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芝(190-273)字世英,陕西眉县人,魏晋时期名臣。东汉末年,其父被军阀郭汜所害。17岁迁居雍州,举荐为上计吏,征召为别驾。明帝时荐为孝廉,升为郎中。诸葛亮北伐魏国时,郭淮聘用其为别驾。历任文学據,骑都尉,代理安南太守,升任尚书郎。曹真督军关右时,参与军机大事。曹真死后,任骠骑军事从事,调任天水太守,升为大鸿胪。曹髦即位后,封关内侯,历任扬武将军,荆州刺史。257年诸葛诞起兵叛乱,担任征讨大军先锋。次年封武进亭侯,调任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曹奂即位后,封斄城乡侯,官至平东将军等职。西晋时官至镇东将军,封阴平侯,273年病死,终年84岁。

2杜轸(233-291)字超宗,蜀郡成都人,西晋名臣。父雄,字伯休,仕蜀汉官至雒县县令。少年师从谯周,博涉经书。州辟不就,州里荐其为功曹。蜀汉灭亡后,历任山阳,新城,池阳太守,州大中正等职。历任太傅参军,平东长史,尚书郎,迁镇南军司,益州刺史,291年被杜弢所害,时年59岁,生子杜毗,杜秀。

3胡威(~280)名貔,字伯武,安徽寿县人,西晋名臣,胡质子。素以廉洁闻名,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封南乡侯,官至徐州刺史,右将军,豫州刺史。后召为尚书,加封奉车都尉,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册封平春侯,280年去世。

古代清官下场最惨的(历代清官名录魏晋至隋)(1)

胡威

4窦允(-297)字雅,渐江绍兴人,西晋大臣。出自寒门,初仕县主薄,稍迁郡主簿。举为孝廉,补浩亹长,勤于政事,劝课田蚕,迁为谒者。泰始中拜临水令,官至钜鹿太守,后卒于任内。

5曹摅(-308)字颜远,曹休曾孙,卫将军曹肇孙,安徽亳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马,被称为圣君。初任临淄县令,明察秋毫,不畏权贵。因病辞去官职,后任洛阳县令。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和左思同为记室督,官至骠骑司马。长沙王司马乂战败,免去官职。306年任襄城太守,308年转征南司马,率军与王逌战于郦县,军队战败而死。

6丁绍(~309)名邵,安徽谯县人,字叔伦,西晋官吏,历迁徐州制史,荆州刺史。西晋末年,成都王司马颖旧部公师藩等人起兵,攻占邺城,率兵救援,因功任冀州刺史。永嘉元年,讨破汲桑有功,加封宁北将军,假节,监冀州诸军事,309年以暴疾卒。

7邓攸(260-326)字伯道,山西襄汾人,邓殷孙,晋代官员。早年被举为灼然,初任吴王文学,历任太子洗马,河东太守等职。曾先后任职吴王司马晏,东海王司马越,新蔡王司马腾幕府。永嘉之乱时被石勒俘虏,授参军,逃离后依附豪强李矩。东晋建立后,渡江南下,历任太子中庶子,吴郡太守,吏部尚书,护军将军,会稽太守,太常等职,官至尚书左仆射。为官清廉,在任上深受百姓爱戴。326年病逝,享年67岁,赠金紫光禄大夫。

8卞壶(281-328)字望之,山东定陶人,卞粹子,晋代大臣。西晋末年任著作郎,袭爵成阳公。东晋初年召为从事中郎,历任世子师,太子詹事。明帝时迁东中郎长史,明帝临终前,拜右将军,与王导等同受顾命辅幼主。成帝即位,与庾亮共同参预机要。326年上奏弹劾王导,亏法纵私,朝野惊惮。为人俭索廉洁,每为诸名士所钦佩。后来,苏峻发动叛乱,征召入朝。苏峻叛军攻青溪,遂率军拒敌,328年力战而死,时年48岁。

