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局外人》这本书之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压抑,这样的压抑在提醒着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和身边的人们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但心灵却从来都是脱节的。

读局外人的读后感400字(局外人读后感压抑)(1)

不少评论家认为穆尔索描写的正是作者(阿尔贝·加缪,法国作家)本身,虽然加缪曾加以反对,但很多细枝末节还是可以看出主人公和作者的联系。翻看作者简介,发现加缪本人也是个想与世界脱节的人,他既反对资本主义和法西斯也反对社会主义,但是又没有提出任何相关的建议。他比书中穆尔索积极的是,对社会有着鲜明的自己的态度,这从他对穆尔索弃世、避世、颇有我们中国“大隐隐于市”的态度和高度赞扬就可以看的出来。

《局外人》通过描述一个看似对什么都漠不关心的年轻男人穆尔索,表现了作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批判,同时也阐述了存在主义关于“荒谬”的消极观点:荒谬就是“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读局外人的读后感400字(局外人读后感压抑)(2)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穆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写起,母亲的死对他没有造成任何感情的波动,他没有掉一滴眼泪,不仅在母亲入棺之后没有看她最后一眼的念头,还在母亲棺材前抽烟喝咖啡。葬礼结束后他立刻就去和女友做爱、看滑稽片,女友要和他结婚,他觉得怎么样都行,却对她问“爱不爱”的问题感觉毫无意义。他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领导给他升迁到巴黎,他内心平静甚至还有点厌恶,众人心念神往的城市他觉得脏乱、毫无秩序。邻居让他写一封污蔑情妇的信,他也觉得没有理由不满足对方。第一部分将要

结束的时候,这封信给他惹来了麻烦,那情妇的弟弟带了一帮人来殴打他,他在被太阳晒昏头后拔枪射杀了5个人。

读局外人的读后感400字(局外人读后感压抑)(3)

第二部分的故事从他入狱接受审判开始。他犯了罪又不愿遵从法官的意思向上帝忏悔,于是案子在双方的僵持中持续了11个月,他在这期间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觉得被人囚禁自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等到宣判死刑时,他也没什么讶异,只是对于法官反复的纠缠感到厌倦。法官一直努力把他杀人和他没有为母亲去世哭泣联系起来,在法官的眼里,他是个禽兽不如的败类。执行死刑前期,穆尔索也没感觉到任何惊慌,他只是觉得自己的生活“跟以前的一样真实”,并且希望来看他处决的人们对他“发出仇恨的喊叫声”。一场荒诞剧就在这样不动声色的心理活动中落幕了,只是大量的心理和环境的交融描写,会让读者觉得,荒诞的不是穆尔索本人,而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不近人情”的法官以及法律。

读局外人的读后感400字(局外人读后感压抑)(4)

穆尔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说他是个冷漠的人吗?他虽然对母亲的去世无动于衷,但他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恋,从开头他称她为“妈妈”而不是“母亲”就可以看出,一个近中年的男人用孩童的叫法称呼自己的母亲,不就是渴求最初感情的表现吗?能说他是理智的人吗?他在海滩上误杀5人,给法官的辩护理由是“我只觉得饶哮似的太阳扣在我的头上……我感到天旋地转。海上泛起一阵闷热的狂风,我觉得天门洞开,向下倾泻大火。我全身都绷紧了,手紧紧握住枪。枪机扳动了……”能说他是个素质低下的人吗?他念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不仅素质不低,很可能还高于很多人,他工作能力突出,被老板派往法国的首都主持办事处。也许他就是个真实的人,不管社会的条条框框,按照自己的心理想法做真实的自己,他的一生所追求的也正在于此。

读局外人的读后感400字(局外人读后感压抑)(5)

或许,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我们就是局外人,站在世界的外部,看着世界每天无序或有序运转,偶尔自己也会参一脚,但最终,都是个局外之人。既然我们对世界无能为力 ,那就努力活好自己 吧!

书中主人公穆尔索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也许“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推荐大家不妨有时间打开《局外人》,去探究一下这个“荒谬”人的内心真实感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