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玉昆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木雕历史故事名称(泉州古代木雕与工匠)(1)

泉州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匠师创造出杰出的艺术品,在刻书、版画、宗教艺术、木偶头、建筑构件、家具用品等方面,留下许多珍贵的文物,但很少留下工匠的名字。本文所搜集的泉州古代木刻工匠材料,因囿于见闻,有许多遗漏,祈望方家补正。

木雕历史故事名称(泉州古代木雕与工匠)(2)

一 宋元泉州刻书业与刻工

宋元时期,泉州经济繁荣,海外交通发达,刻书业有长足的进步。泉州的郡庠、州学、公使库、提举市舶司、郡斋、中和堂、寺院及各县刊刻大量书籍。

郡庠州学刻书,乾道二年(1166年)韩仲通刊宋孔传《孔氏六帖》30卷于泉州郡庠。韩仲通序云:“绍兴之初,书始成。余守泉南,集此邦儒士相与校讎,刊于郡庠”。乾道四年刊蔡襄《蔡公文集》36卷于泉州郡庠。王文忠公(十朋)序云:“乾道四年冬,得郡温陵,道出莆阳,求其遗文,则郡与学皆无之,于是移书兴化守钟君松。傅君自得,访于故家而得其善本。教授蒋雍,公之同邑,手校正之,锓版于郡庠。”淳熙八年(1181年)泉州州学刊宋程大昌《禹贡论》2卷及《后论》1卷、《山川地理图》2卷。泉州州学教授陈应行刊书跋文云:“阁学尚书程公,曩在经筵进黑水之说,上动天听,因以《禹贡》为论、图,启沃帝心。其本藏之秘馆,天下学者欲见而不可得。岁在庚子,公以法从出守温陵,而编修彭公提舶于此,与公有同舍之旧,得其副本。应行因再拜以请,而三复其说。见其议论宏博,引证详明,儒之所未及,乃请于公愿刊之郡庠,以与学者共之。”淳熙八年,泉州州学又刊宋程大昌《演繁露》16卷、《续演繁露》6卷。陈应行刊书跋云:“应行庚子夏分教温陵,始得其禹贡图论……久之,乃出其所录二书曰考古编、曰演繁露,乃密请而归,披读展玩,旷若发蒙,始叹曰人之有不决者,得其书,岂不大有开明乎?即亟命缮写锓木以传,与天下之疑者为耆龟,亦一快也”。陈应行应是陈谠。因淳熙七年任泉州州学教授的陈氏只有陈谠。他“读贯群集,赋诗属文,雅有典则”。淳熙四年,泉州州学刊宋沈与求《沈忠敏公龟溪集》12卷。

公使库为接待安寓来往官吏。泉州公使库也刻书,淳熙十年,刻宋司马光《司马太师温国文正公传家集》80卷。

泉州提举市舶司刻书;南宋泉州提举市舶司东吴阿老书籍铺刻印《王状元集诸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25卷。嘉定二年(1209年),福建路提举市舶司刻宋李纲《梁溪集》180卷及《附录》6卷。

泉州郡斋、中和堂刻书:宋嘉定十二年,泉州郡斋刻朱熹《资治通鉴纲目》59卷。淳熙九年,泉州中和堂刻宋胡寅《读书管见》80卷。

泉州各县刊刻的书籍:南宋间南安刻唐秦系《秦隐君集》,淳熙十六年,南安刻宋方崧卿《韩集举正》50卷及《外集旧正》1卷。宋安溪设印书局,陈宓刊《司马温公书仪》、《唐人诗选》,周珒刊《西山仁政类编》、《安溪县志》、《竹溪先生奏议》、《庚戌星历封事集录》、《宋书》、《后村先生江西诗选》、《张忠献·陈复斋·修禊序》、《文房四友》、《王欧书诀》等书。嘉定四年,同安郡斋刻宋朱熹《楚辞辨证》{1}

