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1)

我们的薪资压力,和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压力,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每个月,一到发工资的时候,不论多少,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感觉,都是快乐的。又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但快乐过后,就是新一轮的焦虑,明明自己很努力,明明自己的付出一点都不比别人少,可为什么,油价涨、物价涨、房价涨、生活成本不断的上涨,唯有薪资,一直不涨。

思前想后找不到原因,又没办法改变现状,就会有人抱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通过各种平台发泄自己对当下现状的不满。

社会、民生,格局,跟我有什么关系呀,影响我一个月三千吗?

类似的言论,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到过。

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2)

相比那些一言不合拎键盘的,在网络上毫无顾忌传播焦虑的,这种言论虽然有点冷漠,但多少还有点理智。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直接就把类似言论定义成了自嘲。

认为这就是单纯地用开玩笑的心态,去吐槽下自己当下的现状,仅此而已。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平时吐槽的薪资压力,其实就是当下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具象化体现。国际压力越大,我们的薪资压力也就越大。

因为我们能拿到手里的薪资,其实并不单纯只是我们劳动交换价值的体现。

简单来说,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劳动,就一定能换来与劳动价值对等的资源。

比如现在有十个苹果,想要吃苹果,就需要用劳动,来交换苹果兑换券,有十个人付出了劳动,平均一人能分一张兑换券,每个人都能换一个苹果。

可如果明天只有五个苹果呢,付出的劳动价值是一样的,每个人也都能换一张兑换券,可平均一人就只能换半个苹果。

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现状,用一个词汇来定义,就是“内卷”。

生活成本不断地上涨,说明我们资源总量的补充,与消耗速度不对等。

反馈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就是付出的劳动价值一样多,可能换到的资源,却反而更少了,想要更多的资源,就得付出更多的劳动价值。

为什么会更少,这个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我们,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存在竞争。

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3)

从这个例子里面,相信大家应该能看出来,苹果兑换券,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薪资,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个用来交换的契约,或者说是媒介,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我们都想涨工资,其实就是想获得更多的资源。

可资源总量其实是不够的,这种情况下,就算把工资涨了,翻倍涨,涨一百倍,一千倍,也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换来了一个通货膨胀。

毕竟人均可支配资源就那么多,除非资源的补充速度,能满足资源的消耗需求。

换成苹果的例子,就是再补充五个苹果,那么每个人就依然还能分一个苹果。

国家存在的意义,有一方面,就是为了这个,为了资源的整合再分配,满足所有人基本需求的同时,不至于让一部分人因为分不到资源,而饿肚子,面临生存危机。

意思就是说,我们心心念念的工资不涨,薪资压力巨大,在表达自己的生存压力的同时,其实也间接表明了我们资源总量的不足。

所以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其实不是工资涨不涨的问题,而是如何补充资源总量,让资源的补充速度与消耗速度对等,甚至大于消耗速度。

这么一来,就算工资不涨,甚至是降薪,我们也能获得同样的,甚至更多的资源,因为货币的购买力上去了,比如原来只能换一个苹果,现在能换两个,甚至更多。

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4)

那么该怎么去补充资源总量呢?

虽然从表面上看,资源总量的补充,其实跟我们每一个个体,用劳动交换资源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上升了一个台阶,从个体竞争上升到了集体,或者说是国家竞争。

这一点不光是中国,全球各地都一样,是集体与集体的竞争。

但不管怎么说,总该有个方式吧?

先来说说我们,中国的资源补充方式,其实历史已经阐述得很清楚了。

这里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在中国古代,什么叫盛世?

简单来说,人民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存压力小,就是盛世。

用现代的话来说,人均可支配资源多,就是盛世。

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5)

可以看看我们古代那些盛世,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来,这几个盛世情景,除了都是封建王朝开国第一个盛世以外。

同时还具备另外三个共同点。

第一,外部环境相对安定,没有什么强敌干扰。

第二,君臣百姓一条心,政策政令都能及时有效地推行实施。

第三,在这个盛世之前,都有那么一段休养生息的时期。

就是政策上降税减赋,让利于民、与民休息,想方设法提高生产力。等生产力上去了,才会想办法去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也就是说,在我们古代,面对资源总量不足、百废待兴、民生凋敝等问题,封建王朝最常用的补充方式,就是自给自足,与民休息。

这就是我们文明体系的本质体现,是一个农耕文明。

而我们当下的体制,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脱胎于封建盛世时期的政治模式。区别就是没有皇权了,不过却存在一个以人民集体意识为核心的国家意识。

从而形成了一种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基本特征的政治制度。

国家,就是人民的代表,或者说,人民和国家,其实是一体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说白了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人民为社会提供活力,由政府为人民提供引导。

从而形成了一个集体,并以集体的形式与外界竞争,当集体竞争力不够的时候,这个压力,也会自上而下,反馈到我们自己身上。

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6)

比如前面说的,我们当下所面临的薪资压力,其实就是国家当下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具象化体现。

不过因为人性的关系,就算是我们当下,依然存在一个以贪官污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势力,与我们社会民生,形成了对立。

也就是形成了一种民权与官僚资本对立的二元格局。

正是因为这种对立,以及很多人对政府以及官僚资本概念的混淆,让很多人在批判官僚资本的时候,连带着把部分责任,挂在了政府的身上,甚至开始质疑体制的公平。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错误地形成了民生和政府的对立。

这么一来,其实就相当于把自己和集体割裂了,虽然表面看上去,是为了保全自身利益。可实际上,真的能保全吗?

