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是蛮能拖延的,一本书经常要读很久都读不完这本拖延心理学据说是国外非常畅销的一本心理学方面得好书,作者是经常参加国外各种电视节目的实用型心理学家而他们的这本书据说也写了很久,原因是他们自己也具有拖延症,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拖延症心理学观后感?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拖延症心理学观后感(读拖延心理学有感1)

拖延症心理学观后感

我自己也是蛮能拖延的,一本书经常要读很久都读不完。这本拖延心理学据说是国外非常畅销的一本心理学方面得好书,作者是经常参加国外各种电视节目的实用型心理学家。而他们的这本书据说也写了很久,原因是他们自己也具有拖延症。

在读这本书的这段时间里,我突然觉得这本书好像是中国人写的一样,因为从内容来看,它传导的思维模式实在是太东方了,就连语言都那么东方话。不知道是翻译者的能力太强大了,还是真的是国产盗版。在国外两位大佬原著的基础上做了加工。这样的例子真的不少。

现在的书为了凑字数自然少不了先让你了解什么是拖延,然后是讲大脑构造,讲原理。干货往往需要自己用心的去从内容当中去寻找,语言自己去体味。现在直接讲干货的书籍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我读完本书后,总结起来就是每个人都有害怕和恐惧的感受或者潜意识,有意或者无形中在影响着自己的思维方式,甚至行为习惯。只有正确的去看待这种感受,在发生恐惧时游离于自身之外,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行为。

前阵子看姜文参加的窦文涛的圆桌会,姜文讲述新电影中对彭于晏的评价,其中一点就是对彭于晏身材的赞美,特别重要提到的就是对于彭于晏自律精神的惊叹。那就是他可以游离于自身的躯壳之外,因此他具有极强的自律精神。

确实是这个样子。我们自己有时候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发生这种现象,其实最普遍的就是我们看别人,分析别人。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我们站在事故之外的时候,总能比自己深处某事之中更能清晰的理顺整件事情的思绪,看清事情的利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而当很多事情到了我们自身的时候,我们却因为受自身感情或惯性或潜意识的影响,不自知的做出某些奇怪或者错误的决定,从而影响事情的结局。

事后可能就连自己也觉得整个事件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我怎么会如此选择?因此,我们还是要好好的认识我们的大脑和情绪,积极的站在自身之外去思考问题,不要让感情或者潜意识或者惯性影响我们的思维或者习惯,从而做出奇怪或错误的决定,以至于未来会影响到我们做事的后果!取得不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