元代福建寺院刻书以元初泉州水陆禅寺印造水陆寺大藏经规模最大。大德八年至至大元年(1304—1308年),泉州水陆寺用福州开元寺《毗卢大藏》经板印造水陆寺大藏经,经5年努力,完成6000多卷的补版印刷。{2}元代法石寺收藏有大德九年(1305年)印的《毗卢藏》。泉州开元寺收藏的《释大方广佛新华严经论论主李长者事迹》题记云:“泉州城南厢善济坊坭山圆东界奉莲戒弟子林德山、德诚谨施宝钞印造大毗卢藏经计陆百册贰函,舍入法石禅寺与众看读,祝延皇帝圣寿万安,次祈各人眷爱同保康安,增崇福寿,所集善利,奉为……”。其间,当有许多刻工辛勤工作。

宋代泉州印刷业兴盛,但留下刻工名字的非常少。泉州州学教授陈应行刻程大昌《禹贡论》,遍请泉郡名工,精心雕刻,被称为“纸墨精莹,如初榻黄庭,光彩照人,洵为宋刻本中之杰作”。书中版心下留有刻工龚遂、陈禾、叶志、张才等的名字。{3}

泉州古代刻印书籍的刻工多出于泉州涂门街附近的田庵、淮口、后坂等村。他们奉祀朱熹为刻印业的祖师,朱熹《赠书工》诗:“平生久耍毛锥子,晚岁相见两秃翁。却笑孟尝门下士,只能弹铗傲西风”。每年二月十五日,备办筵席,奉上刻有“祖师朱文公”的木牌进行祭祀。据传,田庵村洪氏祖先从安徽迁来,一世祖洪荣山师从朱熹学习金石雕刻,所以奉朱熹为刻印业的祖师,{4}南宋雕板业有仪顾堂、士礼居等家。

二 明清泉州刻书业与刻工

明代泉州刻书业发达,官府刻书有十来家,私刻则有30多家,刊刻文集、易经、法帖著作等,还出现天主堂、景教堂刊刻的图书。

《淳化阁帖》,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刻于秘阁,共收历代著名书法家103人,420帖。明陈懋仁《泉南杂志》云:“《淳化阁帖》10卷。宋季南狩,遗于泉州,已而石刻湮地中,久之时出光怪,枥马惊。发之即是帖也,故泉人名其帖曰马蹄真迹”。明初泉州知府常性刻《淳化阁帖》,“洪武四年辛亥,知府常性以刘次庄释文叙而刻之”。{5}

明蔡清著《四书蒙引》12卷。明成化、弘治间(1465—1505年),坊间有旧刻。蔡清的三个儿子各出家本以增校。弘治年间(1488—1505年)泉州知府吴克明捐俸刻欧阳詹《唐欧阳先生文集》8卷;正德十六年(1521年),葛志贞在泉州刻《虚斋蔡先生文集》;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丁自申刻《陈紫峰先生文集》13卷;嘉靖三十七年,泉州翰墨余香堂刻《泉南新刊古板大字小学史断》2卷;隆庆五年(1571年)王慎中之子同康及婿庄国祯刻王慎中《遵岩集》25卷;万历元年(1573年)泉州府同知丁一中刻《温陵留墨》3种等。{6}

明代末年,西方天主教传入泉州,天主教刻印书籍传播宗教。向达先生在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见到的崇祯丁丑年(十年,1637年)晋江景教堂刊刻的艾儒略《天主降生出家像经解》,崇祯壬午年(十五年,1642年)孟儒望《天学辨敬录》{7},蔡以忠先生说,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本《康熙朝崇正集》,中文书目编号1322,明崇祯十一年福建泉州天主堂刻。{8}

明代泉州木雕刻工资料极少,仅搜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元寺修东塔记》中“木匠吴文盛”。泉州开元寺藏明泉州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内有题记,“崇祯辛巳三月,比丘智曜募缘造成”,“温陵弟子林长春熏沐拜梓”,“温陵唐宋明手刻”,“弟子智严庄象贤督镌”,“温陵佛弟子林长暄舍银二两三钱六分,刻五十四卷。伏愿声名早遂归于朝,永为法苑金汤”等。{9}该经为崇祯十四年(1641年)刻,由僧人智翟募缘,泉州佛弟子林长暄舍银刻,释智严、庄象贤督镌,刻工为泉州人林长春、唐宋明。

