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个静脉采血的问题:,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静脉采血的心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静脉采血的心得(临床护士为您解答静脉采血常见的问题)

静脉采血的心得

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个静脉采血的问题:

我科新护士在给手术前一天患者抽血,抽血部位于上肢的输液侧,抽血的检验结果显示钾离子异常。

经查阅,该病人电子病历检验报告示:入院时钾4.0mmol//L(正常值为3.5-5.5mmol/L),而术前新护士遵医嘱予抽血后测得的钾离子为2.0mmol/L。该患者低钾,准备第二天行手术治疗,新护士把检验结果报告医生,与新护士搭班的另一名老护士遵医嘱重新抽血。

通过询问病人,老护士发现了新护士刚刚在病人的输液侧上肢采血,造成了化验结果异常的不良事件。

通过该事件反思,如果医生未重新开采血的医嘱,盲目给患者静脉补钾或口服补钾,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会导致三种后果。后果一:导致高钾血症;后果二:延迟手术,增加病人住院费用,引起医患纠纷;后果三:导致患者机体出现不可逆的反应,有意外抢救的风险。

临床中,患者的电解质的检验结果非常重要,尤其是钾离子。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主要呈结合状态,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适当的钾离子浓度及其在细胞膜两侧的比值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静息电位的产生,以及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酸碱平衡的调节。

03、乳腺癌患者为何禁止在患侧上肢采血?

解答:乳腺癌患者手术时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起上肢水肿,静脉输液会导致患侧上肢水肿加重。因此不宜在患侧上肢抽血、测血压、输液。

04、血液透析患者抢救时周围静脉无法成功采血,能在透析管采血吗?

解答:血透管禁止输液、输血、采血 。因为患者周围静脉无法成功采血而又急需进行抢救或治疗时,具体问题应灵活把控,可优先于作为透析用的 CVC 导管采血。

05、婴幼儿适宜的采血部位?

解答:婴幼儿行血常规检查,可在拇指采血;但行血培养、血凝检验, 需1 ml 以上血标本时应静脉采血。适合静脉穿刺部位有:前臂静脉、手背、足背及头皮静脉等。而颈外静脉采血会使幼儿惊恐;颈内及股静脉穿刺因易损伤邻近组织,不宜采用该部位。

06、危重病人能通过深静脉导管直接抽血吗?

解答:研究显示,股静脉穿刺置入静脉导管,输液 1000 mL 后停止输液 1 min,抽血 5 ml,同时于肘正中静脉抽血 5 ml,分别行血 Na 、K 、Cl、红细胞压积、肾功能检查,比对两组数据。

结果:静脉输液时与浅静脉采血做血液成分及生化指标检测,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危重病人通过已备深静脉导管直接抽血,能减少病人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不良后果。

07、急诊病人如何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

解答:一般病人不主张从静脉留置针处采血,但紧急情况下,可在急诊病人留置静脉留置针时采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大出血、休克等需要溶栓、止血、抢救治疗的急症患者。采用留置针采血,同时建立静脉通路,避免反复穿刺,减轻了患者痛苦,为及时抢救、静脉给药提供了方便。

08、给予患者采血时,扎止血带松紧度、时间的长短对检验结果有影响吗?

解答:文献表明,使用止血带1 分钟以内,血样标本中各检验值没有明显改变,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可致标本溶血。

抽血时不可过度拍打血管、肢体,以防局部淤血、缺氧、水肿、溶血等而影响检验结果;可嘱患者做手部伸握动作,使外周血管充盈。扎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超过1 分钟。

如果扎止血带超过1 分钟,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值下降,使被扎肢体血浓缩,血浆蛋白可增加。

09、如何防止标本溶血?

解答:在生化检测中,许多物质在红细胞内和血浆含量不一样,所以,采集标本要防溶血。

造成溶血的原因: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止血带扎的时间太长,淤血过久;穿刺不顺,损伤组织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产生大量气泡;抗凝血用力振荡;离心机速度过快等。当采血不顺利时,切忌反复穿刺,可有效避免溶血或出现小凝块。

以上是护士采血会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与解决方法,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医患、护患纠纷。警钟长鸣,预防与改进两不误。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