就拿薪资压力来说,我们的薪资压力,其实就是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具象化体现,国际压力越大,我们的薪资压力也就越大。

现在我们觉得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工资却不涨,薪资压力巨大,错误认为是我们体制不作为的表现,所以为了保全自身利益,甚至开始质疑我们的体制。

可实际上呢,我们与体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呀,为了保全自己,我们把自己跟体制剥离了,也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集体力量小了一分。

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在国际压力面前,我们抵抗外部资本入侵的力量,就小了一分?

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7)

我们的农耕文明,是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没错,但那是古代,以当下的时代背景,工业文明才是强势文明。

我们为什么要工业化,就是因为如果不工业化,单凭农耕文明的那点生产力,我们没办法与工业文明去竞争。

更别提弯道超车。

可想要发展工业,就必然存在技术壁垒,因为我们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上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如果想弥补这份差异,只能用量取胜,进而用量变引起质变。

可这么做,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必须得遵守人家制定的工业规则,比如以一系列工业品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主导权并不在我们。

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8)

就拿光刻机来说,为什么能从一个工业品,升级成封锁我们的手段,就是因为我们造不出来,如果我们能造出来,还会被封锁吗?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一步一步地追上这份差距。

劳动力价值的高低,就是这个代价的体现。

那么请大家告诉我,我们所面临的薪资压力,以当下这个环境,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体制,还是因为国际压力?

如果真的如大家所想,薪资水平上去了,连带着工业品价格越来越贵,在质变这个目标还没达成的情况下,还能满足量变所代表的物美价廉需求吗?

如果没办法满足,那还怎么量变?未来怎么引起质变。

如果不能引起质变,也就是科技差距没办法弥补,拿什么去国际市场竞争,怎么扩充我们的资源总量?

资源总量如果扩充不了,那我们提升薪资的意义又在哪?具体参考我开头说的那个苹果案例。

五个苹果,如果不扩充的情况下,就算给每个人分几十张兑换券,最后能换到的,依然还是半个苹果。

所以说,按我们当下的体制,如果真的想改变现状,让自己不再有薪资压力。

那么首先,我们得相信国家,支持国家。

时刻牢记,我们和国家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最起码,不能让国家独自奋斗呀。

更不能因为贪官污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不作为,而错误地把这个责任归咎到国家身上。

亦或者表面不怪,却选择了冷眼旁观,这种情况所可能引起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在让国家独自奋斗。

而且是让一个被自我削弱后的国家,独自奋斗,为我们整体,争取更多的资源。

结果明摆着,我们的国际压力只会更大,连带着,我们个体的薪资压力,也会更大。

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9)

再看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很多人觉得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补充资源总量这一块,靠的是个体创造力的发挥,促进了科技进步,让他们有了领先优势,进而在资源总量这一块,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但说实话。个体创造力的发挥,能有效促进科技进步,这话不假,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科技水平,靠的可绝不单纯只是个体创造力的发挥。

别看他们天天喊着自由精神,释放天性,推崇所谓的利己主义,什么个人利益大于一切,这不代表他们的资源补充方式,凭借的就是个人力量。

因为在资源的整合再分配这一块,谁都免不了俗。

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10)

只不过因为有大航海时代,西方世界通过以重商主义为核心的殖民主义掠夺体系,不断地扩张和掠夺。

让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很早就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并凭借这些资源的不断输血,让他们的人民,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发挥创造力,这才在科技上实现了暂时领先,有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会。

否则一个个都在为了生存而到处奔波,哪有功夫去搞发明创造呀。

也正是在有了科技基础以后,西方世界才转而用科技带动军事,再一次靠武力对外扩张。

建立了一个以军事霸权、话语霸权、规则霸权、美元霸权等为核心的世界霸权掠夺体系。

并利用这个体系,通过军事手段、外交手段、以及贸易手段等方式,源源不断的收割全世界的财富。

以至于资源补充速度,远大于他们的内部消耗速度。

自然而然,利己主义的弊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也就显露不出来。

因为从国家的概念来说,想要凝聚成一个国家,首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把分散的人民凝聚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要具备一个共同的集体观念。

只不过在西方世界,受他们的体制,也就是议会与政府二元对立格局的影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进行了剥离。

再加上具备资源总量优势,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虽然冲突,却形不成竞争关系。

所以才让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集体观念,表露的不是那么明显。

一旦西方资源总量不足,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被打破,这个矛盾就出来了,这是他们的根本矛盾。

文案没你想的那么好(硬核简述文案谁在拖我们)(11)

这一点甚至都不用假设,西方世界的几次经济危机,以及危机之下,那无数次的游行示威活动,已经把这个矛盾阐述得很清楚了。

也就是说,对于资源的扩充,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靠的其实并不是利己的个人力量,而是西方政府所代表的军队、财团等集体力量。

靠掠夺扩张来维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

而被掠夺的目标,当然也包括我们。

所谓利己主义,也就是他们个人,其实就单纯是一个资源再分配的受益者,除了接受雇佣,成为他们集体中的一个个体,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明摆着,利己主义这一套并不适合我们,因为它必须满足的前提,是资源总量充足。结合我开头说的,如果我们资源总量充足了,还会存在薪资压力吗?

甚至受利己主义所宣扬的天性因素的渲染,人民对于个人利益的底线,也会不断的提高,毕竟有句话说的好,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平时过惯了好日子,突然又回到了苦日子,给谁也不能接受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