发岗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选择研发就要远离父母,但是留在身边就意味着甘愿平庸。
可能对于很多人,这样的选择都极为困难,但是张晓勇却毅然放弃了研发,最终被分配到了客服部。试想堂堂清华毕业的理工类学生,前往客服部,心中的滋味虽然不好受,但是为了父母,还是接受了。
2013年,张晓勇来到湖南长沙一小区当保安,如今已是某市场物管客户部主任。尽管,他远离科研,远离了本应该拥有的生活,但是却报答了养育之恩。
不知道,对于天下的父母,这样的孩子是否算得上成功?
答案无疑是多样的,自古就有忠孝难两全,但是对于父母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当我们时常呼吁“感恩”教育的缺失,但是回过头来看,“感恩”教育在张晓勇身上是成功的,这样的人其实也值得敬重,而不是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