9吴隐之(-414)字处默,山东鄄城人,东晋时期廉吏。善于清谈,博涉文史,以儒雅闻名。受到韩康伯赏识,举荐任辅国功曹。当时,其兄吴坦之为袁真功曹,袁真被桓温打败,其兄被俘即将杀头。拜见桓温,桓温赏识其才能,释放坦之,奏拜其为奉朝请,尚书郎。历任御史中丞,左卫将军,历迁国子博士,太子右卫卒,领侍郎,右卫将军等职。402年任龙骧将军,改任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治理广州期间,严惩腐败官员,以清廉著称。官至金紫光禄大夫,414年去世,追赠散骑常侍。

10王镇之(357-422)字伯重,山东临沂人,南朝宋官吏。历任剡令,上虞令,山阴令等职,颇有政绩。桓玄辅政时期,为大将军录事参军,依法弹劾会稽内史王愉。从刘裕讨徐道覆有功,封五等男爵。历迁御史中丞,后为权臣所排抑,出为安成太守。桓玄平定后,迁广州刺史。高祖即位后,出为辅国将军,琅邪太守,迁宣训卫尉,领本州大中正,422年病死,时年66岁。

11杜慧度(374-423)杜瑗子,京兆府西安人,南朝宋官员。初为州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杜瑗死后,共推其行州府事,辞不就。历任督交州诸军事,广武将军,交州刺史,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率兵千人距循于石碕,与敌人交战,擒卢循长史孙建之,卢循败退。其弟交趾太守杜慧期与九真太守章民并督率水步军,登上高舰,放火箭雉尾炬,与敌军交战。卢循众舰俱然,卢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亲属录事参军阮静,中兵参军罗农夫等,传首京师,封龙编县侯。南朝宋建立,进号辅国将军,同年率兵南讨林邑,得胜还朝,林邑投降,派遣长史江悠奉表献捷。423年病死,享年50岁,追赠左将军。

12傅琰(-487)字季珪,父傅僧祐,宁夏宁武人,南朝官吏。容貌俊美,初任宁蛮参军,州主簿,迁为宁蛮功曹。永光元年补任武康县令,广威将军,授尚书左民郎,复任武康县令。历任吴兴郡丞,山阴县令等职,受封新亭侯。元徽初年转任尚书右丞,母亲亡故,住在南岸守丧。服完丧事,拜邵陵王左军咨议,江夏王录事参军。历迁山阴令,477年升为假节,督益宁二州军事,建威将军,迁益州刺史。南齐建立后,拜宁朔将军。官至骁骑将军,黄门郎,484年转任建威将军,安陆王北中郎长史,改任宁朔将军。次年转南郡内史兼行荆州事,487年去世。

13孔琇之(-494)浙江绍兴人,谢灵运子,南齐官吏。初为国子生,郡举为孝廉。历任乌程令,吴令,以善治著称。官至尚书左丞,临海太守,在任清约。后出监吴兴郡,寻拜吴兴太守。转授吴兴太守,494年迁江夏内史,行郢州事。同年萧鸾专政,杀死诸王,欲令其杀晋熙王,后抗争不从,不食而死。

14沈瑀(451-509)字伯瑜,渐江武康人,南齐梁官吏。初仕齐朝,初任州郡从事,奉朝请。后为竟陵王府行参军,领扬州部传从事。萧衍起兵后,劝服陈伯之投降。梁武帝即位后,拜尚书右丞。出为馀姚令,镇压豪族数百家,百姓欢跃,官至寻阳太守。509年为盗贼所杀,时年59岁。

15张恂(348-416)字洪让,河北怀来人,北魏官吏。初在什翼犍帐下参谋军事,后辅佐道武帝。皇始初拜中书侍郎,参预帷幄,赐爵平皋子。出为广平太守,招集离散,迁常山太守,为大臣所称赞。明元帝即位,官至太中大夫。416年病死,终年69岁。明元帝哀悼痛惜,加赠并州刺史。

16崔浩(381-450)字伯渊,小字桃简,河北故城人,北魏政治家,谋略家,司空崔宏长子。出身清河崔氏,历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明元帝即位,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入朝讲授经书423年因事被罢职,428年封东郡公,官拜太常卿。后来,辅佐太武帝灭亡胡夏,平定北凉各击破柔然,解除北方和西北地区军事威胁,打开通往西域的商道。官至太常卿,司徒,封东郡公。450年因修史案被灭族,时年70岁。

