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之后,遭到蒋介石的报复,被囚禁十二年,最终在重庆被国民党特务残酷杀害,年仅五十六岁。

2006年,杨虎城的孙子杨瀚来到了河南省漯河市的一户农家,他要找的人正是当年加害杨虎城的凶手之一——杨钦典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

然而,在见到杨钦典后,杨瀚却笑着对他说,“祝你活到110岁。”

面对和自己不共戴天的凶手,杨瀚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平静?杨钦典作为国民党特务,曾犯下滔天罪行,为何在建国后没有被处决,反而活到了九十多岁呢?

西安事变:爱国名将杨虎城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杨虎城便决定参军入伍,对抗清兵。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2)

不过几年后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篡夺,杨虎城不愿意为这个试图复辟帝制的人卖命,所以选择退伍回乡。

之后由于拥护孙中山先生的护法运动,杨虎城得到重用,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但蒋介石掌握权力之后,由于杨虎城既非老蒋嫡系,合作时间也不到两年,所以蒋介石并不信任他。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3)

而杨虎城也无意再进一步,只是固守陕西,两人之间一直貌合神离。

1936年12月,日军已经在大张旗鼓地为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而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杨虎城自然希望出兵抗日,而非将兵力浪费在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内战中,于是他与张学良多次联合向蒋介石提出抗日主张,但均被驳回。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4)

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了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提出了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迫蒋介石出兵抗日。

12月25日,在周总理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最终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半年后,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即成功建立,可以说,西安事变是结束国共十年内战的导火索,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5)

在被军事扣留的情况下,蒋介石被迫妥协,然而,当他恢复自由后却对兵谏的发起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报复,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个人命运因此受到了极大影响。

1937年1月,就在西安事变过去一个月后,张学良便被送到蒋介石的老家浙江慈溪软禁,从此生活在特务的监视下,再也不能和外界交流。

当然,由于忌惮张作霖在东北地区的势力,蒋介石也只是控制了张学良,没能对他做进一步的加害。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6)

但杨虎城的经历却不一样。

蒋介石先是以“派遣出国考察”的名义将他流放海外,后来又派戴笠将偷偷回国的杨虎城逮捕,囚禁、折磨了十二年,外界再也没能与他取得联系。

1948年,杨钦典被派到歌乐山集中营内担任白公馆的看守班班长,两人之间的血债也由此埋下了伏笔。

残害杨虎城,掐死“小萝卜头”

杨钦典比杨虎城小25岁,他于1918年出生于河南的一户贫农家庭。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7)

少年时期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安军校教导团,身为农家子弟,杨钦典更能吃苦耐劳。

国民党看中了他这种性格,不仅不让他上前线,反而将他送到了胡宗南的骑兵队伍锻炼,不久后又要求他加入特务组织军统。

在军统里,杨钦典眼睛里慢慢只剩下金钱,之后杨钦典又先后担任宋子文、孔祥熙等国民党政要的侍卫,后来数年间又在暗地里干了不少搜集情报、绑架暗杀等恶行。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8)

1948年,蒋介石在重庆抓捕了大量我军地下党,杨钦典便被派往白公馆看守要犯。

除了共产党的革命义士,杨虎城、他的一对子女以及杨虎城秘书宋绮云一家人都被关押在此。

而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杨钦典动用了老虎凳、辣椒水等各种刑法,对杨虎城造成了重大人身伤害。

1949年,在历经渡江战役、两广战役的失败后,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回想起当年西安事变,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的兵谏,所以对杨虎城更是恨之入骨。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9)

于是他秘密找到当时的特务头子毛人凤,令其将集中营里的犯人“杀掉一批”,毛人凤立即心领神会,将目标锁定在杨虎城身上。

而这个任务最终交给了白公馆的特务王少云、杨进兴、熊祥和杨钦典四人。

9月6日晚,杨虎城及宋绮云一行人被带到了戴公祠,随后特务王少云便将一把匕首插进了杨虎城长子杨拯中的腰间。

与此同时,特务熊祥也一刀捅死了杨虎城,随后,宋绮云和他的妻子被杨进兴杀害,一行人中只剩下两个孩子——杨虎城的女儿杨拯贵和宋绮云的儿子宋振中。

宋振中正是著名的“小萝卜头”,当时他年仅八岁,在国民党的关押下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四肢和头部比例不协调,所以被称为“小萝卜头”。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0)

他在监狱内坚持学习的事迹也一时流传甚广,然而对于两个孩子,特务们毫无悲悯之心。

杨钦典亲自出手杀害了他们,其中,“小萝卜头”被活活掐死,死得非常痛苦。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1)

说到这,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了,虽然杨虎城并非死在杨钦典手上,但他绝对是凶手之一。

所以2006年,当杨虎城的孙子杨瀚找到杨钦典时,虽然他已经90多岁了,但内心还是非常惶恐,一度不敢直视杨瀚的目光。

但最终,杨瀚没有怪罪他,反而留下了礼物,并祝福他“活到110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要从杨钦典的立功表现开始说起。

戴罪立功:释放共产党员

在杀害“小萝卜头”以后,杨钦典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虽然杀人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处死这么小的孩子,他也是头一回,所以之后那段时间经常夜不能寐,良心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2)