明万历《泉州府志》在版心刻有工匠的名字和所刻的字数。刻工有蔡元、蔡一、蔡二、蔡六、蔡冬、蔡俊、蔡幹、蔡进、李文、李任、李志、李某、李旭、李标、李智、陈六、陈什、陈仕、陈桓、陈选、陈恒、叶冬、叶荣、叶某,郭才、郭正、郭良、谢三、谢春、谢圣、吴冬、吴宪、吴璘、吴钦、范于、范炤、范某、张英、张孙、张系、林冲、林恩,杨林、杨恩,郑才、郑显,庄斌、庄武、王朋、许玄、洪朋、刘显、沈春、余宇、黄四、胡三。

清代泉州雕刻印刷业发达,书坊集中在道口街,有辅仁堂、聚德堂、崇经堂、郁文堂、绮文居、珠玉楼、会文堂、同文堂、光华堂、润芳堂、涌芬堂、素经堂、冠悔堂、光韪堂、湖山草堂、柯草堂、同文斋、益文斋、逊敏斋、桐城西园书屋、梅石山房、圣教书局、温陵书林、郢雪书林、晋江郢云书林、清源书院、泉州府学、二铭山馆等。其中以辅仁堂开业最早,其次为绮文堂、郁文堂;又次为聚德堂。清末,辅仁堂因家庭分产争执而停业,聚德堂也倒闭,剩下绮文居、郁文堂、崇经堂三家。崇经堂因经营不善歇业,所藏旧版为绮文居、郁文堂收购。郁文堂收购辅仁堂旧版最多,不久增设经文一肆,绮文堂增设珠玉楼一肆,扩大经营范围。{10}

辅仁堂,光绪六年(1880年)刻清泉州汪昴编《增订本草备要》,光绪十年刻清裘萱荣撰《新增惊心图说》,清末刻清泉州姚文登著《初学检韵》等。郁文堂,光绪二十一年刻清泉州肖晓亭著《疯门全书》、清末刻清泉州陈维菘著《陈检讨诗集》、还刊刻《居家必备》、《说岳全传》、《平闽全传》、《粉妆楼全传》,石印清泉州许崇岭撰《官话教语集》等。

会文堂,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刻丁拱辰著《演炮图说辑要》。同文堂,道光二十七年刻清泉州杨逢春辑《青云集分类试帖详注》。光华堂,同治七年(1868年)刻清泉州吴乖权著《纲鉴易知录》。润芳堂,同治年间刻清泉州陈棨仁、龚显曾辑《温陵诗记》。涌芳堂,同治十三年刻清郭尚先辑《芳坚馆题跋》,宋泉州曾慥撰《高斋漫录》、《高斋诗话》、光绪五年(1879年)刻晋江龚显曾撰《亦园脞牍》。素经堂,光绪六年刻明晋江郭伟选注、郭中吉编《新刻分类百子金丹》。冠悔堂,光绪十四年刻清泉州杨浚编《清水岩志略》,光绪二十年刻杨浚《冠悔堂楹语》。

光韪堂,光绪间(1875-1908年)刻宋陈龙标纂《周礼精华》。湖山草堂,雍正九年(1731年)刻清晋江张星徽撰《历代名吏录》。柯草堂,道光二十一年刻《陶渊明集》。珠玉楼,光绪二十年刻清绮文居校辨《监本四书白话》,清末刻泉州王尧瞿注《古唐诗分解》。桐城西园书屋,光绪八年刻清泉州张熙宁辑《七家诗辑注汇抄》。梅石山房,光绪间刻清安溪陈万策辑《馆阁丝纶》、清晋江陈迁鹤著《陈介石先生闲居咫闻》。二铭山馆,光绪九年刻陈澍辑《螺阳文献》20卷。允寿堂,光绪二十一年刻《新文双金印》、《新编跋马曹》,《新编斩文雄》等福州评话。逊敏斋,雍正十二年,蔡廷魁刻蔡襄《宋端明殿大学士蔡忠惠公文集》35卷及卷首1卷。乾隆六年蔡廷魁刻蔡清《蔡文庄公集》,道光二十六年刻蔡道宪《蔡忠烈公遗集》6卷。益文斋,宣统二年石印清泉州黄启太著《逸翰楼诗集》。同文斋,光绪石印明黄吾野撰《吾野诗集》。