古代清官下场最惨的(历代清官名录魏晋至隋)(2)

崔浩

17苏琼(506-595)字珍之,河北武强人,南北朝至隋初官员。北魏时任东荆州刺史府长流参军,532年任刑狱参军。历任南清河太守等职,任职期间,百姓安定。北齐初郡中遭大水灾,向富人借粮后再分发给饥民,使百姓渡过荒年。后调任廷尉正,屡次平反冤案,历任徐州行台左丞,行徐州事,大理卿。北齐灭亡后,出仕北周,官至博陵太守,开皇间去世,享年90岁。

18辛公义(550-612)甘肃临洮人,隋代名臣。天和年间为太学生,以勤奋刻苦著称。北周武帝时,召其讲授道德义理,在皇帝面前与大儒讨论,被世人叹为奇才。建德初年授宣纳中士,随周武帝平定北齐,历任掌治上士,扫寇将军等职。杨坚出任宰相时,授内史上士,参与处理政务。581年授主客侍郎,兼任内史舍人,赐爵安阳县男。陈朝使者来朝见时,奉诏宴请接待,转任驾部侍郎,派往江陵安抚边境地区。587年派其稽查马场,获得数万匹马。589年任岷州刺史,601年任扬州道黜陟使,巡察各地,侦查民间疾苦。大业初年罢职,改任检校御卫武贲郎将。611年从征高丽,次年死于柳城郡,享年62岁。

19薛道衡(540-609)字玄卿,山西万荣人,隋初大臣与诗人,薛孝通子。自幼丧母,博学多闻,与卢思道,李德林齐名。初仕北齐,授主客郎,北周初拜内史舍人。隋朝建立后,拜内史侍郎,开府仪同三司。588年任淮南道行台吏部郎,随晋王杨广与宰相高颎出兵伐陈朝,专掌文书事务。隋炀帝即位,出任潘州刺史,官至司隶大夫,世称薛司隶。607年从隋炀帝巡幸江都,后因上书隋炀帝,被迫自尽,时年70岁,著有文集。

古代清官下场最惨的(历代清官名录魏晋至隋)(3)

薛道衡

20苏威(542-623)字无畏,陕西武功人,隋朝大臣,度支尚书苏绰子。袭封美阳县公,初任郡功曹,历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等职,改封怀道县公。北周武帝亲政后,改任稍伯下大夫,拒绝赴任。隋初任太子少保兼纳言,历任度支尚书,大理卿,京兆尹。587年升为御史大夫,589年拜尚书右仆射,593年被弹劾而免官。605年调任左仆射,607年因事罢免。后以纳言参与朝政,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邳国公,不久又被罢免。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官至光禄大夫。宇文化及败亡,归降李密。李密失败后,归顺王世充。杨侗称帝后,拜太师,619年致仕。623年病死于长安,时年82岁。

古代清官下场最惨的(历代清官名录魏晋至隋)(4)

苏威

21赵轨(554~615)字玄轨,河南洛阳人,隋朝循吏。父亲赵肃曾任后魏廷尉,年少聪敏好学。北周时期,曾任蔡王府记室,迁卫州治中。隋文帝即位,授齐州别驾,颇有能名。后召入朝为官,配合牛弘撰定律令格式,历任原州司马,硖州刺史,累迁寿州长史。大业间回到家乡,卒于家中,享年62岁。

22房彦谦(547-615)字孝冲,山东济南人,祖籍山东清河,隋朝官员。18岁担任齐郡主薄,曾任北齐广宁王主簿,成为亲信幕僚。北齐灭亡后,未仕北周。隋初任司隶刺史,与其子房玄龄迁居长安。40岁时被举荐入京,担任监察御史。历迁长葛县令,因清正廉洁,晋升郡司马。离职时,地方百姓拦路挽留,并为其立碑颂德。613年随从皇帝到辽东,担任扶余道监军。后来,因过于耿直,得罪权贵,贬为泾阳令,615年病逝于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