恰逢此时,周从化、罗广斌等30名共产党员和“民革”干部也被关押到白公馆。

周从化和罗广斌都是非常善于从内部攻破敌人心理防线的人,他们发现杨钦典出身贫苦,当兵的初衷虽然是为了混口饭吃,但心中还有有着爱国热情的,只是在国民党腐败氛围的熏陶下才逐渐堕落。

正因如此,他们有机会便“感化”他,和他谈形势、讲道理,开导杨钦典不要再为蒋介石的反动派政府卖命,而要选择弃暗投明,站在劳苦大众的一边。

在耳濡目染之下,以及“小萝卜头”事件的影响下,杨钦典最终发生了转变。

他不仅经常为周广斌等人传递信息、交换信件,还特意延长了他们的放风时间,为他们只见交流情报提供机会和时间。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赢得了罗广斌等人的信任。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3)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蒋介石意识到了自己的溃败,便决定带着国民党残部撤逃台湾。

临行前,他下令将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大规模屠杀,“11.27大屠杀”事件由此拉开序幕。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4)

当时杨钦典接到屠杀命令后急得满头大汗,他知道,国民党已经无力回天,他如果奉命屠杀共产党员,日后必将会被清算,但违抗上级命令,同样也是一死。

就在杨钦典犹豫之际,国民党保密局的人员已经来到白公馆,先行处决27人后,他们再次下达命令,让杨钦典负责处死剩下的19人,随即离开白公馆前往渣滓洞。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5)

此时,白公馆、李育生二人,是放了共产党员将功赎罪,还是继续充当刽子手一错再错?

杨钦典脑海里充斥着两种声音,始终无法做出决定,只能漫无目的地在牢房门口巡视。

罗广斌见状,立即做起了他的工作,“解放军马上就要打下重庆了,你再不放我们走,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紧接着,罗广斌补充道,“你放心,我们出去后都会为你作证,你为共产党做过工作,肯定能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这句话成了压倒杨钦典的最后一根稻草,得到承诺后,他再也没有犹豫,他随即打开了牢门,并告知他们逃出牢房后,一定要向后山方向逃跑,千万不要回头。

见罗广斌等人成功逃走,杨钦典还是有些不放心,他害怕白公馆附近驻守的军警再次将他们抓捕回来。

所以特意向军警传达了“解放军已经进城”的假消息,在他的掩护下,19名共产党员均顺利脱逃。

晚年忏悔:烈士墓前痛哭流涕

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成功解放重庆的第二天,杨钦典在罗广斌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重庆市公安局自首。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6)

罗广斌也出具了一份书面证明,详细记录了杨钦典在狱中照顾共产党员以及帮助他们逃狱的经过。

公安局考虑到杨钦典在军统中不过是一枚可有可无的螺丝钉,所犯下的罪行也只是奉命行事。

而且他在关键时刻将功补过,一次性解救近二十名重要党员,所以决定宽大处理,不再追究他为国民党卖命的经历,当天便将其释放。

后来,组织上还决定将杨钦典安排下重庆市公安局工作,但他表示想家,再加上心里愧疚,并没有接受组织上的安排。

最终组织上根据他的意愿,给他发放路费,让他平安离开了重庆。

回家后,杨钦典安心务农,乡亲们得知他的反动事迹,都对其他诛笔伐,他的儿子杨存良也受到影响,31岁那年才结婚。

不过,此时杨钦典早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不管生活中有何遭遇,他都坦然接受。

不仅如此,从九十年代开始,杨钦典在家人的陪同下,曾六次赶赴重庆,回到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缅怀先烈。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7)

尽管每次提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杨钦典都觉得非常难受,但为了警示后人,他还是选择现身说法,将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并向青少年介绍那个年代的英雄事迹,为宣传革命精神做出了诸多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被杨钦典释放的罗广斌后来成了著名作家,红色长篇小说《红岩》便出自他之手,杨钦典为这本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不少帮助。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8)

所以在罗广斌晚年的回忆录中曾提到了他,并表示当时如果没杨钦典的将功折罪,白公馆剩下的19个人会全部被杀死,那么狱中党组织血和泪的嘱托就不可能被保存下来。

可以说,杨钦典当时用钥匙的轻轻一拧,不仅救了19条人命,也让自己有了保障,获得了“重生”。

2004年,重庆市也为“11.27大屠杀”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悼念活动。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19)

在凛冽的寒风中,86岁的杨钦典蹲跪在烈士墓前,他大喊着“我对不起你们啊”,随即老泪纵横地为他们焚烧冥币,杨钦典的忏悔之意由此可见一斑。

也正因如此,杨瀚并没有对他恶语相向

杨虎城遇害片段(孙子花57年找到真凶)(20)

人性总是复杂的,尤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处于最动荡的时期,人性之中的善与恶、罪与罚都被推向极致。

在这种情况下,杨钦典曾受到蒙蔽,犯下了种种罪行,但好在他迷途知返,用实际行动数十年如一日地为自己赎罪。

在风烛残年之际,杨钦典终于得到了受害者家属的谅解,或许,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获得了内心的安宁吧。

,