圣教书局,宣统三年石印清泉州陈梅陔著《懒雪诗草》。温陵书林,康熙二十一年刻清晋江张汝瑚纂《明八家文集》。郢雪书林,康熙二十一年刻张汝瑚选《明六名家集》。晋江郢云书林,康熙二十一年刻明王慎中《王尊岩集》。泉州府学,同治间刻清泉州林清标撰《黉学备考》。泉州清源书院,刻潘世恩辑《吕叔简先生明职篇》。泉州梅石书院,刻史景臣《温陵事考》。南安诗山书院,刻戴凤仪纂《郭山庙志》。南安丰州书院刻《课艺集》等。

清代刊刻先祖著作的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欧阳晃刻族祖欧阳詹《唐欧阳先生文集》8卷;乾隆三十三年,晋江涵口村陈氏家祠刻明陈琛《陈紫峰先生文集》13卷;光绪十八年,同安洪曜离、洪春如等人刻明洪朝选《洪芳洲先生文集》16卷;乾隆六年,安溪李清植刻李光地《李文贞公全集》;道光十年,李维迪刻李光地《榕村全集》;道光十七年,惠安孙文圻、孙文垣刻其父孙珩《归田稿》6卷;道光二十二年苏廷玉刻惠安孙经世《惕斋遗书》,由孙经世的女婿陈金城主持;光绪九年,陈彦爵、陈彦禄刻其父陈庆镛《籀经堂类稿》24卷等。清代刻木活字印书,同治十三年,龚显曾与黄烈谋印温陵先正遗书《亦园子版书》,包括清陈庆镛《籀经堂集》,宋曾慥《高斋漫录》、《高斋诗话》、陈棨仁、龚显曾辑《温陵诗记》、郭尚先《芳坚馆题跋》、龚显曾《亦园脞牍》、《亦园续牍》、许祖淓《聊中隐斋遗稿》、杨浚《小演雅》等。黄烈谋印有陈迁鹤《毛诗国风绎》、黄贻楫编《李石渠先生治闽政略》等。{11}

19世纪末,基督教徒李姓在泉州城内玉犀巷口开设圣教印书馆,承印基督教圣经、圣诗等宣传材料。

三 泉州建筑构件、佛像、木偶头、家具用品等的雕刻与刻工

南宋雕刻艺术家惠安张仕逊,据明永乐十年(1412年)重修的惠安《鉴湖张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张仕逊为重修开元寺大雄宝殿,雕刻了24尊飞天乐伎。晋江安海龙山寺的普贤菩萨木雕像也出自张氏子孙之手。{12}开元寺大雄宝殿的24尊飞天乐伎是否为南宋末年惠安木匠张仕逊所雕刻,尚需进一步研究。

清泉州著名的雕佛店有西来意、西天国、西藏国、文锦铺、芦山堂等,所雕佛像行销闽南各地、台湾和东南亚等。著名的雕刻家有:许陋、马堂棣、马深、洪却、黄良、黄才、黄嘉祥、黄友泽、姚松林、詹鸣皋、蔡尚、鲍虞、詹振辉、詹梓泽、连鸿钩、朱富、许文煌等。

清代泉州著名的傀儡头雕刻作坊有西来意、周冕号。西来意雕刻的傀儡头,额线较高,个头较小。其技法洗炼,轮廓柔和,线条明快。周冕号在涂门街,其雕刻的木偶头,额线较低,个头较大。

清末民初,泉州从事家具用品的锯花工、刻花工、只工、油漆工、绘画工等,其数以千计。雕刻作坊店铺数十家,星罗棋布遍大街小巷,有南岳、义全街的新协泉、振泰、成美、协发、良兴、联发、联安等二三十家。雕刻名师有曾马源、鸡母司、张贪食、温条司等。油漆师有徐成司、郭福炎、许东生、张镇国等。绘画师有苏双印、朝土司等。彩亭店(雕刻花轿)有:东街第三巷口万春、东街合春、西街福庆、新长吉、旧长吉、南门以礼、涂门街的荣发等。雕刻木主店有:存礼居、崇礼居、仁义等。木板年画雕刻有义全宫的美记、重美和三兴等。{13}

清代泉州刻工多聚居涂门外的田庵、后坂、淮口。后坂为施氏刻工聚居地,田庵以洪氏刻工居多。民国十九年(1930年)田庵乡洪、吴、施、柯、许、林,后坂乡施、刘、陈,淮口乡林,铁笔刻字工艺同人立下了公约碑。碑文如下:

铁笔刻字工艺同人公约碑

盖闻官有正条,民有私约,自古以来律有明证。忆念我三乡始祖费尽苦衷,学习铁笔工艺,历数百年皆以传子为宗旨。所后有无知之徒,越规设教,经本徒先代在日不能干休,禁立条约,其始数世,皆遵旧章,迨年代久远,后世不觉,视为具文。有一二犯其条规者,迹经照前之例处罚。兹再邀三乡董事,公同议决,重立条规;无论何人违法私教,公罚大洋三百元,并每乡梨园戏一台,酒宴一席。如以势力抵抗,三乡公诛。若宜开费,以大股均分;田庵三股,后坂二股,淮口一股,均不得推诿。无论何人破获作证者,将罚金之数抽二成奖赏。倘敢对待破获之人,三乡负担,如该亲知情不报者,亦以相当之处罚,以警隐藏。如私教被众公罚以后,其学徒永远不得再操此业。自垂禁以后,无论寄居同禁该乡亲朋挚友,不准教授,即祖先无操此业者亦不准教授。唯有承继进赘之人不在例。至以下列诸姓,皆承祖嗣来,以后不得增减。窃念刻字工艺虽各界人士皆有需要,然利路甚短,支用不敷,设无禁戒森严,恐怕将来各乡人等繁盛,挟隘生涯也,是为重禁垂后不忘矣。田庵乡洪、吴、施、柯、许、林,后坂乡施、刘、陈,淮口乡林,民国庚午十九年荔月 日刊。{14}

公约的主要内容是田庵、后坂、淮口三乡铁笔刻字工艺同仁有关传子为宗旨的规约,对违规者的处罚。

清代泉州刊刻的书籍多出自施、洪二姓工匠之手。乾隆二十六年施俊章刻黄任《鼓山志》,乾隆二十八年施高爵刻《泉州府志》,乾隆三十三年施志锐刻陈琛《紫峰陈先生文集》,乾隆三十七年施必明刻杨魁植《九经图》,乾隆末年施大侃刻朱尔绳《易经大全会解》、嘉庆十一年陈龙标《周礼精华》、嘉庆十五年聂铣《近科新策约选》,道光十七年施唐培刻孙珩《归田稿》、道光二十年周凯《内自讼斋文集》、道光年间吴淑《重订事类赋》,道光十年洪文品刻汪远涵《建阳诗钞》、道光二十三年丁拱辰《演炮图说辑要》,道光二十六年洪文畅刻《四书补注附考备旨》、道光二十八年,洪文畅之子洪婿刊行台湾施钰的《台湾别录》于泉州施唐增刻坊。同治五年(1866年)福州正谊书局刻《正谊堂全书》,“悉召福州及泉州涂门名匠雕刻”。{15}

四 明清泉州木刻名匠

范道生(1635—1670年)字石甫,号印官,别号清源道人,晋江安海人,精于雕刻佛像。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范道生应邀到日本长崎,寓福济寺。为福济寺、兴福寺雕造佛像。日本宽文二年(1662年)为日本黄檗山万福寺雕十八罗汉、观音、弥勒、达摩、韦驮、伽蓝、关帝等像。这些像至今仍完好保存在万福寺中供人顶礼膜拜。

邱教贤,清雍正元年(1723年)创立安海芦山堂。他科举不第,弃儒学习雕刻,初受业于泉州西街文锦铺,又参考明代雕刻家王文忠《文雕谈薮》技法,创造出新的技法,把不同人物的脸型归纳为36种类型。其传人邱清池所雕各种佛像技艺精湛,有“金粉玉龟“之誉。{16}

王益顺(1868—1929年),惠安崇武溪底村人,著名木雕艺术家。从小心灵手巧,刻苦学习。18岁时,承建惠安青山王宫,后又修建泉州开元寺,厦门黄培松武状元宅等。民国17年(1918年)受台湾显荣之邀,设计台北艋舺(万华)龙山寺,次年,率溪底匠师修建龙山寺。其后又设计建造嘉义城隍庙、台北孔子庙等,从此名扬海内外。{17}

许墨林(1892—1974年),德化赤水乡福全村人,著名木匠。修建德化湖头香林寺,建造永嘉村英显宫,该宫前廊雕刻《唐尧聘虞舜》、《商汤聘伊尹》、《武王聘傅说》、《文王聘太公》,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永春石鼓许氏宗祠的木雕《八仙同乐》、《三战吕布》、《马超追曹操》等,均出其手,许墨林不但精于建筑木雕,而且善于刺绣、塑像和纸墨画。{18}

江加走(1874—1954年),字长清,泉州丰泽区清源街道环山区花园头人。出生于民间雕刻艺人家庭,父、兄是从事佛像雕塑、家具漆画、雕木偶头的民间艺人。他11岁从父学艺,刻苦钻研,常到泉州涂门街向雕刻木偶的老艺人学艺,技艺日益提高。

江加走继承父业,潜心研究,技艺卓绝,被称为“木偶之父”。他70多年如一日,把从父亲手中传承的50多种木偶头像发展到280多种,各具鲜明的性格和特征。他细心观察各类人物的特征,然后加以形象概括和艺术创造,其作品运用刀刻与笔绘,是雕刻与绘画的完美结合。{19}

詹鸿皋,字鹤,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创西藏国雕佛店。他先辈有的是工匠,从事雕刻佛像,至他时,技艺已失传。他立志拜师学习雕刻佛像,18岁满师后,在泉州城内南街施将军坊处(现奎章巷口)开西藏国雕佛店,清宣统三年(1911年)迁至南岳宫对面。{20}

雕刻泉州元妙观神像木匠有德化许楼司、泉州蔡巷陈九定司、泉州南街鲍怡司、同安杨栽司,《修造元妙观神像碑记》载:“西城厢内外诸行铺,各竭诚分领,或自塑,或鸠资合塑。备极雕镂金身,各著华饰,神光倍有威灵点。是举也,工匠则德化许楼司、蔡巷陈九定司、南街鲍怡司、同邑杨栽司,各领手造也。{21}

在一些修建庙宇碑刻的费用条目中保留一些工匠的名字。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永宁城隍庙碑记》“费用条目”载:“还应闽司作木工,合结去银重陆佰柒拾捌玖钱玖分……还通检司锯木工……还连各司、占志司凿花工……还洗司修理贰项……”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水陆寺征信碑》,“还延瑞司木工三百四十七工……还殿前吊筒窗料套木等割花司……还九司……还延瑞司做伽兰爷祖龛八工二节……还做罗汉龛并掷棚三十四工二节……还合春口土木口花……还南司做、竿桌并料工……还包福司油造水六禅寺匾一个工料……还仍水司做寺后门闱工料去钱……”。《重建富美宫题捐碑》“还举司做案桌……包首司、包平司起盖……包平司、包旺司做石庭并石城……”。

上述某某“司”,应系木匠。“司”,闽南话师傅之意,就是工匠。这些木匠有木工、锯木工、凿花工、割花工、镣锯工、做伽兰佛龛、做罗汉龛并掷棚工、做樑、竿桌工、修辇工、造寺匾、做门闱工等不同工种,分工较细。

注释:

{1}{2}{3}{9}{11}{15}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153页;第9页;第147页;第489页;第427——430页;第431页。

{4}{10}{14}吴堃:《泉州的木板镌刻与书坊》,《泉州文史资料》第七辑(1962年9月),第74页;

{5}乾隆《泉州府志》卷75,《拾遗·上》。

{6}傅金星:《泉贤著作述评》,鹭江出版社1994年版第174页;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57——358页。

{7}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44——645页。

{8}蔡以忠:《天主教在泉州》,《泉州鲤城文史资料》第6、7辑(1991年10月)。

{12}卢松主编:《八闽文化综览》,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07页。

{13}吴世抛:《绚丽多彩的泉州木雕工艺》,《泉州工商史料》第四辑(1984年12月)。

{14}吴清潭:《泉州法石资料汇编》。

{16}李天锡:《晋江宗教文化概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115页。

{17}陈万里主编:《惠安县志》,九州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6——1117页。

{18}德化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德化县志》,新华出版社1992年第792——793页。

{19}蔡才厚主编:《鲤城区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0——1271页。

{20}曾经民:《泉州神像雕塑世家——西藏国》,《泉州道教文化》第10期(1996年3月)。

{21}林舟主编:《泉州元妙观志》,2012年版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